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三国时期伟大的科学家:马钧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马氏】三国时期伟大的科学家:马钧

马钧 , 字德衡 , 扶风(今陕西兴平)人 , 生活在汉朝末期 , 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 , 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 , 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 , 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 。 指南车制成后 , 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 , 称“水转百戏” 。 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 , 提高工效四五倍 。 马钧还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 , 此后 , 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 , 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

  • 中文名 马钧
  • 别名 马德衡
  • 国籍 曹魏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扶风(今陕西兴平)
人物介绍

听语音

马钧 , 字德衡 , 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 , 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 。 生卒年代不详 。

出身贫寒 。 他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 。 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 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 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 , 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 马钧从小口吃 , 不善言谈 。 但是他很喜欢思索 , 善于动脑 , 同时注重实践 , 勤于动手 , 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 。 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 , 长时间住在乡间 , 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 , 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

三国志大战3马钧形象

马钧少年游乐 , 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 。 当博士时 , 生活贫困 , 于是改进绫机 , 并因此而出名 。 后来 , 在魏朝担任给事中 , 同时研制机械 。 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 , 但刻苦钻研 , 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 。 魏明帝时 , 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 , 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 , 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 , 大大提高了功效 。 在洛阳时 , 又发明了排灌水车 , 名叫“翻车” , 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 。 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 , 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 , 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 。 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 , 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 , 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 , 构思十分巧妙 。

生平记事

听语音

马钧[1] , 魏给事省中 。 少而游豫 , 不自知其为巧也 。 当此之时 , 言不及巧 , 焉可以言知乎?为博士居贫 , 乃思绫机之变 , 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 钧为给事中 , 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於朝 , 言及指南车 ,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 记言之虚也 。 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 诏钧作之 , 而指南车成 。 钧见诸葛亮连弩 , 曰:‘巧则巧矣 , 未尽善也 。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 又患发石车 , 有裴秀者 , 上国之士也 , 精通见理 , 闻而哂之 。 乃难钧 , 钧口屈不对 。 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 言之不已 。 傅玄驳之 。 安乡侯曹羲与秀同 , 后服钧 , 告武安侯曹爽 , 武安侯忽之 , 不果试也 。

马钧

人物影响

听语音

新式织绫机

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 。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 。 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 。 中国劳动人民才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 。 这种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 , 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 , 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 后来 , 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 。 可到三国时 , 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 , 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 , 非常笨拙 。 马钧看到工人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 , 累得满身流汗 , 生产效率很低 , 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 , 以减轻工人的劳动 。 于是 , 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 , 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 , 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 。 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 , 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 。 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 , 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 , 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 , 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 。 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 。 经过这样一改进 , 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 , 更简单适用 , 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 , 织出的提花绫锦 , 花纹图案奇特 , 花型变化多端 , 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 。 新织绫机的诞生 , 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 , 它大大加快了中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 , 并为中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

指南车

指南车是一种辨别方向的工具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指南车[2] 。 据中国古史上传说 , 4000多年前 , 黄帝和蚩尤作战 , 蚩尤为使自己的军队不被打败 , 便作雾气 , 使黄帝的军队迷失了方向 。 后来 , 黄帝制造 了指南车

指南车

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 , 终于打败了蚩尤 。 又传说3000年前 , 远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 , 迷失了回去的路线 , 周公遂制造指南车相赠 , 以作为指向工具 。 这些故事 , 虽然是传说 , 特别是蚩尤作雾 , 更是一种神话 , 但是中国指南车的发明 , 实在是极为久远的事情 。 东汉时期 , 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利用纯机械的结构 , 创造了指南车 , 可惜张衡造指南车的方法失传了 。

到三国时期 , 人们只从传说上了解到指南车 , 但谁也没见过指南车是啥模样 。 当时 , 在魏国作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 , 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 。 然而 , 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 , 都持怀疑态度 , 不相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 。 有一天 , 在魏明帝面前 , 一些官员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散骑常侍高堂隆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 , 但文献不足 , 不足为凭 , 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骁骑将军秦朗也随声附和道:"古代传说不大可信 , 孔夫子对三代以上的事 , 也是不大相信的 , 恐怕不能有什么指南车 。 "马钧说;"愚见以为 , 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 , 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 , 就原理方面看 , 造指南车还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 。 "高堂隆听后轻视地冷冷一笑 。 秦朗则更是摇头不已 , 他嘲讽马钧说:"你先生名钧 , 字德衡 , 钧是器具的模型 , 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 , 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 , 就可以作模型吗?"马钧道:"空口争论 , 又有何用?咱们试制一下 , 自有分晓 。 "随后 , 他们一起去见魏明帝(曹睿) , 明帝遂令马钧制造指南车 。 马钧在没有资料 , 没有模型的情况下 , 苦钻苦研 , 反复实验 , 没过多久 , 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 , 制成了指南车 。 事实胜于雄辩 , 马钧用实际成就 , 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 。 马钧制成的指南车 , 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 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 , 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 , 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 , 从此 , "天下服其巧也" 。 这充分表现了马钧肯刻苦钻研 , 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

龙骨水车

在以前中国许多地区都广泛使用着一种龙骨水车 。 也叫翻车 。 它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 , 很是好用 。 中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 。 大约在东汉时期 , 翻车就出现了 , 据古籍记载 , 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有翻车的制造 , 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 , 大抵应该说是中国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 。 直到三国时期 , 机械发明家马钧重新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式翻车 , 才使得翻车广泛推广应用 , 从而形成了从东汉到三国翻车的正式产生 。

龙骨水车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 , 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 毕岚曾制造翻车 , 用于取河水洒路 。 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 , 城内有地 , 可辟为园 。 为了能灌溉 , 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 。 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 , 槽两端各架一链轮 , 以龙骨叶板作链条 , 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 , 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 , 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 , 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 , 踏动拐木 , 驱动上链轮 , 叶板沿槽刮水上升 , 到槽端将水排出 , 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 。 如此循环 , 连续把水送到岸上 。 马钧所制的翻车 , 轻快省力 , 可让儿童运转 , “其巧百倍于常” , 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 , 因此 , 受到社会上的欢迎 , 被广泛应用 。 直到20世纪 , 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 。

马钧当时在魏国作一个小官 , 经常住在京城洛阳 , 当时在洛阳城里 , 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 , 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 , 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 , 一直空闲着 。 马钧看到后 , 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 。 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 。 经过反复研究、试验 , 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 , 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 , 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 。 马钧创适的这种翻车 , "其巧百倍于常" , 用时极其轻便 , 连小孩也能转动 。 它不但能提水 , 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 。 可见进步之多 , 功效之高 。 这种翻车 ,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 , 从那时起 , 一直被中国乡村历代所沿用 , 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 , 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水转百戏

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 , 造诣是很深的 , 成绩也是极其卓著的 。 "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 , 足以说明这

一点 。 一次 , 有人进献给魏明帝一种木偶百戏 , 造型相当精美 , 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 , 不能动作 , 明帝觉得很遗憾 。 明帝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吗?"马钧肯定地回答道:"能!"明帝遂命马钧加以改造 。 没有多久 , 马钧则成功地创造了"水转百戏" 。 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 , 以水力推动 , 使其旋转 , 通过传动机构 。 这样 , 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 。 有的击鼓 , 有的吹萧 , 有的跳舞 , 有的耍剑 , 有的骑马 , 有的在绳上倒立 , 还有百官行署 , 真是变化无穷 。 并且这些木人出入自由 , 动作极其复杂 , 巧妙程度使原来的百戏木偶无法比拟 。 "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 , 在中国古代木偶艺术中 , 应该说是非常卓越的创造 。 它虽然是供封建统治者玩乐的东西 , 但从另一方面看 , 马钧已能熟练掌握和巧妙利用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 。

记里鼓车

军事发明

听语音

由于马钧掌握了军事原理 , 因而他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 。 从历史文献当中可以证明 , 他在兵器学方面的精深研究 , 足以和同时代的军事学家诸葛亮相比 。

那时候 , 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 。 蜀国大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 , 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 。 它每次可发数十箭 , 威力很大 。 魏军在战场上拣到 , 颇感惊奇 。 当时已经年老的马钧看到连弩后 , 认为这种兵器很好 , 说:"巧是很巧了 , 但还有不到的地方 , 如再改进一下 , 威力还可增加五倍 。 "于是 , 他便将连弩进行了改进 , 果然效果甚佳 。 功效可提高五倍 。

连弩

汉末时官渡之战 , 曹操曾使用“发石车”攻击袁绍的阵地 , 但只能单发 , 效率不高 。 马钧担心敌方在城楼上挂起湿牛皮 , 就能挡住发石车抛出的石头 。 马钧在原来作战用的发石车的基础上 , 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 。 原来的发石车 , 象个大天平 , 一头挂着一个斗 , 斗里装满大小石头 , 另一头挂着许多根绳子 , 作战时 , 兵士们一齐用力拉绳子这头 , 装石头那头就飞快地翘起来 , 这样 , 石头就被抛出去打击敌人 。 这种发石车缺点很多 , 每发射一次 , 都要花费一些时间 , 而且效果不大 。 马钧设计的新式轮转式发石车 , 则克服了这些缺点 。 它是利用一个木轮子 , 把石头挂在木轮上 , 这样 , 装上机械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 , 就可以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 , 使敌方来不及防御 。 马钧曾用车轮子来做试验 , 可以连续把几十块砖瓦射出几百步远(一步约合1.45米) , 这在当时说来 , 威力是相当大的 。

然而 , 这种设计却遭到地图学家裴秀的讥笑和发难 , 但得到文学家傅玄的理解和支持 。 傅玄对安乡侯曹羲说 , 马先生要制造的是国家之精器、军队之要用 , 只要费一点木材 , 用两个人 , 就能制造 , 不妨试验一下 , 免得埋没有用的东西 。 曹羲接受了这个建议 , 并把情况转告给武安侯曹爽 。 但曹爽未予理睬 。 对此 , 傅玄感慨地说 , 试验一下 , 本来是极易办到的事 , 马先生是有名的巧人 , 尚且不受重视 , 何况那些怀才的无名之辈呢?

马钧善于巧思 , 注重实践 , 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 , 但不擅长辞令 。

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 , 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 , 就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 , 也不多见 , 堪称一代机械大师 , 当时 , 有位叫傅玄的文学家曾称赞他说:"马先生 , 天下之名巧也 。 "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 , 马钩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 。 他的一生 , 从少年到老年 , 一直不得志 , 虽然他曾作过给事中官 , 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 , 技巧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 。 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 , 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 。 傅玄对此感慨颇深地说:"马先生的巧 , 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 , 以及汉代的张衡 , 也比不过 , 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 , 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 , 真是最可痛心的事 。 "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了的事实 。

马钧对中国的贡献 , 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 , 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 一千多年来 , 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

马钧传

听语音

【原文】马先生钧 , 字德衡 , 天下之名巧也 。 少而游豫 , 不自知其为巧也 。 当此之时 , 言不及巧 , 焉可以言知乎? [3]

【译文】马钧先生 , 字德衡 , 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 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 , 自己不知道有技术 。 在这时候 , 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 , 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原文】为博士 , 居贫 , 乃思绫机之变 , 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 , 六十综者六十蹑 , 先生患其丧功费日 , 乃皆易以十二蹑 。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 , 犹自然之成形 , 阴阳之无穷 。 此轮扁之对 , 不可以言言者 , 又焉可以言校也?

【译文】他当了博士 , 生活贫困 , 就想改进织绫机 , 不用说什么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 。 旧式的织绫机 , 五十综(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的用五十个蹑(蹑:织绫机上的踏具) , 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 , 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设计费力费时 , 于是他改进机械 , 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 改进以后 , 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 , 织成后看上去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样 , 又象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 。 这正象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 , 又怎么能用言语去检验它呢?

【原文】先生为给事中 , 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 言及指南车 。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 记言之虚也 。 先生曰:“古有之 。 未之思耳 , 夫何远之有?”二子晒之曰:“先生名钧 , 字德衡 , 钧者器之模 , 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 , 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 , 不如试之易效也 。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 诏先生作之 , 而指南车成 。 此一异也 , 又不可以言者也 。 从是 , 天下服其巧矣 。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 , 有一次 , 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 。 他两个说 , 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 , 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 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 。 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 , 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 , 大号是德衡 。 ‘钧’是陶器的模具 , ‘衡’是定东西轻重的 , 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 , 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 。 先生说:“讲空话 , 瞎争论 , 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 。 ”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 , 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 , 后来 , 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 。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 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 。 从此之后 , 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

【原文】居京师 , 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 患无水以溉 。 先生乃作翻车 , 令童儿转之 , 而灌水自覆 , 更入更出 , 其功百倍于常 。 此二异也 。

【译文】他住在京师 , 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 , 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 。 先生就制作了翻车 , 叫年轻人(童儿:年轻人)转动它 , 汲来的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 , 翻车里外转动 , 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 。 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

【原文】其后有人上百戏者 , 能设而不能动也 。 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 。 ”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 。 ”受诏作之 。 以大木雕构 , 使其形若轮 , 平地施之 , 潜以水发焉 。 设为女乐舞象 , 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 , 使木人跳丸、掷剑 , 缘垣、倒立 , 出入自在 , 百官行署 , 春磨、斗鸡 , 变化百端 。 此三异也 。

【译文】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 , 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 。 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 。 ”皇帝说:“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吗?”回答说:“可以更好 。 ”于是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 。 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 , 做成轮子的形状 , 放在地上 , 下面设机关用水里发动 。 上面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偶像 , 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 , 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 , 动作灵活 , 还有木偶坐堂审案 , 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 。 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

【原文】先生见诸葛亮连弩 , 曰:“巧则巧矣 , 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 又患发石车 , 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 , 中之则堕 , 石不能连属而至 。 欲作一轮 , 悬大石数十 , 以机鼓轮 , 为常则以断悬石 , 飞击敌城 , 使首尾电至 。 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 , 飞之数百步矣 。

【译文】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 , 说:“这东西巧是很巧 , 但还不顶完善 。 ”他说 , 他可以做出一种连弩 , 发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 。 又认为发石车效果差 , 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 , 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 , 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 。 他想制作一种轮子 , 挂上几十块大石头 , 用机械转动轮子 , 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 , 石子抛射到敌人城楼 , 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 。 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 , 可以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 。

【原文】有裴子者 , 上国之士也 , 精通见理 , 闻而哂之 。 乃难先生 , 先生口屈不能对 , 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 言之不已 。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 , 所短者巧也 。 马氏所长者巧也 , 所短者言也 。 以子所长 , 击彼所短 , 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 , 难彼所长 , 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 夫巧者 , 天下之微事也 , 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 , 其相击刺 , 必已远矣 。 心乖于内 , 口屈于外 , 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 ”

【译文】有位裴先生 , 是京师的著名人士 , 见识精深 , 听到先生的事情 , 就讥笑他 。 他去到先生那里和先生辩论 , 先生被他说得没法应对 。 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先生要害 , 不停地滔滔议论 。 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 , 短处是没有巧思 。 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 , 短处是不会讲话 。 用您的长处 , 攻他的短处 , 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 , 去较量他的长处 , 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 机巧之类 , 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 , 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攻击 , 那攻击的内容 , 一定离题万里了 。 他内心并不同意您 , 但嘴上又说不过 , 这就是马先生不再应对你的责难的原因了 。

【原文】傅子见安乡侯 , 言及裴子之论 , 安乡侯又与裴子同 。 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 , 取人不以一揆也 。 有以神取之者 , 有以言取之者 , 有以事取之者 。 有以神取之者 , 不言而诚心先达 , 德行颜渊之伦是也 。 以言取之者 , 以变辩是非 , 言语宰我、子贡是也 。 以事取之者 , 着政事冉有、季路 , 文学子游、子夏 。 旦圣人之明尽物 , 如有所用 , 必有所试 。 然则试冉、季以政 , 试游、夏以学矣 。 游、夏犹然 , 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 , 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 , 言之难尽 , 而试之易知也 。 今若马氏所欲作者 , 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 。 费十寻之木 , 劳二人之力 , 不经时而是非定 。 难试易验之事 , 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 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 , 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 , 此所以多废也 。 马氏所作 , 因变而得 , 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 其不皆是 , 因不用之 , 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 。 夫同情者相妒 , 同事者相害 , 中人所不能免也 。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 , 必以考试为衡石 , 废衡石而不用 , 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 , 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

【译文】傅先生去见安乡侯 , 谈到裴先生和马先生说的一套话 , 安乡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样 。 傅先生说:“圣人一身之中 , 具有各种才能德行 , 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 有的以品德方面选取 , 有的从口才方面选取 , 有的从能力方面选取 。 从品德方面选取的人 , 不听他的言论就能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 象德行类的颜渊等人就是 。 从口才方面选取的 , 能明辨是非、有机变 , 言语类的宰我、子贡等人就是 。 从能力方面选取的 , 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 , 文学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 。 即使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 , 但要选用人材 , 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 。 因此 , 他就考验了冉有、季路的政治才能 , 考验了子游、子夏的文学才能 。 对这些人尚且如此 , 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为什么这样?空谈理论 , 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 , 如果加以实践 , 讲不清楚的地方 , 一考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 。 马先生所要制作的 , 是国家精密的器械 , 军事上重要的战具 , 化费十丈木材 , 用去两个人的劳力 , 不需多少时间 , 就可知道是错是对 。 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 , 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才能 , 这犹如用自己的老一套去做天下的事 , 用不变的方法看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 事情当然就办不好了 。 马先生所制作的 , 都是创新的东西 , 因此他开头的所说所为 , 不会马上就正确 , 为了他有时会有错误 , 就不去支持他、任用他 , 那末杰出的奇才就无从产生了 。 同时爱一个人的人们相互妒忌 , 同类工作的人互相诽谤 , 一般人都不能避免 。 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去伤害别人的事业 , 一定要以实际考验来作标准 。 丢开实际考验这个标准不用 ,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块美玉为什么会被诬说是石头 , 卞和要抱着玉璞痛哭了 。

【原文】于是安乡侯悟 , 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 , 不果试也 。 又马氏之巧名已定 , 此既易试之事 , 犹忽而不察 , 况幽深之才 , 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 , 其鉴之哉!

【译文】安乡侯听了 , 就明白了 , 他就把这享告诉了武安侯 。 武安侯并不重视 , 也不去考验马先生的制作 。 马先生的特异才能已经为大众公认 。 这种很容易考验效果的事情 , 还忽略而不去考查 , 何况那些被埋没的人才 , 不出名的玉璞呢?后世的君子 , 要以此作为教训啊!

【原文】马先生之巧 , 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 , 近汉世张平子 , 不能过也 。 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 , 乃有益于世 。 平子虽为侍中 , 吗先生虽给事省中 , 俱不典工官 , 巧无益于世 , 用人不当其才 , 闻贤不试以事 , 良可恨也 。

【译文】马先生技术的巧妙 , 就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 , 近代汉朝的张衡 , 都不能超过他 。 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 , 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 。 张衡虽做侍中 , 马先生虽做给事中 , 但他们的官职都不是工程一类的 , 技术的巧妙不能贡献给国家 。 用人不用他的专门才能 , 知道有才能又不让他去实践 , 这实在是可惜之至了 。

【原文】裴子者 , 裴秀 。 安乡侯者 , 曹羲也 。 武乡侯者 , 曹爽也 。

【译文】裴先生 , 是裴秀 。 安乡侯 , 就是曹羲 。 武乡侯 , 就是曹爽 。

《马钧传》 , 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 。 傅玄(217-278) , 字休奕 , 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 , 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 。 曾撰又《傅子》一书 , 现已失传 。 《马钧传》所记述的马钧 , 是三国时魏国人 , 中国古代有名的科学家 , 擅长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 。

文献

原始文献

[1](晋)傅玄:马先生传 , 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五

十 , 中华书局 , 1958 。

[2](南朝)裴松之引注:马钧 , 见《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九 , 中华书局 ,

1964 。

参考资料

  • [1] 我国三国时期最优秀的机械大师:马钧.中国经济网 [引用日期2013-09-22]
  • [2] 指南车.中国数字科技馆 [引用日期2013-09-22]
  • [3] 三国志 魏书 方技传第二十九.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2-010-6]

马氏宗亲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