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漳州八宝印泥首次走出国门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100年前 , 漳州八宝印泥首次走出国门
100年前 , 漳州八宝印泥首次走出国门// //
漳州魏丽华斋印色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四等奖的奖状这是一张1915年当时的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颁给漳州魏丽华斋印色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四等奖的奖状 。 从这张奖状我们可追溯漳州八宝印泥的历史 。
魏丽华斋是漳州一家八宝印泥老字号 , 首创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 漳州东门外陆安西路有一家魏氏“源丰药店” , 魏氏长子就是魏长安 。 魏长安在一次偶然的绘画之后 , 因身旁找不到印色 , 便尝试用“八宝药膏”取代 , 将其盖在画上 , 效果斐然 , 于是萌生了研制八宝印泥的想法 。 经过深入研究 , 终于制成“八宝印泥”上市售卖 。 乾隆年间 , 汀漳龙道尹侯嗣达使用了八宝印泥后 , 觉得品质出众 , 建议魏长安专营“八宝印色” , 并为其店取名“丽华斋” 。 乾隆十年(1745年) , 侯嗣达将“八宝印色”带入京城献给乾隆 。 乾隆使用后 , 对“八宝印色”钟爱有加 , 并赏赐给诸多大臣 , 而后命人到漳州征调 , 八宝印泥便成为朝廷贡品 , 进而闻名全国 。 辛亥革命后 , 孙中山先生用八宝印泥盖章 , 大加赞赏 , 并题赠一幅“品重珍珠”墨宝 。 为纪念八宝印泥创始人魏长安 , 其后人将它称为“魏丽华斋八宝印泥” 。
清末民国时期 , 由于八宝印泥誉满天下 , 漳州城内有绮红轩、葆红斋、乙尘庐、沈洛阳楼、胜记、不夺斋、慧庐、南陞斋、国华斋、图华斋、丽星斋、朱华斋、拨华斋等二十多家“八宝印泥”的作坊 , 而以魏丽华斋八宝印泥为精品 。
1912年2月 , 美国政府宣布 , 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即将开通(巴拿马运河区当时由美国统治) , 美国定于1915年2月 , 在西海岸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 届时欢迎各国踊跃参加 。 美国政府于1913年5月2日承认北京袁世凯政府 , 是西方列强中最早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 。 当时的美国政府比较重视中美关系 , 1914年3月派劝导员爱旦穆到中国 , 游说中国派代表团参展 。 虽说当时国内政局动荡 , 北京政府还是将此事作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件大事 。 北京政府立即成立农商部全权办理此事 , 并专门成立了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 , 各省相应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出口协会 , 制定章程 , 征集物品 。
1914年6月16日 , 农商部特地派员分三路前往各省审查 。 漳州魏丽华斋八宝印泥因印色鲜艳历久不掉色 , 而且浸水色不退 , 火燎痕迹在;尤其是印泥本身 , 遇寒不凝固 , 酷暑不出油 , 而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 。 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开展 , 到12月4日闭幕 , 展期长达9个半月 , 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0000人 , 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 这是漳州八宝印泥第一次走出国门 , 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 (本文源自《闽南日报》“漳州档案”专栏 郑来发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 一生戎马的粟裕为何至死不回故乡?没进八宝山?
- 漳州记忆:王安石笔下的宋代漳州
- 千古之谜 - 漳州虎渡桥(江东桥)
- 【清漳菁萃】丨漳州“番仔楼”
- 1987年,漳州糖厂的那些事
- 漳州:阳明过化之地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溥仪,第一个被特赦的战犯,死后葬在八宝山公墓
- 古代状元殿试都写些什么?来看史上福建漳州唯一状元是怎么答的
- 一枚民兴股份有限银公司贰角地名券“现身”: 民国时期漳州地方 曾发行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