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唐朝时期 , 变《氏族志》为《姓氏录》 , 不拘一格用人才 , 人才在去除了门第的枷锁后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 , 武则天时期更是能够做到不问出处、只问才能 , 重用君子也利用小人 , 因此出现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神探狄仁杰及名相姚崇、宋璟等贤达 , 也出现了世人皆知的酷吏周兴、来俊臣等阴险小人 , 甚至还有出身酷吏却有大智慧、定格武则天后历史局面的有识之人 , 这个人就是吉顼 。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

吉顼不见经传 , 也不是武则天身边最红最为看重的人 , 更不是爱慕尊崇武则天的人 , 但是他却能有一双冷静客观智慧的眼睛 , 透过纷繁世事审时度势在最佳的历史时机作出最合时宜的判断 , 告发来俊臣结束了武则天的酷吏政治 , 推出了庐陵王李显结束了武周王朝久议不决的武姓侄子继位还是李姓儿子继位的争执 。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称帝以后 , 为巩固政权、防止李氏王朝反扑复辟 , 大肆杀害李唐朝宗室和元老旧臣 , 兴起“酷吏政治” 。 一时间朝野告密盛行、人人自危、冤假错案比比皆是 。 更是出现了周兴、来俊臣等一批奸佞残暴小人 , 政治一片紧张阴暗 。 吉顼也曾是酷吏 , 但是当看到李唐势力基本去除 , 而来俊臣之流却仍是变本加厉的罗织罪名、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甚至将矛头指向武则天儿女的时候 , 吉顼悄悄转变了阵营 。 最后来俊臣竟然丧心病狂的罗织罪名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 , 又欲诬陷皇嗣李旦、李显与南北衙共同谋反 。 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 , 共同揭发其罪行 , 来俊臣被下狱处以极刑后 , 武则天认为在清缴李唐残余势力的过程中 , 来俊臣作出了突出贡献 , 对处斩来俊臣迟疑不决 。 吉顼找到为武则天牵马的机会 , 对武则天说 , “陛下是仁德之圣主 , 来俊臣诬杀忠良 , 罪恶如山 , 乃是一个国贼 , 陛下怎能因为仁慈而让天下人误解来俊臣是陛下的重臣而不忍杀之 。 ”武则天此时也知道来俊臣失去了利用价值 , 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恶名 , 当机立断杀了来俊臣 , 在宋璟以合族性命担保不会有人谋反后 , 结束了“酷吏政治” , 武周王朝的政治局面为之焕然一新 。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

武则天称帝后 , 皇帝李旦赐姓武氏 , 封为为皇嗣 ,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打出“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的旗号 , 认为武姓的天下自然由姓武的人继承 , 于是步步紧逼陷害李旦 , 谋求太子之位 。 但由于武承嗣、武三思一贯作风只是谄媚、阿谀奉承 , 毫无真才实干和目光谋略 。 于是很多正直元老大臣都支持李旦 , 劝告武则天儿子比侄子亲 , 且只有自己的子孙才会世代祭祀母亲祖母 , 两方言论各有道理、争执不下 , 武则天也一直犹豫不决 。 就在李旦和武承嗣各成一派争执不下的时候 , 吉顼利用武则天当红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询问自保之策的时候 , 劝谏二人向武则天建议迎复被贬在外、风餐露宿、无权无势的卢陵王李显 , 以解当下的胶着状态 。 这样满足了元老重臣的心愿 , 两派朝臣都无损伤 , 朝不保夕的卢陵王李显更对母亲感恩戴德 , 可谓一举多得 。 更为难得的是吉顼在被贬的时候 , 向武则天建议将武氏、李氏两家像泥和水一样和在一起 , 免去宗室(李氏)和外戚(武氏)纷争 , 确保朝代更替的和谐安定 , 更确保了李唐王朝的延续 , 真可谓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这个人做了两件事却决定了武则天后半生的生荣死哀// //

历史的洪流总是大浪淘沙 , 但无名的人物也不一定就没有历史贡献 , 我们普通平凡 , 也有缺点和不足 , 但却可以在纷繁世事中透过功名利禄保持一丝冷静、客观和理智 , 以最大的善意适时的为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推波助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