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缅甸历史上曾屡屡与中国兵戈相见 。 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 , 缅甸曾横扫整个中南半岛 , 傲视群雄 。

在中缅战争史上 , 除元代中国时候曾战胜缅甸外 , 在明清时期与缅甸的边境战争中 , 中国屡战屡败 。 然而 , 缅甸人的极度狂妄为此后缅甸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强盛时的缅甸疆域

唐代 , 云南的地方政权南诏势力强大 , 曾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 。 南诏政权曾攻陷当时缅甸的骠国 , 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掠夺 。

然而 , 进入公元9世纪后期 , 由于连年的征战 , 南诏国力渐衰 , 随后发生了王室内乱 , 权臣篡位 。 其后的几十年间 , 大理地区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 , 最后于937年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 , 才算安定下来 。

在南诏大军征讨骠国时 , 一部分军民留在了伊洛瓦底河谷 。 他们留下的目的起初是为了帮助南诏镇守大后方 , 并开拓新的屯田基地 , 以保障南诏征战的后援 。 但是 , 到了南诏王国逐渐衰落的时候 , 这些远离家乡的征人渐渐意识到“故国不堪回首” , 归程遥遥无期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南诏人画像

伊洛瓦底河谷为他们提供了广袤的牧场和良田 , 连年征战培养了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精神 , 很快 , 他们就成了河谷地区的新主人 , 并逐步修建了城堡 , 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

从那时开始 , 他们开始自称为“缅马”(Mranma) , 意思是“强大的骑士” 。 缅甸现在的国名——Myanmar——就是从这个称谓发源而来的 , 而这些留在伊洛瓦底河谷的南诏人从此变成了后来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 。

缅族人先后在今天曼德勒省伊洛瓦底江和她最大支流钦敦江的汇合处建立了数个城邦 , 其中最早的一支是于849年建立的蒲甘国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蒲甘王国

蒲甘国成立了将近200年后 , 1044年 , 一位缅甸人民心目中的伟大英雄——阿奴律陀 , 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 阿奴律陀从兄长手中夺下王位 , 在随后的30年里 , 他骑着战象 , 亲自率兵东征西战 , 逐个兼并了河谷地区的其他城邦 , 统治了整个伊洛瓦底河谷 。

然后 , 他的军队继续四面出击 , 向北一直打进云南 , 与大理国划地为界;向南消灭了孟族城邦 , 占据了沿海港口 , 扼住了通往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贸易通道;向西南杀进阿拉干王国(现缅甸若开邦)的领地 , 令阿拉干国王纳贡称臣;向东南占领了德林达依海岸 , 击退了高棉帝国的扩张大军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开国皇帝”阿奴律陀雕像

蒲甘王国控制的地盘基本上覆盖了今天缅甸领土的面积 , 阿奴律陀成为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全境的国王 。 这位“缅始皇”随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 很快将蒲甘发展壮大成为在东南亚与高棉比肩的强大帝国 。

元代 , 蒙古军队灭大理国政权后 , 与当时缅甸的蒲甘王朝之间的矛盾激化 。 1277年 , 中缅两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牙嵩延之役” 。 这也是中缅战争中最早发生的一次象战 , 象战是古代缅泰战争的一大特色 。

蒲甘王朝时期缅甸军队就分为步兵、骑兵(马军)、象兵和水兵等多兵种 。 其中 , 象兵是陆上作战最强有力的兵种 。 对象兵的选拔也是极其严格的 , 法律规定:步兵身经十战者提升为马军 , 马军又身经十战者方可提升为象军 。 象军的待遇非常优厚 , 象军每人每月的军饷是五十箩谷子(每箩约22公斤)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据史书记载 , 当时元军出动了1.2万人的骑兵 , 而缅军方面则有6万步兵、少量骑兵和2千头战象 。 缅军采用了蒲甘王朝的传统战术 , 企图依靠战象冲击来克敌制胜 。

但由于蒙古军队精心选择了战场 , 当缅军的战象猛扑进攻时 , 蒙古骑兵退入了附近的森林 , 然后下马 , 躲在树林后面射出密集的箭雨 。 他们的箭没有射在骑在象上或尾随大象发动进攻的缅军士兵上 , 而是对准战象 。

战象被箭射中后就痛得发疯般地回身逃窜.践踏士兵随即蒙古骑兵迅速上马 , 乘乱进攻缅军 , 于是缅军大败 。 1287年 , 元军攻陷蒲甘 , 从而导致了蒲甘王朝的灭亡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强大的蒙古骑兵曾横扫欧洲

明代 , 从16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初 , 即从中国明朝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 , 缅甸东吁王朝完成缅甸的统一后 , 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 , 对云南边境安全造成威胁 。 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边境战争 。 明朝战败 , 明王朝丧失了原来在缅北拥有的大片领土 。

明末 , 永历帝朱由榔带1500余人进入当时中国的属国缅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 , 1661年 , 缅京老王驾崩 , 新王莽白继位 。 他看清形势 , 派精兵夜袭 , 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 , 囚禁了永历帝 。

同年底 , 平西王吴三桂大军饮马怒江 , 直逼缅甸 。 莽白立即献出永历帝 。 永历帝身后的溃兵上千人 , 逃到了麻粟坝 , 开始和这一带的掸、克钦和克伦等尚处于刀耕火种原始部族生活的原住民们打客家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原住民打不过这群远来如狼似虎的有谋略的职业军人 , 迁到周边高山 , 中国改朝换代的难民们 , 得以在此休养生息 。 他们的后人便是今天缅甸联邦中总人数只有20多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

清代 , 在缅甸的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 , 缅军入侵云南 。 缅甸和中国两国之间爆发了缅清战争 , 这场战争又被称为“花马礼”战争 , 清朝战败 。

雍籍牙王朝统治时期 , 缅军中有一支由5千多名滑膛枪手组成的西方国家的雇佣兵 。 在1765年至1769年的缅清战争中 , 缅军的装备明显优越于清军的装备 。 当时缅军已经配备了18世纪欧洲的枪炮 , 清军只配备了火枪 。 武器的差距对这次清缅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作用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清军的装备远不如缅甸军先进

清军与缅军进行了四次战役 , 前三次都是清军大败而归 。 第一次 , 清军盲目冒进 , 中了埋伏 , 云贵总督刘藻被乾隆革职 , 郁闷自杀而死 。

第二次 , 清军不明缅甸内陆地理 , 在穷山恶水间屡战屡败 , 总督杨应琚还编造虚假的“胜利”战报 , 其实缅甸贡榜王朝的主力部队都在暹罗 , 正攻打大城 , 留守云南边境的也非正规部队 , 但清兵还是不能取胜 。 乾隆震怒 , 将杨应琚逮捕进京赐死 。

第三次战役 , 乾隆派出皇亲明瑞率满洲王牌骑兵入缅 , 但缅军坚持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 , 再次打败清军 。 清朝将士死伤惨重 , 明瑞身负重伤 , 上吊自杀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缅甸并不是南荒小夷

清缅战争中 , 乾隆根本没能做到知己知彼 , 自以为“南荒小夷”不是天朝上国的对手 。 乾隆不知道缅甸的贡榜王朝是新兴的强大帝国 , 已经横扫了东南亚 , 消灭了暹罗 , 吞并了老挝 , 兵强马壮 , 士气正旺 。

朝廷中竟然还有人建议派使者到暹罗 , 请藩属出兵帮忙夹攻 。 另外 , 清军将领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 不了解化外之地山高路险 , 辎重难行 , 军队的后勤补给跟不上 。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 , 缅甸乃瘴疠之地 , 北方士兵多有水土不服 , 疾病夺走的生命比战斗中牺牲的人数还要多 。

第四次战役时 , 清军又是雨季进军 , 列阵数月 , 双方各无进取 。 清军方面 , 士兵精疲力尽 , 将领厌战情绪严重 , 统帅傅恒卧病不起 。 双方均无心恋战 , 在没有奏明各自主上的情况下 , 两边的前敌将领私自决定议和停战 。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不可忽视的强邻:细数中国与古缅甸战史// //

1769年12月22日 , 双方各派了十几名代表 , 在阵前签字画押 , 互赠礼物 , 正式停战 。 次日 , 清兵熔掉了大炮 , 烧毁了所有舟船 , 以示再无战事 。 然后 , 大军撤退 , 一场花费了大清近千万两白银、历时五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

清缅战争使双方损失惨重 , 唯一获益的国家是暹罗 。 华裔“吞武里大帝”郑信趁清缅交战之际 , 得以重整军队 , 驱除缅军并消灭国内其他割据势力 , 进而统一暹罗 , 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 使泰国从亡国的边缘获得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