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

谭人凤(1860-1920)

在《十颂》中 , 谭人凤以诗歌的形式和语言 , 热情歌颂了一批“于九死之中能出其智勇以得生全者”和及时撤离的女同志 。

刘梅卿 , 广东钦州人 , 1907年3月于河内加入同盟会 , 先后参加钦防、镇南关、钦廉之役 。 1911年春 , 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 , 酝酿广州起义 , 刘梅卿参加敢死队 , 受命在广州城内寻租民宅 , 设立秘密机关 , 用以接应陆续到穗的海内外同志及隐藏弹药 。 举事当天 , 刘梅卿与党人邓滔、刘济川等从香港押送最后一批枪弹到广州 。 起义前夕 , 黄兴又特意把他留在身边 , 担任司号者 。 发难时 , 刘梅卿吹响冲锋号 , 随黄兴率领敢死队100多人像猛虎般冲进两广总督府 , 但两广总督张鸣岐仓卒从后院爬墙逃跑 。 敢死队于是退出总督府 , 分三队向敌进攻:黄兴亲率一队向南大门接应起义军进城;徐维扬率领一队到小北门接应新军入城;刘梅卿则率领四川、福建和南洋同志 , 进攻督练公所 。 刘梅卿至半途遇敌 , 转入巷战 。 由于清军大队人马赶到 , 把党人冲散 , 刘梅卿即躲入一民宅 , 换下血迹斑斑的衣衫 , 并找到绳子、灯笼等 , 攀绳越墙 , 趁天黑逃离广州 。 起义失败后出险的党人中 , 唯独刘梅卿杀敌无数 , 而毫发未损 。 对于刘梅卿脱险归来 , 黄兴悲中有喜 , 认为“此人屡战向先 , 临机敏捷 , 竟不带一伤 , 尤为可喜 。 ”谭人凤也十分庆幸 , 连称其为“先锋” , 并作《颂刘先锋》一诗 , 记述其参加起义及脱险的经历 , 并对其从容出险表示赞赏:

先锋阵内好梅卿 , 射击无虚夙有名 。 财政局前伤虏吏 , 观音山上走营兵 。

偶闻诽语身腾入 , 一斩顽奴智急生 。 机警雄心双绝顶 , 从容出险众心倾 。

郑坤 , 字复权 , 广东梅县人 , 1900年赴南洋宣传革命 。 1910年10月 , 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 , 为进攻两广总督府的敢死队员之一 。 战斗打响后 , 郑坤手掷炸弹 , 焚攻督署 , 所向直前 , 负伤甚重 , 被战友救起 , 且战且退 , 与黄兴逃至双门底一民宅 。 至晚间 , 郑坤巧妙化装 , 并借长衫着盖上衣斑斑血点 , 机巧躲过敌人的盘查 , 携灯笼与黄兴乘夜出城 , 过珠江至友人处暂避 , 翌晨搭轮赴港 。 郑坤虽身负重伤 , 犹能机智脱险 , 谭人凤感到难能可贵 , 称其为郑先锋 , 并吟成《颂郑先锋》颂之:

身带三伤复橐空 , 天差死鬼救先鋒 。 血衣脱換除形迹 , 口袋搜索拯困穷 。

出险雇舆临海岸 , 入场观剧隐稠中 。 天明付舟飘然去 , 机警如斯讵曰庸 。

起义发动后 , 十余名广西参加战的革命党人在李德山率领下从小东营出发 , 攻入督署 。 不久 , 千余清兵包围督署 , 李德山率众突围后退入高阳里源盛米店 , 以米包作掩护 , 激战一昼夜 , 清军后用火焚烧米店 , 起义军纷纷身亡 , 但罗稳却奇迹般脱离火海 , 逃回香港 。 起义失败后 , 黄兴与胡汉民向孙中山报告广州起义始末书中说:“战之翌日 , 海防同志数人入米店 , 据米为垒 , 抛掷炸弹 , 营勇不敢近 。 张鸣岐下令焚烧 , 惟罗稳走出 。 ”谭人凤十分佩服在源盛米店英勇抵抗清军的志士和罗稳的逃生能力 , 特作《颂罗稳八先锋》云:

鏖战连天敌数营 , 米囊层叠作坚城 。 誓言起义同生死 , 冒火冲围任纵横 。

五虎伤身天地惨 , 三雄出险鬼神惊 。 身登港岸谈前事 , 犹有余威愤不平 。

陆领 , 广东南海上淇人 , 绿林出身 , 1909年加入同盟会 。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后 , 陆领等人于次日率民军在顺德乐从竖旗举事 , 进驻杏市、乐从 , 翌日又占据鳌溪公局 , 收缴枪械 , 声威大振 。 粤吏接得警报 , 即派江巩、江固两兵舰驰赴石湾河面驻守 , 以防民军过河 。 陆领率民军向两舰轰击 , 迫其中弹后向下游逃遁 , 民军遂向佛山进攻 。 李准闻报即派统领吴宗禹及施光廷、李声振督率大队 , 并带退管炮多尊 , 由铁路输运赴援 。 民军连战皆捷 , 后闻省垣起义事败 , 往亦无济 , 便主动分散各处 , 待机再起 。 对于陆领率众响应起义 , 见事不可为后又及时收兵 , 避免损失之举 , 谭人凤十分赞赏 , 作《颂陆头领》云:

绿林豪杰果英雄 , 能发能收指顾中 。 令下乡团枪借用 , 顽惩营勇火焚攻 。

佛山战绩驱兵舰 , 顺德居民静堵墉 。 器械点交同散队 , 党军犹少此从容 。

严骥 , 字汉民 , 号飞鸣 , 福建侯官人 , 1898年 , 就读于侯官高等小学堂时组织“励志社” , 鼓动仇满复汉 , 并参加“十汉团” 。 1906年考入闽江口要塞陆军炮科学堂 , 1909年毕业,被分派广西兵备处 。 1911年春 , 严骥回福州会晤林觉民后赴广州参加起义 , 随黄兴攻总督府时手足受伤 , 后躲于烟馆 , 并伺机假装挑夫,脱险抵港 。 对于严骥机警权谋 , 带伤出险 , 谭人凤也很感庆幸 , 笑称负伤藏身于烟馆的严骥为“病侠” , 并作《颂严病侠》云:

清瞿瘠瘦等寒梅 , 却具雄心富将才 。 后出督辕惊鸟散 , 久羁烟馆动狐猜 。

负伤忍痛心闲适 , 装瘾横床眼闭开 。 机警权谋多幻相 , 勇丁时至掣仍回 。

熊克武 , 字锦帆 , 四川井研人 , 1903年留学日本东斌陆军学校 , 1905年加入同盟会 , 1907年返回四川泸州、成都等地发动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 , 1911年又参加广州起义 , 随黄兴率众攻两广总督署前门 , 并率领由喻培伦、但懋辛、饶国梁等人组成的小分队 , 炸开两广总督署后墙 , 冲进督署捉张鸣岐 , 见张已闻讯逃跑 , 便随小分队往攻督练公所 , 途中与清军水师在莲塘街北口展开激战 , 被敌人分割包围 , 与同志们失去联系 , 后经当地群众和党人的掩护 , 辗转回到了香港 。 谭人凤对熊克武的幸存归来倍感欣慰 , 称其为飞将军 , 并作《颂熊飞将》云:

才剩三人复散开 , 凉凉踽踽独徘徊 。 沿街隐迹随风闪 , 飞弹环耳逐雨来 。

迭于警兵诓保护 , 偶逢故友脱遁灾 。 天留大将他年用 , 水火刀兵总不摧 。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

熊克武像

朱执信出生于广州番禺城内豪贤街(今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的“汪氏随山馆” , 其父朱启连是当地有名学者 , 通诗词和古琴 , 人称“琴王” 。 1904年 , 朱执信赴日留学时结识孙中山 , 次年参加同盟会 , 被选为评议部议员兼书记 , 为《民报》撰文 , 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 , 宣传反清革命 。 1910年与赵声、倪映典等发动广州新军起义 , 次年又参加黄花岗起义 , 既是黄兴在统帅部的得力助手 , 又是负责围攻两广总督衙门敢死队的领导成员 , 后在与敌巷战中负伤 , 但仍继续战斗 , 弹尽援绝而撤退 , 胸腿负伤 , 避入友人家 , 次日易服转赴香港 。 朱执信出身书香门第 , 一介书生相 , 所以谭人凤常笑称之为“少爷” , 并为其带伤逃回香港而肃然起敬 , 作《颂朱少爷》 , 对他奋勇作战和智机出险给予了高度评价:

身如阡柳气如虹 , 不愧英兮不愧雄 。 挟弹助师能奋勇 , 智机出险善持躬 。

武功文德双无愧 , 公事私交两尽忠 。 屈指岭南真志士 , 渭阳甥舅最堪风 。

需要指出的是 , 此诗末句中的“甥舅”是指朱执信与汪精卫 。 因为朱执信是汪精卫亲堂姐姐汪若昭的大儿子 , 所以朱执信也就是汪精卫的亲堂外甥 。 汪精卫也是同盟会员 , 1910年因为谋刺清朝摄政王载沣而被捕 。 《诗·秦风·渭阳》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 , 所以 , 谭人凤在诗中对朱执信与汪精卫这一对革命的“渭阳甥舅”表示了赞颂之意 。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

朱执信(1885-1920)

何克夫 , 字筱园 , 号知止 , 祖籍番禺 , 生于连县 , 1904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 , 赴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深造 , 结识孙中山、黄兴 , 加入同盟会 , 1905年任广西讲武堂教官 , 先后参加惠州、钦廉、镇南关、河口起义 , 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 , 任华侨先锋队长 。 攻打两广督署正门时 , 何克夫肩腿受创 , 仍倚大堂柱为掩体 , 指挥战斗 。 后在突围中与同志们失散 , 避入一民房 , 易服化装 , 离穗赴港 。 得知何克夫机智化装脱险的经历后 , 谭人凤因其机智过人 , 亲切地称其为“智生” , 并作《颂何智生》云:

自入督辕迹不明 , 人人疑死必无生 。 身全伏地开枪法 , 耳惨连天饮恨声 。

智领文凭携女眷 , 假装辫发骗巡兵 。 旧时纵有千金赏 , 虏吏昏庸讵足惊 。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

何克夫

但懋辛 , 四川荣县人 , 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 , 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 , 是年12月 , 为抗议日本政府的“取缔规则” , 愤然回国 。 次年初 , 但懋辛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 并奉同盟会总部命在校内设立联络站 。 1908年5月协助熊克武运武器、弹药回川准备发动起义 。 1909年与黄复生等赴汉口谋炸端方未中 。 1911年1月 , 又与熊克武、喻培伦等人到香港参加广州起义 。 起义时 , 但懋辛、喻培伦等16人组成小分队由熊克武带领 , 袭击总督府后门 , 激战中手臂中弹 , 撤退途中被捕 。 广东巡警道台王秉恩是四川成都人 , 复审时 , 见但懋辛是四川老乡 , 且年少英俊 , 对簿公堂 , 慷慨陈词 , 毫无惧容 , 便以但懋辛“自首” , 为其向两广总督张鸣岐开脱 , 张即命监禁 。 稍后 , 王秉恩又以其他理由将但懋辛释放 , 并派人护送回籍 , “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 对于但懋辛的“自首”和被敌人释放 , 革命党人内部曾有不同看法甚至怀疑 , 但谭人凤却认为 , 但懋辛并未失节 , 他的生还得益于“权变” , 因而将其比之于西汉名将李陵 , 并作《颂但权侠》诗 , 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百战伤肱尚纵横 , 岂凭自首惜残生 。 英雄作用多权变 , 沟渎行为昧重轻 。

文种匡吴心却苦 , 李陵屈虏节原贞 。 盖棺议论方能定 , 莫把畸人妄品评 。

黄花岗起义中 , 不仅有黄兴、林文、林觉民、李文甫、刘梅卿、喻培伦、何克夫、熊克武等男同志在前面冲锋陷阵 , 也有一批女同志在后方承担运送武器、掩护、侦探、服务等工作 。 例如 , 香港实践女校学生卓国华 , 出身于广东香山县望族 , 1909年与其兄振声、妹国兴加入同盟会 。 1911年 , 卓国华参加黄花岗起义 , 与徐宗汉在香港制造起义所需炸弹 。 起义的当天清晨 , 为了避开清兵及巡警盘查 , 掩护枪弹进入广州城 , 她扮做新娘 , 将起义所需之手枪、炸弹藏于大红花轿内 , 由敢死队员刘梅卿等人化装护送 , 一路吹吹打打通过城门 , 送往黄兴指挥所 , 被同志们誉为“革命新娘” 。 又如 , 徐宗汉,原名佩萱,原籍广东珠海, 1901、1902年间 , 在广州女医师张竹君所设的福音堂里 , 经常参加两广志士胡汉民、马君武等人的每周聚会,“议论时政,鼓吹新学” 。 1906年 , 应二姐许佩瑶的邀请 , 到槟榔屿协助侨校教学 , 并加入同盟会 。 1911年春 , 徐宗汉毅然参加黄花岗起义 , 率同侄儿李应生、李沛基和女友庄汉翘、卓国华等在香港同盟会机关制造炸弹 , 并将起义需用的枪械弹药秘密运到广州河南的起义机关溪峡 。 起义失败后 , 徐宗汉掩护负伤的黄兴易服赴香港 , 到雅丽士医院割治断指 , 并以家属名义签字 , 使黄兴得以及时治疗 。 此外 , 还有一些女同志在起义指挥所 , 负责接待和安排各地前来参加起义的同志 。 起义失败后 , 她们又机警安排和掩护同志们安全撤离 。 她们在后方为起义的辛勤付出 , 谭人凤也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因而特作《颂女同志》一诗 , 给予高度评价:

漫云巾帼愧须眉 , 旗界机关悉主持 。 准备薪米为火种 , 安排箱笥贮枪枝 。

将军事发驱移徙 , 革命师兴失助支 。 事后闻将棺载器 , 女中豪杰国中师 。

如果说谭人凤以《十哭》倾诉了一个个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 塑造了一批矢志不渝、英勇奋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烈群像 , 那么 , 谭人凤又以《十颂》歌颂了一个个机智出险的革命党人的动人事迹 , 塑造了一批机智勇敢、坚决顽强、临危应变的革命党人群像 。 (未完待续)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解密: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歌颂黄花岗起义出险者(二)// //

谭人凤

原题:《谭人凤〈十颂〉述论》;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6期 。 文中谭人凤《十哭》《十颂》见《谭人凤全集》第二卷(待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