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守不坚纯,久必成缁磷”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操守不坚纯 , 久必成缁磷”

张熙惟

“天下之本在家 。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 宋代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繁荣期 , 家训教育独有千秋 , 熠熠生辉 。 宋代家训因家庭或家族各异 , 训诫内容千差万别 , 各有千秋 , 但对敦亲睦族、修齐治平的训诲 , 却是异曲同工 , 殊途同归 。 修身正己、为政以德亦成为家训中官德教育之主旨 , 流风遗韵 , 泽被后世 。

南宋学者程大昌在《演繁露·学官》中说:“官者 , 管也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也说:“役民者 , 官也;役于官者 , 民也 。 ”两者皆从管理与被管理的视角作了官、民的区分 。 所谓“官” , 既含有道德属性 , 也具有职业属性 。 官与民的区别 , 实质是职业分途而非身份地位的高低 。 权力 , 治国之公器 。 “所谓官德 , 也就是从政道德 。 ”为官操守、从政之道要求为民谋福利 , 而非为己营私利 。 哲宗朝宰相苏颂在《训子孙诗》中云:“操守不坚纯 , 久必成缁磷 。 ”

廉为政本 , 政从廉始 。 宋代家训教育子弟为官从政 , 以清廉为第一要务 。 贾昌朝根据为官经历 , 在家训中阐述为官从政之道“清廉为最” , 认为缘此始“能守素业 , 使门户不辱” 。 范仲淹要求其侄“清心做官 , 莫营私利” 。 胡太初《昼帘绪论》论“莅官之要曰廉与勤” 。 朱熹训子为官以清廉律己、洁己清心、爱民勤政为急务 。 被蔡襄誉称为“四贤”之一的余靖在《从政六箴》中指出:“抱公绝私 , 是为率职 。 ”只有公而忘私 , 方能尽职尽责;只有持正公平 , 方能勤政廉洁 。

廉能兴邦 , 贪则丧国 。 官廉则政举 , 官贪则政危 。 宋代家训注重清廉勿贪的教育 , 如自幼接受母训“清廉志行”教育的欧阳修 , 教育其子居官坚守清廉 , 存心尽公 。 苏轼的《六事廉为本赋》则曰:“事有六者(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笔者注) , 本归一焉 。 各以廉而为首 。 ”他提出“功废于贪 , 行成于廉” , 视廉洁为从政做官的至高准则 。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曾从后蜀孟昶的《颁令箴》中摘出“尔俸尔禄 , 民膏民脂;下民易虐 , 上天难欺”四句诏告天下 , 训诫百官 。 南宋初年 , 高宗命黄庭坚书写这一祖训颁于各府州县 , 刻石立铭 , 告诫官员要奉公守法 , 严禁贪赃枉法 。 迄今在山东邹城市铁山公园孟子书院内 , 仍矗立着黄庭坚任邹县令时所书《戒石铭》碑 。

勤政是为官之本 , 从政之道 。 赵鼎在《家训笔录》中提出:“凡在仕宦 , 以廉勤为本 。 ”“一门四宰相”的官宦世家韩亿家族尤为注重官德教育 , 韩亿在《与子书》中即有“服勤职业 , 一心公忠”之训 。 胡安国在家训中教育子弟为官处政“当一日勤如一日” 。 王迈撰有“爱民以仁、事亲以孝、临政以勤、律身以俭、听言以公、制事以断”等六箴 。 真德秀在《西山政训》中把“廉、仁、公、勤”作为“为政之本领”——“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 , 而某区区实身率之” 。

史载真宗朝宰相王旦“以清慎训诸子” , 诸子秉承家训 , “亦恬于进取也” 。 余靖把“清、公、勤、明、和、慎”作为家训箴言 , 提出清廉是从政的最大操守 , 是为政的重要原则 , 强调一心为公、勤政为民 。 吕本中在《童蒙训》中说:“当官之法 , 唯有三事:曰清 , 曰慎 , 曰勤 。 知此三者 , 则知所以持身矣 。 知此三者 , 可以保禄位 , 可以远耻辱 , 可以得上之知 , 可以得下之援 。 ”清四库馆臣为此评价:“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 , 其言千古不可易也 。 ”康熙皇帝曾御书“清慎勤”三字刻石 , 赐内外群臣 。

宋代家训中的官德教育还包括处事公正、民为政本等思想 。 如彭龟年即训诫其子为政之要是“处事以公 , 举职以勤 , 御吏以正 , 抚民以仁” 。 朱熹在《朱文公政训》中云“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 , 告诫子孙“官无大小 , 凡事只是一个公 。 若公时 , 做得来也精彩 , 便若小官 , 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 , 便是宰相 , 做来做去 , 也只得个没下梢” , 提出“平民近民 , 为政之本”的恤民思想 。 刘子寰在《寿张仓》中写道:“乔木端由有世臣 , 传家事业饱经纶” , 道出了家训对传承家风、励志成才的教化作用 。 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 是陶冶情操、提升人文情怀的珍贵文化资源 , 也是历经风雨沧桑、砥砺积淀而成的中华文化基因 。

(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