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 , 战旗方队中有一面鲜艳的旗帜以一位班长的名字命名 , 那就是“阳廷安班” 。 上世纪50年代 , 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 , 班长阳廷安带领全班战士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口号 , 在“飞鸟难过”的皮康崖险段开辟出一条进军西藏的“通天大道” 。 在后来的边境作战中 , 全班不怕牺牲、奋勇杀敌 , 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 。 1963年 , 国防部正式授予他们“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

董保存:

为什么一个班建制的战斗集体可以在我们全军的百面战旗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呢?因为这面战旗和享誉全军的一句战斗口号“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 有着直接的关系 。

我们还是从1952年说起 , 那时为了修通川藏公路 , 正在执行进藏任务的18军和近万名藏族民工 , 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 ,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班就在这支筑路大军当中 。 当时他们所在部队被派到海拔4796米的敏拉山施工 。 4796米是个什么概念?通常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人的呼吸都会比较急促 , 因为空气稀薄 , 特别缺氧 。 而且气候一天三变 , 时常刮起大风 ,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 有一天晚上下大雪 , 工地上的帐篷全部被压垮了 , 大家不得不半夜起来收拾住处 。 就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 , 官兵们非常坚定地为完成任务而拼尽全力 。 特别是在一处叫皮康崖的险段 , 几十米高的陡壁 , 像刀削斧砍一般 , 下面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尼洋河 。 有句民谣说得好:“飞鸟难过皮康崖” , 当地的藏族乡亲们都认为在这里修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

当时有一个藏族的小贵族说:“牦牛都爬不上去的地方 , 你们能把公路修出来那你们简直就是神仙 。 ”他们回答这位藏族小贵族说:“我们都是凡人 , 但是我们有‘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的精神 。 ”就这样 , 他们攀上悬崖绝壁 , 用几十米长的绳子吊着身体在悬空中打眼放炮 , 硬是开出了一条能站住脚的小道 , 又在这条小道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 , 终于在这个悬崖上凿出来一条公路 。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

驻藏部队官兵发扬“两不怕”精神奋力修通康藏、青藏公路 。 资料图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 在后来的边境作战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 。 1962年10月20日拂晓 , “阳廷安班”作为尖刀部队 , 对盘踞在卡龙地区的敌人 , 发动了攻击 。

董保存:

当时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入侵克节朗地区的一个敌军旅 。 这个仗怎么打?首战能不能胜 , 这关乎到我们的国威、军威的问题 。 军委的作战思想非常明确 , 务必出战全胜 , 一定要打赢打痛入侵的敌人 。 当时按照前指的作战部署 , 他们所在的这个团受领的任务是要消灭卡龙地区的敌人 。 卡龙地区是一块林涧牧场 , 它在克节朗河的南岸东南方向1000米处 , 这里背山面水 , 地势南高北低 , 周围都是茂密的松林 , 只有一条乡村道路贯穿其中 。 而敌人就在这个牧场的西北侧构筑了土木制的地堡64个 , 用交通壕、堑壕连接起来 , 整个防御阵地正面宽250米 , 纵深150米 。

10月20日早晨7点多 , 战斗打响 , 当时6班的班长是阳廷安 , 他带领战士们抄近道向敌军的地堡发起攻击 。 他一只手端枪 , 一只手举着手榴弹 , 迅速冲向敌人的主堡 。 之后 , 在一片爆炸声、喊杀声当中 , 他们又向敌人的子母地堡冲过去 。 敌人的火力网向他们开火 , 阳廷安班长不惧枪林弹雨 , 对身边的战士喊道:“我们不是‘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吗?跟我来 , 我们一定能打进去!”在呐喊声中 , 他们冲出堑壕 , 向敌军纵深追去 。 当阳廷安跳过一棵横倒的大树之后 , 敌人的一梭子弹击中他 , 他跌倒在地壮烈牺牲 。 他身旁一个叫徐瑞清的战士 , 向敌人的地堡投出一枚手榴弹后 , 也中弹牺牲在了班长的身边 。 在这种情况下 , 副班长曾祥智高喊一声:“为班长报仇啊 , 同志们跟我冲!”在他的号召下 , 几位战士跟着副班长向着敌人的地堡冲过去 , 很快夺下了敌人的7座地堡 。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

在这场战斗中 , 班长阳廷安壮烈牺牲 , 副班长曾祥智和其他战斗骨干前赴后继 , 英勇冲锋 , 战斗到最后一人 。

董保存:

就在他们逼近敌人营指挥所的西北侧时 , 突然 , 一发炮弹在身边爆炸 , 曾祥智副班长被炸起的石头击中 , 头部负重伤英勇牺牲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们班一名叫杨秀州的战士 , 主动接替指挥 , 继续向敌人冲击 , 打到最后 , 全班8个人只剩下了一个新兵刘汉彬 。 他抓起班长阳廷安的那支冲锋枪 , 举着手榴弹 , 加入到5班的战斗序列当中 , 和战友们一起 , 打下了最后5个地堡 。 在这个排的共同努力下 , 他们共攻克地堡27个 , 歼敌55人 , 缴获了火炮两门、火箭筒两具 , 各种枪支59支 , 为全歼卡龙之敌奠定了基础 。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阳廷安班:用生命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 //

为了表彰“阳廷安班”突出的战绩和对战役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 国防部在1963年授予西藏军区步兵155团2连6班“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 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 为班长阳廷安追记一等功 , 其余战士分别记功 。

董保存:

他们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壮举 , 这种前赴后继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参战部队 。 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专程到这支部队 , 含着眼泪对官兵们说 , “‘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 , 我们部队有了这股劲头 , 世界上任何敌人 , 只要他胆敢来犯 , 就让他有来无回!”

1963年2月 , 张国华奉命进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 并要在这次会议上做一个报告 。 他把材料梳理完之后上报给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 , 罗瑞卿同志看了以后觉得他这个材料写得很好 , 让他一定要按照所写提纲认真进行汇报 , 还专门叮嘱他:“千万不能漏了‘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的精神 , 这不仅是你们的发明 , 更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发明 。 ”就在这个会上 , 张国华同志详细地汇报了此次作战的经过 。 当他讲到我们这支部队为什么能够战胜敌人?当时我们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的精神时 , 毛主席插话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 , 叫做‘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过去金兀术说 , ‘撼山易 , 撼岳家军难’ 。 今天我要说 , 撼山易 , 撼解放军难 。 ”

(采访人员王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