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和京东哪个更真( 三 )


不仅仅是因为它真的有利可图.
唯品会吸金能力很强 。一方面,由于其产品类别主要是服装、美容、利润空间比较大,和不压货,毛利全年保持在20%左右:
另一方面,其他热衷于省钱、不计成本的平台就不一样了 。对成本的控制相当严格:贵宾商店
多年来,唯品会的营销、r&d和管理费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到其收入的10% 。
这在其他平台上是无法想象的 。仅2019年,拼多多的营销费用就达到271.7亿元,占收入的90.14% 。
03
唯品会还能继续“神奇”吗?
说实话,在目前的环境下,唯品会很难一直保持这种“魔力” 。
1)没有差异化定位和竞争壁垒
首先,虽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经验,但是整个销售行业,包括唯品会,从来没有建立过明显的竞争壁垒,新的参与者,尤其是大厂和想入局不要太简单 。.
只要大厂商牺牲久经考验的“大杀招”——来吸引用户,唯品会就很难“败”了 。
不仅「敌打我易」,而且「我打敌难」:
多年来,唯品会的所谓“差异化”一直是建立在“深化垂直领域”的基础上 。
其实在大类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淘宝是综合电商,拼多多是社交电商 。那么,唯品会呢?
这种定位的不清晰,势必将影响获客 。
目前看来,vipshop会想从线下发力,吸引客户在线反馈;但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 。
2)品牌和大厂商开始“抢生意”
由于缺乏竞争壁垒,入局购的大厂实在不少:在过去几年里一直
在天猫,品牌旗舰店处理尾货,但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推广;
拼多多从首页的“破码清仓”入口开始下一次购;
jd 。com先后推出了“特价穗”、“每日特价”、“品牌”等多项业务.
大厂商这些动作背后的逻辑,和唯品会赖以生存的核心模式并无二致 。
而且大厂商的客流量更大,与品牌的议价能力更强,会直接冲击“唯品会”的渠道优势,使其核心竞争力持续下降 。
除了大工厂,直播电商的兴起,更是给了“唯品会们”一记重锤:
主播往往比平台获得更大的价格优势,而商家的独立直播则缩短了从工厂到消费者的链接,让c2m(用户直接制造)更近了一步 。
如果这种趋势比较终实现,唯品会将被连根拔起 。
3)多元化扩张战略转型失败
当然,唯品会也不傻 。事实上,它早就意识到它的核心模式是脆弱的,所以它提出了“三驾马车”战略,企图成为综合电商:
品类延伸、自建物流(品骏快递)、入境金融 。
除了“三驾马车”,它还试图在其他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 。新鲜的时候就入市,成立社区团购“品骏生活”;也进行了线下布局,推出了线下折扣店,但暂时还处于微亏状态 。
一波操作猛如虎,一看结局二百五 。唯品会的市值一路下滑 。截至2018年底,唯品会市值缩水至37亿美元,比峰值市值少100多亿美元 。
m/bjh/down/58f42 c851548254 f7d8756 bfdeb2 f1 b1 . png" class=" aligncenter"
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多元化的扩张走得太快太猛,不仅没有达到比较初的目标,还模糊了唯品会的主要定位,流失了大量用户 。
为此,唯品会选择“回归特卖”先后推出“唯快抢”、“比较后疯狂抢”等打折销售渠道,将包邮门槛从288元降至88元;还推出了一款以代购、批发等小型b端群体为主的产品专属仓库app,希望能占领小企业的尾货市场 。
为了保住利润,还先后砍掉了“美版唯品会”乐蜂网和品君快递,并承包了“心宝”财务部 。
此外,去年,唯品会以29亿元人民币收购杉杉商业,并在6个业务中获得5个在建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