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闭关锁国、乏味保守 , 常常成为我们对清朝的第一印象 。
可是 , 如果你置身于宫闱内廷或者王侯府邸 , 你会发现 , 你已经被海内外的山珍海货包围 , 而这其中来自满洲塞外的山珍野物却是帝后们的最爱 , 这又是为什么呢?
印象中的东北时尚可是酱婶的呢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无法想象品味不俗的康熙乾隆是这样的眼光
闭关锁国?挡不住大清帝国的扫货狂潮 , 清朝宫廷的中外斑斓其实一点也不比唐宋元明差 。
皇阿玛被包围在欧洲的天文仪器、精巧钟表和科学顾问中间 , 佩戴着缅甸的玉石、满洲的东珠 , 吸着西班牙的鼻烟 , 吃着婆罗洲的燕窝 , 澳洲的鱼翅 , 台湾的鹿肉、蒙古的口蘑 , 香炉里熏着西藏的麝香、夏威夷的檀香 , 院子里有暹罗的孔雀、南美的鹦鹉 , 皇家动物园里有老挝的大象、印度的豹子、远东的老虎和黑熊 。 (终于明白北京的象房、豹房这些地名是怎么来的了)国库里堆积着来自墨西哥、日本和玻利维亚的白银……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康熙皇帝在西方天文仪器的包围之中
清朝 , 一个拥有最强大王权和四亿人口的国家 , 即便只是极少数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 , 也足以缔造全亚洲和太平洋的奢侈产业 , 同时 , 对这些地区的生态衰退产生明显的影响 。
全球化可不会因为闭关自锁而远离中国 , 事实上中国人从那个时候开始 , 就已经在全世界扫货了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利玛窦的地图说明明朝的皇帝早已经熟知中国以及亚太的形势
由于中国富人的强劲需求 , 东南亚和整个太平洋都经历了资源开发的狂潮 。
清朝、缅甸以及南掌国之间 , 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三角恋情 , 导致了四年的中缅战争 , 皇阿玛一怒之下暂停了边贸 。 结果缅甸人受不了了 , 多次央求 , 清廷开恩 , 于 1790 年最终取消禁运 , 于是玉石、燕窝、犀角、鹿角和鱼翅进口迅速增长 。 清朝人同时也瞄上了琅勃拉邦(今老挝)的象牙、孔雀翎、犀角和鹿角 。
难道没有你缅甸 , 我天朝还没有备胎了不成?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缅甸与清朝之间重要的贸易商品——翡翠
扫货威力所及 , 抵达了夏威夷 , 于是这里的檀香树就一片片被撂倒 。 这就是首府火奴鲁鲁被称为檀香山的原因了 。 檀香最初出现在印尼的马腊巴和帝汶岛 , 19 世纪初扩展到斐济 , 然后蔓延至马克萨斯群岛和夏威夷群岛 。 1920 年代后期 , 夏威夷王国 3/4 的人口投身于檀香贸易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今天的檀香山(火奴鲁鲁)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夏威夷的檀香树
孙中山为啥去檀香山众筹革命呢 , 是因为清代的海淘在那里已经开发了快两百年了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1900年代的檀香山 , 有众多的华人商铺
清朝人延续中国人喜欢进补的传统 , 于是在海底下天天吃土的海参就成了滋阴大宝了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海参——明清时期中国吃货就满世界扫荡这种东西了
中国商人很早之前就在中朝边境的镇庆源和会宁购买海参 , 在太平洋沿岸的中国东北地区 , 人们开始疯狂盗采海参 , 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叫海参崴的城市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海参崴(今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不止是在寒带 , 扫货帮也没放过热带海洋 , 1860年代开始 , 印尼群岛的苏禄王国、苏拉威西的海参产量与日俱增 , 海参成了与胡椒一样热销的商品的地位 。
19世纪初针对中国市场的海参生产扩大到澳大利亚北部 , 到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 , 海参捕捞业已经蔓延到遥远的斐济和大洋洲的其他岛屿 。
当然也少不了养颜的燕窝 。
婆罗洲东海岸栖息着数量惊人的鸟 。 直到1840年代当地燕子种群被贸易摧毁 。 这才是“饭我大清者 , 虽远必饕” 。 清代人扫货的环境后果是非常明显的:
燕子在婆罗洲灭绝;苏禄的珍珠贝床被采掘一空;夏威夷檀香树被砍伐殆尽 。 环太平洋地区的海獭、砗磲、玳瑁、鱼翅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相似的命运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燕窝——燕子口水干了以后变成的东西
不是所有的珍珠都叫 “东珠”
在帝国内部 , 满洲和蒙古地区的山珍一点也不比远方幸运 。 对珍珠、口蘑、裘皮的强劲需求同样也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生态 。
珍珠并不罕见 , 但清朝皇室用在冠冕上的是来自满洲地区的淡水珍珠 , 称为东珠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因为清朝的过度开发 , 如今东北的江河中淡水珍珠贝基本灭绝 , 这里的图其实并非清朝时期能孕育东珠的种类 , 聊当示意图吧 。
早在金代宋朝的败家子们就知道东珠 , 那时候还叫北珠 。 “北珠美者 , 大如弹子 , 而小者若桐子 , 皆出辽东海汊中 。 ” 想象出了特离谱的采珠方法 , 说天鹅能食蚌 , 珠子就留在天鹅嗉子里 , 然后再用猎鹰“海东青”击天鹅 , 然后得到珍珠 。
太费事了 , 直接下水采不就得了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康熙皇帝的帽子正中间就是一大颗东珠
朝廷下令所有满洲贵族男女的帽子和戴和发钗都要饰以东珠 , 等级越高 , 戴的东珠就越大、越多 。 亲王在头上佩戴10颗东珠 , 郡王8颗 , 贝勒7颗……民间开始有珍珠买卖 , 前门大街外面有了珠市口 , 皇上害怕偷采珍珠的人搞乱满洲老家 , 于是就禁止汉人入关私采 , 朝廷要垄断这个行业 , 专门建立了一个管理机构来采珍珠 , 叫打牲乌拉 , 在吉林附近 , 有三四千人每年采珠 , 虽然他们有工资 , 但是工作极为辛苦 , 任务很重 , 常有出工伤甚至淹死的 , 而且后来 , 清朝国库空虚 , 还开始拖欠工资了 。
珍珠不是每个蚌都有的 , 经常劈开数百只 , 才能得到一颗 。 所以每一串光鲜亮丽的珠子 , 背后都是堆积如山的河蚌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雍正的朝珠上洁白璀璨的东珠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乾隆皇后的紫貂帽子、领口和东珠
清朝的米其林食谱——口蘑盐煎肉
说到吃的 , 皇帝大臣们特别好尚口蘑 。
口蘑到底是什么菌种 , 现在也不能确定 , 毕竟清朝人不知道拉丁双名法 , 只说那是一种“沙菌” 。 顾名思义 , 这蘑菇长在多沙的地方 。 这估计是南方人少见多怪的错误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采蘑菇也并非易事 , 清朝盗采口蘑的人不但要千里迢迢背井离乡 , 还需要面临政府的驱逐和刑罚 。 最早记录口蘑的文化人是杭州诗人吴锡麒(1746年—1818年) 。 他在《热河杂诗》里赞美口蘑 , 以为前人周伯琦的“菌出沙中美”的那种蘑菇 , 就是他在热河看到的那种 , 于是传说中的沙菌 , 以及他眼前的口蘑 , 以及士兵们说的营盘蘑菇 , 都浆糊一样混淆了 。
满洲人斌良也讲了一个志怪般的故事 , 说“马牛乳滴于草间 , 为暑雨雾露蒸湿” , 就化成了营盘口蘑 。 反正所有东西要变得昂贵之前 , 都得编个好故事 , 买绿豆、买钻石古今一理 。
不管真假 , 反正行情就是起来了 。
乾隆帝在巡幸祖先故乡盛京时就尽情享受鹿筋烧口蘑和口蘑盐煎肉 。 幸好 , 这还有一个鹿筋烧口蘑的烹饪指南 , 可以领略一下御膳的手段:
制法
炒勺置火上烧热 , 放入熟豆油 , 趁热用葱末、姜末炝锅 , 再放入酱油、绍酒、肉汤、精盐、白糖 。 沸后 , 放入经沸水焯过的鹿筋和口蘑 , 移小火煨约 10 分钟后 , 调入佐料 , 再移回大火上 , 用水淀粉勾芡 , 淋入香油润匀 , 盛在盘中即成 。
感觉不比鲁菜后厨精细多少 。 《红楼梦》里的“茄鲞”那么复杂的做法 , 要么是曹公的奇幻写法 , 要么是一次烹饪实验 。
在 18 世纪末 , 口蘑已经成为帝国境内 , 尤其是北方最著名、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之一 。 前面那个编故事的斌良说 , 口蘑之美力压牡蛎、荸荠、笋尖 。 京城里出现了口蘑专卖店 , 至少也有专柜 。 在满城与汉城交界的繁华区域:正阳门外的大杰汇珍、崇文门外的德裕、锡泰、隆盛 , 规格有大有小 , 也可以买已经切好片的 。 搞得跟吃刺身似的 。 当时的名菜有“口蘑烧肉块”“口蘑烩鸡块”“口蘑飞龙汤”等 。
吹捧者里最踊跃的大V是袁枚 , 他的《随园食单》 , 就是中国古代的米其林星级指南 , 专门推荐那些烧钱的食材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中国古代的米其林食材指南 随园食单
当然除了口蘑 , 皇帝们也在菜单中专门给野味留了位置 。 宫廷厨师大概是从广东来的 , 能把虎、熊、狍、麋、山羊、野猪、野鸭和野鸡作为食材 , 皇帝都会把自己猎获的鹿肉分给皇后、妃嫔和宠臣 。 《红楼梦》里不是有一回众美大冬天割膻腥 , 一起来搞鹿肉BBQ吗 , 估计就是从皇阿玛那里领来的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红楼梦》里众美一起鹿肉烧烤
喜欢吃野味 , 反映出满洲人的健康观 。 康熙帝说了:“北方人强悍 , 他们不必模仿那些体质脆弱的南方人的饮食嗜好 。 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有不同的口味和肠胃 。 ” 他墙裂推荐鲜牛奶、醃鹿舌和鹿尾、苹果干和干酪饼……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戎装骑射的乾隆 。 对骑射的重视说明清朝皇帝对其满洲根源的强烈认同
在清朝 , 没有几件皮草都不好意思出门而最能代表帝国新风尚的实际上是毛皮 。
清朝人喜欢穿貂 , 以及各种皮草 。 满洲何蒙古乌梁海地区有专门的部族为皇帝贡貂 , 当貂数量开始稀少 , 于是太平洋对面的加州海獭就被塞满货船 , 运到广州和恰克图来了 。 以前汉族王朝虽然也穿毛皮 , 但主流的意见常常把穿貂带毛和野蛮人联系在一起 , 民族矛盾激烈的明朝时期 , 更是如此 , 大知识分子王夫之就认为 , 穿皮草的都是野蛮人 , 和今天动物保护主义者是知音 , 满洲人入关后 , 他们继续穿明式龙袍 , 但在领子、袖口缝上毛皮 , 还穿着貂皮裙 。 冬天 , 皇帝们戴黑貂皮帽子 , 更冷的时候戴黑狐皮帽子 , 朝冠是镶嵌着东珠的三重帽顶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郎世宁绘《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 乾隆皇帝的龙袍可都是镶貂皮的
冬装马褂也是先穿黑貂皮 , 再穿黑狐皮 , 也穿镶着海獭皮的龙袍 , 亲王的穿着也有貂皮、海獭皮和东珠 。 穿毛不是随便的事情 , 必须也要体现等级秩序 , 颜色、种类、裁剪方式体现着一个人在帝国中的位置 , 在努尔哈赤的时代 , 最高级的穿戴东珠、黑貂皮、猞猁狲皮 , 地位稍低的贵族穿松鼠皮和鼬鼠皮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清代冬季朝冠用紫貂皮制作 , 饰以黄金和东珠
皇帝还通过将皮草仪式化的方式使其日益贵重 , 首先是作为重要赐礼 , 成为一种尊老的象征 。 雍正帝在一位女性百岁大寿时赐给她4张貂皮 , 从而建立了一个新典范 。 1781 年 , 一位 108 岁的新疆穆斯林女性也得到了貂皮和缎子;1787 年 , 一位106岁的布鲁特妇女也得到了同样的赏赐 。 经过这波操作 , 毛皮就从野蛮的象征变身为精英的象征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清朝皇帝的全毛貂皮袍子
这很快就见到效果 , 汉族社会也变了三观 , 意大利神父马国贤在北京城看到了京城精英们开始穿貂皮和狐皮 , 隆冬穿羊皮的小袍和夹层的松褂子 。 下雪的时候 , 他们还套一件海豹皮的长斗篷 。
不仅官员模仿满洲精英的穿着 , 普通人也用毛皮打扮自己 。 当然这些东西很贵 , 一顶貂皮帽子售价 55 两银子 , 可以让普通人家生活四五年 。 《红楼梦》里的服饰描写的很细致 , 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王熙凤的松鼠皮马褂和白鼬皮裙;宝玉的狐皮镶边的箭袖和玄狐皮袍 。 贾家还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毛皮收藏 , 那不仅仅是穿着 , 那既是有形资产 , 也是无形的身份地位象征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皮草上身的王熙凤更显奢华野性
东珠、口蘑、貂皮在所有远方奇珍之中地位尤其高 , 并不必然是因为其品质超过其他同类产品 , 而是因为它们来自满洲 , 以及与满洲关系密切的蒙古 。
满洲是清朝皇帝祖先的故土 , 也是他们崛起的地方 , 所以满洲的山川风物就必然在物质等级上处在最顶端 , 这是对他们所处的强势的汉族文化的一种反制 , 荒蛮边疆的物产曾经因为其产地遭到蔑视 , 而现在它们又因为产地“高贵”而备受追捧 , 满洲对于皇帝不仅仅是故乡 , 同时也是净土 , 充满元气和活力的净土 , 只要那里物产保持丰饶 , 就暗示王朝的国运强劲 , 满洲的官员不断进贡东珠、人参、鱼类、裘皮 , 就说明那里元气充沛 , 更让皇上提神的是进贡的各种活的野兽 , 比如去库页岛为乾隆帝购买活驯鹿 , 或者去距离黑龙江入海口买玄狐、北极狐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玄狐:觉得我好来看我就行 , 干嘛把我捉到京城去
越是野性、凶猛的兽类肯定越会受青睐 , 嘉庆帝收到过吉林将军进贡的两只东北虎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东北虎:皇阿玛 , 求你别这么喜欢我
野物于是就暗示了一种情感:坚韧的、亲密的、诚实的 , 充满了男子气概而且淳朴;从表面上看 , 它们代表了皇帝与其原始本性的联系 。
帝国“小红书”:如何在清朝海淘到高级货// //
《帝国之裘》
作 者:【美】谢健
从奢侈品消费看清史与全球史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