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书法家翁闿运1912年生于江苏苏州 , 他是清光绪进士、诗人翁有成之少子 , 国学大师唐文治及名书家萧蜕弟子 , 著有《辞海》(书法碑帖部分)、《大学书法》(技法部分)等等 。 翁闿运2006年去世 , 至今13年 , 从其入门弟子的追忆文章中 , 翁老的治学严谨 , 慈心谦怀以 及文人的“硬骨颈” 一一再现 。

我的老师翁闿运先生离我而去已十三个春秋 。 每当我端详先生所赐的斋名 , 总勾起一丝莫名的孤苦使心中戚戚难以挥去 。 十三年来 , 不思量自难忘 , 先生清瘦矍铄的身板 , 宗气爽朗的吴音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老顽神情 , 常浮现我的眼前梦中 。 二十五载师生情缘恍若昨日 , 又今昔相接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闿运(右)师生合影

先生大我三十九岁 , 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 , 阴历十月二十八日) , 字慧仁 , 原籍杭州 , 后落籍苏州 。 清光绪进士翁有成少子 , 师从国学大师唐文治和民国书法名家萧退庵 。

某日 , 先生取出萧前辈的扇子对我说 , “你看 , 这是老太爷写的 。 ”之后 , 又把自己十六岁时作“虞世南夫子庙堂碑”寸楷示我 。 大作笔笔玉润 , 字字玑珠 , 得此眼福 , 感佩之意油然而生 。 先生身出书香名门 , 受之于正统 , 得之于名流 , 加以幼怀敏慧 , 早悟谛奥 , 故其篆隶正草诸体兼长 , 晚年以“诗歌自作信手书”自称 , 可见其诗书两道俱能 , 学问造诣之深亦绝非当今书坛挥毫泼墨者能企及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闿运24岁小照

作为国内公认的碑帖学家和书法大家 , 先生时而也流露出“书法篆刻雕虫小技也”之类谦词 , 但每当碑帖考鉴出现重大事端 , 业界利益相争进退未定之时 , 先生的真知灼见依其独到功力 , 掷地有声 , 反响强力 。 经先生鉴定收藏珍本《宋拓王羲之十七帖》、《隋龙藏寺碑》等字帖由官方出版;《辞海》书法碑帖部分、《大学书法》技法部分、《简化字总表习字帖》楷书部分等 , 也均出自先生之手 。

尤其值得我辈弟子骄傲的是 , 先生的书法诗歌大作《艺舟新辑》于2009年正式面世 。 先生亲笔落款相赠 , 并说 , “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补充包(世臣)康(有为)的缺失 。 ”清末以来 , 凡学书有道者 , 无不重视包康之说 , 先生的“补缺”之言 , 敢于“叫板”古人前哲 , 这是何等强的学术自信 , 何等足的城府底气!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艺舟新辑”照片

“文革”后 , 先生家境并不十分富裕 , 但其治学却一向十分严谨 , 即使一般的求字乞文 , 照常理大可皆大欢喜了事 , 但先生惯以“劣文不书 , 文责自负”叫真自律 , 从不趋炎附势 , 阿谀奉承 , 文人的“硬骨颈”在我先生身上一览无余 , 真所谓“字如其人 , 人如其字” , 先生垂范 , 弟子佩铭 , 学书写字一如做人立世 。

沪上书家皆以“翁老”称先生以示敬意 , 每与雅会或聊及书道 , 先生不外乎轻描淡写一句话“我的文章不是写小说 , 只要能解决问题 , 短则几百字 , 长则千百字就行了 。 ”不少有诚之士如实评价道 , 翁闿运的理论功在述前人所未述 , 补前人之所缺 。 他的《执笔论》《用笔论》和其他书论 , 舍繁从简 , 效重实际 , 资证茂实 , 见解独到 。 学术成就高度当今书坛难有人匹 。

先生生前是上海中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 上海文史馆员 , 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 。

想当初 , 我三十岁 , 1981年3月22日 , 拜翁闿运为师 , 介绍人是我岳父张苏予先生 。 岳父小先生八岁 , 早年随徐悲鸿学画 , 解放后长期在人美出版社任编辑 , 与书画界很有人缘 。 八十年代初 , 沪上书家林立 , 最负盛名者有翁闿运 , 胡文遂、任政、周慧珺等大家 。 “文革”后 , 岳父与翁师合作之年编撰《艺苑掇英》 , 二老彼此很熟悉 , 我很小喜欢颜字 , 又深知翁有大学问 , 故而择翁为师是我的不二意愿 。 至今我还珍藏着拜师前后先生给我岳父的三封信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闿运的书信照片

拜师当日 , 我随先生前往黄浦区文化馆听先生主讲“书法经验谈”讲座 。 先生要求我及时把他讲述的重点要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 , 以便台下听众记录 。 我平生第一次登台 , 硬着头皮跟上先生讲课节奏 , 一个半小时勉强顶了下来 。 午后 , 我再陪先生到岳父府上 , 二老相见很是亲热 , 坐定之后 , 先生取根火柴棒 , 翻开《颜告身帖》对我说:“你看 , 这个笔画这里突出来了 , 那个笔画那里突出来 。 ”当时我并不理解先生的用意 , 之后才悟及所谓“突出来”“瘪进去”正是在为我细授用笔之道 。 下午三、四时光景 , 我请二老光临寒舍 , 家母略备薄酒招待二老 。 席间无琼浆 , 举杯有鸿儒 , 五六个人 , 两三杯酒 , 气氛很惬意 。 先生说 , 现在不兴磕头了 , 于是我鞠躬敬酒遂成就了拜师之礼 。 三十八年过去 , 弹指一挥 , 先生樽前笑语历历在目 。 这便是我拜师第一课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师在家教授场景

1986年冬 , 我三十五岁时任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书法教师 , 因编教材过累患感冒 , 继而引发心肌炎而住院 。 某晚先生独自一人抱着颗大人参来第四医院探我 。 步履蹒跚 , 跌跌冲冲到我病床前 , 一句不问开口便说:“不碍不碍 , 胸口闷 , 吃人参 , 人参是补气的 。 ”先生怜我 , 字字真情 。 “人参是补气的”这句话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

半年之后 , 我完全康复便去看望先生 , 请安之余 , 向先生索求斋号 。 先生很高兴 , 不假思索展纸开笔 , 一口气写下“养心斋”三大字 。 我心中窃喜 , 先生眯着眼风趣地说:“皇帝有个‘养心殿’ , 你就比皇帝的小点吧 。 ”虽是戏语却妙意双关 , 令人叫绝 。 多年之后 , 先生八十岁时又为我重写斋名 。 时至今日 , 先生所赐墨宝名木刻匾 , 斗宝高悬 , 朝昔相伴 , 永世宝之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闿运题斋名时照片及匾额图片

先生是个率真耿直的性情中人 , 待人接物也慈心谦怀;是非曲直他心圆人方;面对潮流时风往往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这些难免要得罪人吃些亏 。 然而此等秉性脾气正是先生的可爱之处 , 正是值得敬仰的文人品格 。

先生课徒很严格 , 注重用笔和墨迹 , 但方式方法不拘一格 , 一般不会特意执笔示范 , 更多的是口传心授 , 师徒见面往往天南地北 , 天文地理无所不谈 。 从正草篆隶到历代各家 , 每到关键所及 , 先生便会从书橱里抽出字帖指导我看 , 如何如何 , 并多次告诫我:“你要学用笔 , 不要学我的字 , 光学我的字 , 永远死在我下面 。 ”这又是一句刻骨铭心的话 。

某日 , 先生在书房里问我:“线条的本质是啥?”我无言以对 。 先生接着说 , 几千年先祖在古陶上就留下了书法原始笔触 , 即“中间胖 , 两头尖”的线条墨迹 , 而现在不少书家只注意起笔 , 不注意中段 , 而最重要的恰恰是笔画的中段 。 汉魏以来 , 写字理论浩如烟海 , 纷繁复杂 , 践之效否往往莫衷一是 。 先生对最核心的问题 , 作最简要的解答 , 指引我辈后学明确方向 , 不入歧途 , 长驱直入 。 此举非高明良师莫能为 。

每当先生见我作业有进步 , 总是笑眯眯地说一句“哎 , 侬现在懂了 。 ”当时 , 三十出头的我得到先生的肯定 , 不免有些飘飘然 , 想“抄近路” , 不临帖自由写 。 殊不知先生见了我的字怒目拍案 , 从躺椅上弹了起来 , 大声训斥:“你以后不许这样写 。 ”我怯怯如临 , 惭愧得犹如犯了天条 , 转而又大为清醒 。 从此以后我潜心打基础 , 不再“抄近路”深明一个道理 , 学艺只有良方而无捷径 。 书法这东西你骗骗它 , 然后它就骗骗你 。

遵照先生指教 , 我学颜写褚 , 把小楷“灵飞经”写成大字 , 把“争座位帖”写成行楷 , 缩短了笔画去写黄山谷行书等等 , 如此这般 , 专攻楷书十余年 , 初见成效 , 直至1993年8月我的首次朵云轩个人书法展 。

除专研唐楷之外 , 先生见我的笔性亦秀亦放 , 便因势利导 , 专门为我“量体裁衣”作了深造规划 。 1993年10月5日 , 先生来信说:“……你在崇明所书四大字 , 特别好 。 ……为打好坚实基础 , 从根本入手 。 《吊比干文》要下一番功夫 。 我是学此碑挽救以前入了歧途者 , 学了此碑 , 并学《伊阙佛龛》《孟法师碑》自可入门 , 最后学《龙藏寺碑》……恨老矣 。 无能为力矣 , 有望于君辈 。 ……”先生怜我 , 句句明灯 , 其良苦用心永远是我的课程表和指南针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书信照片

1991年11月30日 , 先生的八十寿庆假座豫园举办 , 我这个小弟子有幸担当主持人 。 虽说是私家之举 , 但宾客不绝 , 高朋满座 。 翻阅原始记录 , 小于父执辈的书画名家如周慧珺、张森、毛国伦、王伟平等赫然在列 。 我用两张与人等高的泡沫板相接 , 写了个大“寿”字 , 镂空漆红 , 装饰喜庆场面 。 先生看了很高兴 , 认为这个字写得好 , 不能白白送人 , 宴罢执意要把“寿”字装车带回家 , 摆在他的床头前足足竖立了一年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闿运先生八十寿照片及翁闿运与陈从周(前排右三)、张苏予(前排右一)图片

先生府上迁居过三次 , 拜师之初在吴淞路 , 后居曲阳新村 , 再后定居新市南路 。 去先生家里若近午饭 , 师母往往会留我吃饭 , 指挥先生拿了钢中锅子去下面集市上买鳝丝等等 , 有次先生见我不吃羊肉 , 便幽默的说“你吃亏了” , “鱼”和“羊”是最“鲜”的东西 , 温馨场面 , 我记忆犹新 。

1999年春月 , 我去曲阳新村看望先生 , 第一次把五千余字的小楷《金刚经》长卷拿去请教 。 先生边展边看 , 略显惊讶的说:徐俊 , 没想到你还能写这么小的字 , 不错不错 。 我请先生在卷首赐题 , 先生稍思片刻提笔篆体写了“汲古推陈”四个大字 , 并款识“之美弟书金刚经兼元常及魏唐写经笔意 , 八十七叟翁闿运题” 。 此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翁师亲授嫡传写大字出身的书法教师 , “无心插柳”的小楷竟然得到先生这么高的评价 , 真是万万没想到 , 每每念及此情此景 , 我心中充满感恩之意 。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往事|忆书法家翁闿运:文人的“硬骨颈”与慈心谦怀// //

翁闿运为作者小楷作品题字

先生晚年玉体欠佳 , 肠胃薄弱且常常借助黄酒方能成眠 , 2006年5月14日 , 先生在岳阳医院去世 , 永远地离我而去 , 享年九十四岁 。

先生走了 , 但他的墨宝还在 , 业绩还在 , 慈容音貌一刻也不曾离去 , 先生授我笔法 , 赐我斋名 , 教我为人 , 视我如子 , 恩重如山 , 有缘成为翁闿运先生的小弟子我真幸运也很自豪 。 没有先生二十五年的教诲 , 就没有书法之今我 。

我永远怀念恩师翁闿运先生 。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授 , 上海文史馆研究员 , 翁闿运先生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