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欣: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梁雅欣: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这个周二 , 我们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首都博物馆之旅 。 我们到了古代瓷器展厅 , 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里 , 讲解员柔和的声音是我们更加投入到了她的介绍中 ,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粉彩镂空花果文六方套瓶 。

当我看到这件展品的时候 , 我立即被它精巧的外表吸引住了 。 与一般圆形转心瓶不同 , 这层瓶子为六角形 。 口、足沿涂金 , 颈上部以粉青为地 , 画着粉彩如意云纹和缠枝花卉 。 颈、足部各绘蕉叶纹 , 腹缠枝莲纹 , 并开光透雕“三多”图案 , 粉彩为饰 。 光是这一层就令人如此惊艳 , 我再仔细一看 , 原来这只是一个外瓶 , 在外瓶里面还有一个青花瓷瓶!我睁大眼睛仔细地想要看清楚这个内瓶的全貌 , 却发现在外瓶镂空的遮挡下 , 内瓶上的花纹恰到好处的呈现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这立即让我想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 。

此瓶造型规整 , 强烈的体现出当时中西合璧的特色 , 和当时的圆明园风格近似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尤其是在淡乳褐色的地上 , 以金银双色勾绘出缠枝“洋莲” , 从色彩、明暗、线条等诸方面 , 都洋溢着浓郁的“欧风” 。 粉彩、青花、镂空等手法全部在一个瓷器上都到了体现 , 巧夺天工 , 科技含量高 , 从不同方面表现出了当时乾隆朝官窑的制瓷技艺 。

“那么这么精致的瓷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讲解员老师提出来一个问题 , 使我陷入了沉思 。 是啊 , 一个镂空就使这个瓶子看起来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 更何况在这样一个瓶子里再放进去一个稍小一些的青花瓷瓶呢?也许是讲解员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 , 便继续说道:“这样一看是不可能把一个瓶子放在另一个瓶子里的 , 那么我们换一种方式 , 如果先做好小瓶 , 再在小瓶的基础上做一个大瓶呢?”这句话立刻点醒了我 , 但即便是这样 , 也极其考验工匠的技巧与耐心 , 想到这里 , 我不禁对这件瓷器的制作者肃然起敬 。

凡事基本上都以成双成对为佳 , 而这六方套瓶也不例外 , 只不过在被英法联军入侵时不幸丢失了 。 但俗话说得好 , 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 。 关于这件陶瓷珍品的回归故事 , 还要追溯到7年前的一个拍卖消息 。 那是2000年春天 , 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秦公先生得到一条拍卖消息 , 英国苏富比拍卖公司不顾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公开表态 , 执意于5月2日在香港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去的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 凭着高度职业敏感性 , 也为了不让流失的国宝不再次流失海外 , 秦公先生以自己丰富的文物鉴赏经验和爱国热情 , 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文物回归战 。

2000年5月2日下午2点20分 , 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 , 这件国宝拍卖开始了 , 在经历了40多次的竟拍之后 , 北京市文物公司最终以1900万港币的价格压倒所有竟拍者 , 拍得了这件国宝 。 让这件流失海外的“艺术孤儿”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 。

也许物品会在历史的波澜中遗失甚至损坏 , 但它的故事却在千百年中被我们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