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之后的王阳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凯旋之后的王阳明

作者:陈芝 周建华(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自秦刻石颂德以降 , 历代兴师扬威之人在胜利之后 , 往往勒石立碑 , 昭铭其功 。 东汉窦宪勒石燕然 , 是中护军班固作《封燕然山铭》 , 纪汉威德 。 唐宪宗时 , 李愬雪夜入蔡州 , 有行军司马韩愈濡染大笔 , 作《平淮西碑》 。 明代王阳明巡抚南赣、江西期间 , 平“山贼” , 平宸濠之乱 , 凯旋之后 , 也伐石立碑 , 以纪其事 。 后人通常称这些碑碣和摩崖石刻为“纪功岩”或“纪功碑” , 其实这不合王阳明本人的心意 。

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 , 王阳明进攻谢志珊 , 连破农民军据点八十多个 。 大获全胜之后 , 王阳明在思顺乡桶岗村悬崖绝壁上立《平茶寮碑》 , 碑文曰:“正德丁丑 , 猺寇大起 , 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 , 于是上命三省会征 。 乃十月辛亥 , 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 。 甲寅破横水、左溪诸巢 , 贼败奔;庚辛复连战 , 贼奔桶冈 。 十一月癸酉 , 攻桶冈 , 大战西山界 。 甲戌又战 , 贼大溃 。 丁亥 , 与湖兵合于上章 , 尽殪之 。 凡破巢大小八十有四 , 擒斩二千余 , 俘三千六百有奇 。 释其胁从千有余众 , 归流亡 , 使复业 。 度地居民 , 凿山开道 , 以夷险阻 。 辛丑 , 师旋 。 於乎!兵为凶器 , 不得已而后用 。 刻茶寮之石 , 匪以美成 , 重举事也 。 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 。 ”碑体西侧有大楷“纪功岩”三字 , 当为后人所刻 。 因为碑文说得很清楚 , “刻茶寮之石 , 匪以美成” , 如果是王阳明自己把此刻石命名为“纪功岩” , 那就有自我炫耀之嫌了 。 在王阳明看来 , 以兵平乱 , 以杀人为行仁 ,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 不值得显耀于世 。 碑文中关于“释其胁从千有余众”的记载则是阳明仁政措施、怀柔手段的实录 , 是阳明心学理念在政治上的表现 。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说:“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 , 要合观学问事功 , 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 , 而其事功之经过 , 具见集中各文 。 ”《平茶寮碑》就是可见其人学问、事功和人格的文章 。 从书法上来看 , 《平茶寮碑》潇洒俊逸 , 是王阳明行书的代表作 。


凯旋之后的王阳明

凯旋之后的王阳明// //

《王文成公全书》 资料图片

正德十三年(1518) , 王阳明率师征三浰 , 凯旋途中 , 经过龙南玉石岩 。 此岩被一斜列的山谷分为两部分 , 东面称上岩或上洞 , 西面称下岩或下洞 。 岩中有喀斯特地貌天然岩洞 , 广数十丈 。 王阳明憩息其中 , 镌《平浰头碑》于岩上 , 碑文曰:“四省之寇 , 惟浰尤黠 , 拟官僭号 , 潜图孔亟 。 正德丁丑冬 , 畲、瑶既殄 , 益机险阱毒 , 以虞王师 。 我乃休士归农 。 戊寅正月癸卯 , 计擒其魁 , 遂进兵击其懈 。 丁未 , 破三浰 , 乘胜归北 。 大小三十余战 , 灭巢三十有八 , 俘斩三千余 。 三月丁未 , 回军 。 壶浆迎道 , 耕夫遍野 , 父老咸欢 。 农器不陈 , 于今五年 。 复我常业 , 还我室庐 , 伊谁之力?赫赫皇威 , 匪威曷凭?爰伐山石 , 用纪厥成 。 提督军务都御史王某书 。 时纪功御史屠桥 , 监军副使杨璋 , 领兵守备郏文 , 知府邢珣、陈祥 , 推官危寿等凡二十有二人列其名于后 。 ”和《平茶寮碑》“匪以美成”一样 , 这篇碑文自言“爰伐山石 , 用纪厥成” , 重在纪事 , 而不是颂美 。 同时 , 王阳明又把“厥成”归于“赫赫皇威” , 而不敢自居 。 碑文中只用“成”字 , 不用“功”字 , 可见在他心目中 , 剿平山贼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丰功伟绩 。 在他心目中 , 用“良知”学说教化百姓 , 使之摒除心中邪念 , 这才是比较难以成就的 , 也是更加伟大的功业 。

在玉石岩上还刻有王阳明的五首诗 , 也是由其手迹勒石而成 。 诗云:

百里妖氛一战清 , 万峰雷雨洗回兵 。 未能干羽苗顽格 , 深愧壶浆父老迎 。 莫倚谋攻为上策 , 还须内治是先声 。 功微不愿希侯赏 , 但乞蠲输绝横征 。

甲马新从鸟道回 , 揽奇还更陟崔嵬 。 寇平渐喜流移复 , 春暖兼欣农务开 。 两窦高明行日月 , 九关深黑闭风雷 。 投簪正好支筇地 , 恋土犹怀旧钓台 。

洞府人寰此最佳 , 当年空自费青鞋 。 麾幢旖旎悬仙仗 , 台殿高低接纬阶 。 天巧固应非斧凿 , 化工无乃太安排 。 欲将点瑟携童冠 , 就揽春云结小斋 。

阳明山人旧有居 , 此地阳明景不如 。 但在乾坤皆逆旅 , 曾留信宿即吾庐 。 行窝已许人先号 , 别洞何妨我借书 。 他日巾车还旧隐 , 应怀兹士复乡闾 。

春山随处款归程 , 古洞幽虚道意生 。 涧壑风泉时远近 , 石门萝月自分明 。 林僧住久炊遗火 , 野老忘机罢席争 。 习静未缘成久坐 , 却惭尘土逐虚名 。

诗后有题识曰:“回军龙南 , 道中小憩玉石岩用韵书此 。 阳明山人王守仁伯安识 。 ”在《王文成公全书》中 , 以上五首诗分属三题 , 第一首的题目是《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 , 第二、三、四首的题目是《回军龙南 , 小憩玉石岩 , 双洞绝奇 , 徘徊不忍去 , 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 , 兼留此作三首》 , 第五首是《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中的首篇 。 严格说来 , 这五首诗不是写作于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 , 而王阳明把它们刻在一方摩崖石壁上 , 说明它们有相同或相近的主题 。 轻武功而重内治 , 去尘寰而归旧隐 , 这就是王阳明“用韵书此”的意旨 。 立下人所歆羡的武功 , 阳明本人并没有得意扬扬 。 因为用军事手段而不是和平方法来靖安地方 , 他是有愧于心的 。

平定宁王之乱后 , 王阳明以提督军务原任兼巡抚江西地方 。 正德十五年(1520)六月 , 他从南昌来到赣州 , 停留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 通天岩是他和邹守益、陈九川等弟子的游憩、讲学之所 。 他在这里写下了十二首诗 , 其中一首题为《通天岩》的诗刻在忘归岩岩壁上 , 诗云:“青山随地佳 , 岂必故园好 。 但得此身闲 , 尘寰亦蓬岛 。 西林日初暮 , 明月来何早 。 卧醉石床凉 , 洞云秋未扫 。 ”此诗从字面上看 , 无非是一首笔意潇洒的纪游之作 , 流露的是一派陶然自适的雅士清标 。 可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 , 读者就不能不佩服王阳明的心地光明 , 悠然浩荡 。 平乱后 , 外有宁王余党的煽惑 , 内有朝廷嬖幸的谗构 , 通预逆谋的罪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王阳明头顶 , 但他能做到处艰危而心闲 , 遇险难而安然 , 靠的是致良知的修养功夫 , 正如他在致邹守益的信中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 , 真圣门正法眼藏 。 往年尚疑未尽 , 今自多事以来 , 只此良知无不具足 。 譬之操舟得舵 , 平澜浅濑 , 无不如意 。 虽遇颠风逆浪 , 舵柄在手 , 可免没溺之患矣 。 ”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1日 13版)

[ 责编: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