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热”引发三国名人后裔扎堆出现,有些人的身份让人啼笑皆非

近年来 , 随着各种“三国”影视剧作品的出现 , 国内兴起了一股新“三国热” 。

许多三国名人的后裔纷纷涌现 , 迅速成为了吸引眼球的人物 。

这其中 , 在成都锦里小吃街口开草鞋店的店主刘畅 ,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刚开店卖草鞋时就公开自己“刘备第60代后人”的身份了 , 不过 , 近来才上了“热搜” 。

刘畅为人坦诚 , 坦言自己之所以从事草鞋编织、开草鞋店 , 是因为历史上 , 刘备曾经和母亲以卖草鞋为生 , 而现在 , 很多顾客也都是冲着自己“刘备的后人”这个噱头才到店里买草鞋的 。

让人稍感遗憾的是 , 作为刘备的后人 , 刘畅可能并没有认真研读过《三国志.先主传》 。

《三国志.先主传》里写的是:“先主少孤 , 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 ”即刘备编织的其实是席子(不一定是草席) , 而非草鞋 , 只不过 , 刘备在编织席子的同时 , 也贩卖鞋子(不一定是草鞋)而已 。

所云“历史上 , 刘备曾经和母亲以卖草鞋为生”的说法 , 也许只是刘畅从民间故事中听来的 。

话说回来 , 刘畅作为市井平民 , 虽然打出刘备的招牌 , 到底还是凭个人劳动和奋斗吃饭 , 其行其言 , 无可厚非 。

相对而言 , 香港名模诸葛梓岐的高调就没有多少必要了 。

诸葛梓岐小姐高调地说:“我家里的族谱上明确地记载着我是诸葛亮第63代后人 。 ”

诸葛梓岐小姐特别补充说明说:“我家乡有一座祠堂 , 里面有一幅诸葛亮画像 , 但长什么样子已经记不起了 。 ”

诸葛梓岐小姐还眨巴着眼睛 , 欲言又止 , 最终下定了决心 , 神秘兮兮地披露出一个历史“大秘密” , 说:“我祖父就跟我说 , 《空城计》是赵云做的 , 不是我先祖做的 。 ”

此说让诸多三国迷哑然失笑 , 这不都是《三国志》里记载有的吗?哪算得上什么“大秘密”?也由此可知诸葛梓岐小姐可能没读什么书 。

{!-- PGC_COLUMN --}

对于诸葛梓岐小姐的说法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部梅铮铮主任表示怀疑 , 说:“中国家族族谱 , 不可能直接记载女性姓名的 , 怎么可能有她(指诸葛梓岐)的名字呢?”

现在 , 浙江兰溪市有一个诸葛村 , 用兰溪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国平的话来说 , 村里的村民 , 才是正宗的诸葛亮后裔 。

徐国平说 , 诸葛亮第47世孙诸葛绍贤家的堂屋里悬挂着陈立夫先生题写的“淡明轩”匾额 , 其家里还珍藏着有陈果夫作序的《诸葛氏宗谱》 , 上面记载的诸葛亮后裔脉络历历可考 。

想想看 , 诸葛绍贤为诸葛亮第47世孙 , 而诸葛梓岐小姐为诸葛亮第63代后人 , 中间差了两个八辈 , 虽然诸葛绍贤已年过七旬 , 而诸葛梓岐小姐尚在妙龄 , 但以二十年为一代人 , 这年代有点对不上 。

去年 , 诸葛绍贤曾受孙权51世孙孙北强先生的邀请 , 到孙权故里浙江龙门作客 , 遇上了自称为周瑜后裔的周柏泉先生 。

着祖先古装的周瑜后人周柏泉(右一)、诸葛亮后人诸葛绍贤(左一)、孙权后人孙北强(中)

周柏泉先生生性风趣幽默 , 一见到孙北强 , 就拱手高呼:“主公 , 我回来了!”引得围观者捧腹大笑 。

诸葛亮和周瑜在史上号称“一时瑜亮” , 年纪差别并不大 , 可视为同辈分的人 , 则他们的后裔辈分差别不应该太大 。

比如 , 诸葛绍贤是诸葛亮第47世孙;孙北强先生是孙权51世孙 , 这基本可以对得上 。

但周柏泉先生却自称为周瑜第63代孙 , 辈份与“诸葛梓岐小姐为诸葛亮第63代后人”一样 , 有点尴尬 。

周瑜死得早 , 只留下二子一女 。

周瑜女嫁孙权太子孙登 , 也同样死得很早 , 三十三岁就挂了 , 生子孙璠、孙希、孙英 。 孙璠、孙希早年夭折 , 幼子孙英因政变而自杀 。 即周瑜女的香火已断绝 。

周瑜长子周循曾官拜骑都尉 , 也死得很早 , 其夫人为孙权女孙鲁班 , 改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全琮 。 周循有无子孙 , 史载不确 , 若有 , 恐改全姓 。

即所谓的周瑜后世子孙 , 应出于周瑜次子周胤 。

南京市高淳县砖墙镇三和村有一套几十本的《砖城周氏宗谱》 , 还有一幢建筑十分宏伟华美的周氏宗祠 。

《砖城周氏宗谱》为南宋时修撰 , 光绪年间续修 , 1930年又修过一次 。

《砖墙周氏宗谱》中有《吴王钧语》 , 上面说:“朕克江南 , 乃周瑜血功 , 乃开国元勋 。 推宣武力 , 卿捐朕早逝 , 追悼不已 。 居民本请筑圩 , 命卿子周胤督任 , 赴固城西境肃林滩北 , 修设堤防 , 协理圩岸 , 治平水利 , 创业垂代 , 刻划坛场 。 秋冬演武 , 需治耒锄;春夏屯筑 , 勿延懈怠 , 有损军威……颂文勒石 , 著铭慰卿 。 乐冥生 , 佩荣惠 , 共承天运 , 永享无休 。 ”

在《砖墙周氏宗谱》中 , 关于周瑜死后葬地的说法 , 与《三国志》里的记载也对得上 。

宗谱里说:“后汉舒城公瑜仕吴 , 为领南郡太守 , 建安十五年卒于巴邱 , 还葬芜湖东北周村牛角山 。 ”

《三国志》则写:周瑜去世 , 孙权“丧当还吴 , 又迎之芜湖 , 众事费度 , 一为供给” 。 即孙权亲自到长江以南的芜湖迎接周瑜灵柩 。 按理 , 迎还后就应该会葬在首都或者首都附近 , 则与宗谱里说的“芜湖东北周村牛角山”吻合 。

《砖墙周氏宗谱》还记录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宋嘉定七年 , 周瑜后人周察与表兄吴渊同登进士 , 周察有幸被南宋皇室选为附马 。 宋理宗赵昀命令建康府忠襄公孟拱在周察的先祖周瑜的旧宅督造驸马府第 。 孟拱遂在周家老宅的基础之上砌以砖墙 , 增添房屋 , 重命名为“周城” 。 后来有人上书弹劾周察 , 说他逾礼造了一座周城 。 理宗皇帝派人调查 , 发现所谓周城不过是砖砌的院墙 , 莞尔一笑 , 说“此乃砖墙也”!从此 , “周城”就改名为“砖墙” , 一直沿用 。 到了民国 , “砖墙村”改名为“三和村” , “砖墙”则被叫做了镇名 。

现在 , 在三和村里还可以寻找得到“驸马宫”的遗址 。

另外 , 高淳的阳江镇尚有公元239年孙权为纪念周瑜所建的三元观遗址 , 清代文学大家方苞写《三元观记》 , 文中写:“汉末东吴瑜驻屯于此 。 瑜殁 , 权立观 , 以褒其功 。 ”

种种迹象表明 , 南京市高淳县砖墙镇三和村的村民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周瑜后人 。

自称为周瑜第63代孙的周柏泉 , 家住在南京的南湖地区 , 其家也保存有编纂于清光绪年间的《锡山周氏世谱》和编纂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的《锡山周氏大统宗谱》 。

显然 , 《锡山周氏世谱》和《锡山周氏大统宗谱》的历史厚度远远不及修撰于南宋的《砖城周氏宗谱》 。

在《锡山周氏世谱》和《锡山周氏大统宗谱》的记载里 , 不但周柏泉先生是周瑜后裔 , 北宋儒家理学思想鼻祖周敦颐也是周瑜后人 , 近代文坛领袖鲁迅也是周瑜后人 。 甚至 , 周柏泉先生还说 , 根据族谱分析 , 香港大影星周润发应该也是周瑜的嫡系后裔 。

生性风趣幽默的周柏泉先生说 , 可惜当日周润发没有接演电影《赤壁》周瑜 , 不然相信同族血脉能让他将周瑜演绎得更加完美 。

事实上 , 说近代文坛领袖鲁迅是周敦颐后人 , 那是没有问题的 。

查证湖南道州周敦颐故里的《周氏族谱》 , 以及浙江诸暨与绍兴等地的其他周氏族谱 , 是可以证实鲁迅先生确为周敦颐32代后裔 。

当年 , 鲁迅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丁卯科《浙江乡试朱卷》中所填履历为:“始祖元公 , 宋封汝南伯 , 元封道国公 , 学者称濂溪先生 , 从祀文庙 。 ”濂溪为周敦颐的号 , 濂溪先生即周敦颐 。

鲁迅是周敦颐后人没有问题 , 有问题的是 , 周敦颐可不是周瑜后裔 。

周平王(宜臼) 生有二子:泄、烈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 , 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 封少子烈于汝南 , 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 《新唐书》里有详细罗列汝南周氏直系脉线 。

湖南道州周敦颐故里的《周氏族谱》记:周敦颐的先祖周访为晋朝一代中兴名将 。 《晋书》则记:“周访 , 字士达 , 本汝南安城人也 。 汉末避地江南 , 至访四世 。 吴平 , 因家庐江寻阳焉 。 祖纂 , 吴威远将军 。 ”

即周访出自汝南周氏 , 只不过曾祖父于汉末乱世迁至江南 , 将家安在庐江寻阳 。

由于周访的祖父周纂曾任吴国威远将军 , 周瑜的后世子孙就“想当然”地把周纂说成了周瑜的孙子 。

周瑜家族是舒人、世代居住庐江舒郡 , 《后汉书》卷四十五记载有周瑜先祖周荣事 , 只提到:“周荣 , 字平孙 , 庐江舒人也 。 ”没有提及汝南周氏 , 即周瑜家族并非出自汝南家族 , 也没有提及周荣的祖父辈 , 可知周荣家世寒微 , 先辈不在显赫望族之中 。

周荣而下的谱系脉络为:周荣子周兴——周兴子周景——周景长子周崇嗣 , 次子周忠——周忠子周异 ——周异子周瑜——周瑜子周胤——周胤子周泰 。

从该脉络可知 , 周瑜家族在庐江舒郡已经生活了七代人以上 , 而周纂是在汉末才随父亲迁到寻阳郡的 , 不可能是周瑜的孙子 。

即周敦颐与周瑜是不同的两个家族之人 。

南宋人赵彦卫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世人惑于流俗 , 不究本宗源流 , 执唐所推望姓 , 以为己之所自出 , 谒刺之属显然书之 。 ”

这句话 , 用于那些喜欢攀龙附凤、胡乱认历史名人作祖先 , 并堂而皇之修入自己家谱的 , 诚为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