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 澎湃新闻寻访了各地的革命遗址 ,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和红色文物的收藏 , 回望七十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大地的风云际变 。

1949年11月 , 中国西南的重庆迎来了解放 。 然而 , 就在解放前夕 , 300多名被关押在此的革命烈士倒在了黎明之前 。 如今 , 重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看守所旧址、白公馆看守所旧址及改建的红岩革命陈列馆以文物、文献讲述着重庆解放前夕的故事 , 也成为了游客心目中的热门参观地 。

1949年 , 11月27日 , 重庆 , 解放军的炮声已隔江可闻 , 然而 , 枪声、喊声、火光、渣滓洞、白公馆已然变成人间地狱 , 300多名被关押在此的革命烈士倒在了黎明之前 。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重庆地区的解放 , 江竹筠、刘国鋕、王朴、许晓轩等革命烈士为了解放而慷慨赴难的故事被写成了小说、拍成了电影、话剧等 。 其中 , 由赵丹、于蓝等主演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根据小说《红岩》改编 , 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 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作品 。

如今 , 当汽车开往重庆歌乐山上的坡道上时 , 路况便会变得拥堵 。 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看守所旧址、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红岩陈列馆等依然是游客参观、了解历史的热门地点 。 这些地方的门口停满了大巴、出租车、私家车……据了解 , 由于参观游客较多 , 这些景点需网上实名制才能参观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渣滓洞看守所旧址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无疑是歌乐山上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 。 这或许是托“江姐”江竹筠以及红岩故事的讲述与传播 。

渣滓洞看守所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 , 旧址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 , 1920年由程尔昌创办 , 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 1943年国民党军统特务看中其独特地势 , 霸占渣滓洞煤窑 , 设立看守所 。 1946年7月贵州息烽监狱、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撤销 , 与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合并;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关闭 , 其关押人员全部迁押至白公馆看守所旧址;1947年12月成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 。 1949年11月27日 , 国民党反动派对在押人员进行了集体屠杀并焚毁男牢 , 180余人遇难 , 仅15人脱险 。 该旧址分内外两院 , 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有男牢16间 , 女牢两间 , 最多时关押近300人 。

1956年 , 渣滓洞看守所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 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 这里主要复原陈列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 , 展示了江竹筠、蔡梦慰等曾经关押在该旧址的革命先烈在这特殊战场上 ,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信仰的英雄事迹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渣滓洞看守所医务室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渣滓洞看守所刑房

走进渣滓洞 , 最先看到的是医务室 。 医务室是一间1948年初所设立的分诊所 , 布置简陋 , 仅有一床、一桌和一个柜子 , 由刘石仁担任狱医 。 在医务室旁的则是刑房 , 如今 , 观众可以看到刑房中所摆放的刑具 , 有脚铐、狼牙棒、皮鞭、老虎凳、竹签子等 。

再往里走 , 则是牢房 。 牢房墙上 , 一张张照片映衬出一张张年轻的面容:黄楠材牺牲时44岁 , 江竹筠29岁 , 马秀英26岁 , 罗娟华24岁 , 黄玉清23岁……此外 , 牢房中还陈列了当时每间牢房所关押烈士的相关文物 , 包括信件、生前所用之物等 。 其中大多为复制品 , 原件收藏于歌乐山山腰的红岩陈列馆 。

这其中 , “江姐”的牢房陈列最受关注 。 “江姐”江竹筠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 , 后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 江竹筠于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 , 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 1948年6月14日 , 江竹筠在万县被捕 , 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 , 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 , 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 , 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害并毁尸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江竹筠给谭竹安的信 , 22.3cm×15cm , 1页便签纸 , 钢笔书写 。

该信件左上角印有一烟盒 , 烟盒左边写有“香味纯和 皆大欢喜”八个字 , 烟盒右边写有“吉而喜牌 美国名烟”八个字 , 烟盒下面写有“通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1个字 。 1948年1月 , 江竹筠爱人彭云梧在奉节竹园镇战斗中牺牲 , 她回重庆向川东临委报告 , 组织上原决定让她留下 , 但她不顾丧夫别子的悲痛 , 于1948年2月重返万县 , 参加万县工作 。 此信是在万县时写给竹安弟的信 。

信中写道: “竹安弟:你三月廿四日的信我收到了 , 谢谢你 。 信给了我温馨 , 也给了我鼓励 。 我把它看了两次 , 的确我感到非常的愉快 。 由于生活不定 , 心绪也就不安 。 脑海里常常苦恼着一些不必要的幻想 , 他是越来越不能忘了 , 云儿也成了我时刻惦记的对象 。 我感谢你和其他的朋友 , 云儿是生龙活虎的 , 我知道他会这样 。 在你们的抚育之下 , 他是会健康而愉快的成长的 。 可是 , 我不愿意他过多地耗费你们的金钱和时间 。 吃得饱、穿得暖足也 , 可别娇养 , 但是得特别注意他的病痛 , 春天来了得严防脑膜炎 。 幺姐 , 也成了我不能忘记的人物 , 可是我能给她一些什么帮助呢?我想去看她 , 而且很想在春假里去 , 但是又有多大的好处啊?除了感情上大家得到一些安慰而外 , 而且我的身子多病 , 恐怕在路上出毛病 , 所以去不去都叫我很难决定 。 要是陈援他们那个托儿所能够组成 , 幺姐能在那儿帮帮忙的话 , 那是最理想的了 。 你和朋友们给她一些教育 , 他就会走上正路的 , 你说是吗?我知道他会像亲生的孩子一样的爱云 , 就像我对炳忠一样 , 基于人类的真挚的爱是不能否认的 , 我尤其相信 。 更何况她的孩子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孩子的父亲呢?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江竹筠狱中遗书(复制品)

1949年8月 , 江竹筠在狱中用竹签子笔写了最后一封家书给照料儿子的谭竹安 , 表达了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1947年11月27日出版的第12期《挺进报》 。 (复制品)

在陈列中也可以看到烈士在艰苦环境下的文艺生活 , 包括狱中难友自制的贺年卡 , 包括铁窗诗社人员的诗稿手迹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狱中难友自制的贺年卡(复制品)

铁窗诗社诞生于1949年春节 , 是渣滓洞监狱中秘密活动的文艺小团体 , 成员共有20余人 , 其中有才华横溢的诗人 , 也有诗歌爱好者 。 因为身处监狱 , 难友们交流不便 , 铁窗诗社的成员们所创作的诗歌只能通过口传 。 在黑暗中 , 那些口口相传的诗歌就像夜空中明亮的星辰 , 照亮着那些心有信仰的人们 。 自诞生以来 , 铁窗诗社创作新旧体诗共计50余首 , 但大部分诗稿都在“11·27”大屠杀中被焚毁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蔡梦慰狱中遗作《黑牢诗篇》 。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 , 作者在被押往松林坡刑场的途中 , 将诗稿抛于路边乱草丛中 , 得以保存 。 (复制品)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古承铄遗作歌曲《磨坊的瘦马》(复制品)

离渣滓洞不远的则是白公馆看守所旧址 。 白公馆看守所旧址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 后人习称白公馆 。 白驹自诩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 , 便以白居易的号“香山”为名 , 刻“香山别墅”于公馆正门之上 , 门柱刻有 “洛社风光闲处适 , 巴江云树望中收”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白公馆看守所旧址

1939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戴笠实地查看后重金买下 , 改为军统局重庆临时看守所 , 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 , 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 防空洞改为刑讯室 。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 , 该旧址被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 。 抗战胜利后 , 又改为特别看守所 。 1949年11月27日 , 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 , 近30人殉难 , 仅20人脱险 。 新中国成立后 , 该旧址成为了新社会改造国民党战犯的管理所 。 1988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该旧址主要陈列了白公馆革命先烈斗争事迹 , 展览面积750平方米 , 展示了王朴、刘国鋕、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红岩英烈的革命事迹 。

走入白公馆 , 首先可以看到位于地下的刑讯洞 。 刑讯洞原为白公馆防空洞 , 后被改为刑讯室 , 审讯被关押的“政治犯”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刑讯洞

走入馆内 , 可以看到革命烈士所留下的文献资料 , 有信件、笔记、生活用品等 。 此外 , 观众还可以看到重庆解放前夕牺牲于白公馆的“川康五魂”之一的周从化刻在牢房内的遗诗 , “失败膏黄土 , 成功济苍生” 。 这一誓言也正是烈士们用生命所践行的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周从化刻在牢房内的遗诗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许晓轩狱中寄爱人姜绮华的信 , 20cm×16.3cm,一页24开笔记本纸 , 钢笔书写

1947年4月15日 , 关押在白公馆的许晓轩从狱带出信给妻子姜绮华 , 谈到自己常年在外工作 , 对家庭关心不够 , 让妻儿吃了不少苦头 , 表达自己的歉疚 , 并请妻子“少把希望放在我身上吧 , 因为我是身不由己的人” 。 捐赠者:1965年 , 姜绮华捐赠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收藏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刘国鋕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证书 , 49.5cm×39.8cm , 纸质 。

毕业证书上印有“学生刘国鋕四川泸县人 , 现年贰拾贰岁 , 在本校法商学院 , 经济学系 , 修业期满成绩及格 , 准予毕业 , 依照学位授予法弟三条之规定授予法学士学位此证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 中华民国叁拾叁年柒月等”字样 。 捐赠者:1962年 , 重庆刘国琼捐赠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收藏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狱中制作的红旗(复制品)

在歌乐山山腰处 , 正对着西南政法大学的是红岩陈列馆 , 该馆陈列了“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 , 展览分为“歌乐山 , 历史的见证”“歌乐山 , 历史的记录”“歌乐山 , 历史的悲壮——大屠杀”“歌乐山 , 属于历史”四个部分 , 展出珍贵文物900余件、历史照片1300多张 , 渣滓洞、白公馆中所陈列的文物原件大都安置于此 。

1963年11月27日 , 在原军统乡下办事处“四一”图书馆内有一基本陈列 。 因场地狭小 , 交通不便 , 不能满足观众参观的需要 , 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与“11·27”死难烈士之墓相邻的原中美合作所特警班阅兵场修建陈列馆 。 1966年 , 一座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陈列馆建成 。 2008年在陈列馆原址上新修建“红岩魂陈列馆” , 展馆占地面积5020平方米 , 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 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红岩魂陈列馆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展厅现场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展厅现场

陈列馆门口则是红岩魂广场 , 是1999年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 广场西端有一水晶汉白玉砌成的碑体 , 上面镌刻着1984年邓小平题写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 南北两侧宽敞的斜面草坪 , 寓意“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 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先烈遗愿 。 广场东端 , 《不朽》浮雕墙衬托着刻有《红梅赞》词曲的喷泉音乐壁 , 与烈士群雕《浩气长存》遥相呼应 , 寓意时间虽不停地流逝 , 但红岩英烈的精神却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 。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红岩魂广场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红色史迹|“江姐”手迹仍在的重庆歌乐山 , 场景文献里的往事// //

邓小平题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