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灰档案”隐藏的秘密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纸灰档案”隐藏的秘密

工人在此施工挖坑 , 突然挖出大量黑色炭状物 , 状似纸张、书籍焚烧后的纸灰 , 却又不像普通纸灰那样一经触碰就破碎 。 阳光斜照在工人们手中的纸灰上 , 大家猛然发现 , 纸灰上面还有字 , 仔细辨认可看出是日文

林海

北京大学法史学博士 金融学博士后

在辽宁省大连市 , 来旅行的人不会错过有轨电车 。 从火车站南广场出来 , 坐201路有轨电车在世纪街站下车 , 通过福寿街再走上一段 , 一座肃穆冷峻、墙体深红的洋楼便会出现在眼前 。 这就是明泽街76号 。 100年前 , 这里是关东大连宪兵队本部 。 无论是日本人抑或中国人 , 当时路过此地时 , 都难免战战兢兢 , 心惊胆寒 。

不过 , 随着日军投降 , 这个地方成了大连警备区后勤部招待所 。 1964年11月 , 谭守昆、吴忠仁等7名工人在此施工挖坑 , 突然挖出大量黑色炭状物 , 状似纸张、书籍焚烧后的纸灰 , 却又能完整托起 , 不像普通纸灰那样一经触碰就破碎 。 阳光斜照在工人们手中的纸灰上 , 大家猛然发现 , 纸灰上面还有字 , 仔细辨认可看出是日文 。

几名工人赶紧报案 。 公安人员赶到现场 , 小心地将所发现的纸灰全部挖出来 。 经过初步整理鉴定 , 可以确认这些纸灰是日军撤离大连前对档案进行销毁处理的残留文档 。 据知情人回忆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刚一播出 , 日军很快就将能证明其罪行的档案资料集中烧毁 , 焚烧行动一直持续了很多天 。 日本战犯、原旅顺刑务所所长田子仁郎在1955年的审讯供词中交代 , 许多档案是在他的指挥下烧毁的 , “只有收容者身份清单留了下来” 。

15日到22日 , 大约一周的时间 , 关东法院、宪兵队、关东州厅(行政机关)、警察部、刑务所等机关也在大量销毁焚烧文书档案、技术图纸、经济账目、特工人员名单等众多资料 。

为何宪兵队本部会残留着这么多未烧尽的“纸灰”呢?这些纸灰极其宝贵 , 重见天日后便可能成为日军在大连累累罪行的铁证 。 一向心狠手辣的宪兵队为何没能完全将罪证销毁呢?

大连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处的于成福处长经悉心研究 , 发现了“纸灰”的形成原因 。 他认为 , 这是宪兵队销毁档案的行动过于仓促所致 。 由于已战败投降 , 这些档案都可能成为战后审判的证据 , 宪兵队不敢在白天焚烧 , 只能在晚上偷偷进行 。 他们把档案投入挖开的沟中点燃 , 又在这些文件、资料尚未燃尽时便匆匆填埋 。 结果表层的档案烧毁了 , 但下面的档案并没有充分燃烧 。 这些由草木纤维构成的纸张在缺氧条件下处于完全炭化或半炭化状态 , 反而不致腐烂 , 在泥土的常年掩盖下保存了下来 。

尽管上世纪60年代这批档案重见天日 。 但由于缺乏研究力量 ,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大连市档案馆才开始对这批珍贵史料进行“破译” 。 他们曾把炭化的档案剥离后进行托裱 , 但剥离过程中炭化的纸张很容易破碎 。 他们曾决定手工抄写档案 , 但抄写不能保持原件的特征 , 且易出差错 。 他们也曾想采用普通拍照、红外摄影、红外扫描等办法进行恢复 , 都没有成功 。

最后 , 档案馆采取特殊的裱糊技术 , 将“纸灰档案”进行拼接、托裱;然后利用其纸面与字迹的笔痕在强光照射下形成的明暗反差 , 进行翻拍、复制;随后 , 用低感光度色盲片进行翻拍 , 将照片高反差洗印;最后 , 用复印机放大复印成纸件 , 装订保存 。 如此操作 , 共需十几道程序 , 一页“纸灰档案”的复制最少需要2天至3天 , 最终保证了复印件的内容、笔迹与原件完全一致 。

于成福说:“这些技术流程 , 如今说起来不免枯燥 , 而当初无论是‘纸灰档案’的加固、翻拍条件的选择 , 还是显影过程的控制 , 都需要精确到极致 , 如同走钢丝般小心翼翼 。 馆藏‘纸灰档案’就是这么被复制下来、成功抢救的 。 ”2018年8月15日(日本投降73周年) , 档案馆向公众解密了这一批档案 。 今天人们如果来到位于中山区中南路49号的大连市档案馆 , 办理简单的手续就可以看到这共计2006卷的“纸灰档案” , 并了解当时大连宪兵队本部的日常工作、训练活动 , 及其与警察署、刑务所、关东地方法院及高等法院的协作往来 。

应该说 , 日本的宪兵制度也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 。 1899年 , 日本仿照法国模式设立宪兵制 。 《宪兵令》规定:“宪兵为陆军兵科之一 , 受陆军大臣管辖 , 职掌军事安全及军纪维护 , 兼掌司法警察之业务 。 ”由此可见 , 宪兵不但负责维持军纪 , 还承担了国家部分司法、行政警察的责任 。 在大连 , 宪兵分队下设特高课、副室、经理室等 。 特高课后来改为战务课 , 负责监视各国领事馆、外商企业、侨民 , 并侦察与镇压苏联领导下的地下反抗组织 。

在这批“纸灰档案”中 , 有一项侦察工作出镜率颇高 , 那就是“查缴放火团” 。 放火团 , 又称“抗日放火团” , 是以大连工人为主体的以破坏日本在华占领区的军事设施和烧毁日军战略物资为目标的国际反法西斯组织 。 宪兵队和警察署每天“不眠不休”地进行侦察 , 仍然毫无成效 。 当时有这样的记载:“纵火事件经常发生 , 为此而头痛的关东局总长大津(曾担任过日本警视厅刑事部长)经常催促着:‘抓到犯人了吗?’可是再怎么严厉训斥警察也不顶用 , 因此他十分着急 。 ”

为追查“抗日放火团” , 日方在5年时间里动用3000余人 , 警、宪、特三位一体共同调查 。 据相关档案统计 , 日本警、宪、特迫害有涉案嫌疑的大连工人达百万人次 , 其中盘查虐待60万余人次 , 拘留、拷问、审讯10万余人次 , 致死致残千余人 , 判刑下狱近百人 。 但是 , 由于有关侦审的档案大多被带回日本国内 , 或者就地销毁 , 留存下来的史料少之又少 。 直到“纸灰档案”的问世和研究 , 才为人们了解日据时期“放火团”的行动和日方对其侦审有所了解——当然 , 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

责编: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