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现在网络流行一种说法 , 说清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的“三无”朝代 。
这种说法未免太偏激了点 。
先来说“明君” , 尽管清朝的“明君”是难找一些 , 并也并不是零 , 比如说光绪帝 , 就很不错 , 是个很明事理的人 。
很多人认为光绪帝支持改革、力挺维新派是希望借助于维新派的力量与慈禧争权 , 但当时有人建议光绪帝杀谭嗣同等维新派 , 说维新是在亵渎皇权 , 光绪就说 , 若能救我大中华与水深火热 , 朕有没有权利又能如何?单凭这一句 , 光绪身上就闪现有“明君”的影子 , 很不错 。
再来说说“名士” , 清朝是没有出现象孔子、朱熹、王阳明一类大圣人、大思想家 , 但把戴震、段玉裁、王念孙、龚自珍等人列为名士 , 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
最后说“名将” , 这名将可不是光会打仗、能砍人就行 , 象清初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豪格、鳌拜这些人 , 也的确能冲能杀 , 但没有军事理论、没有军事思想和军事素养 , 和名将不沾边 。 那清朝的名将都有谁呢?清初有施琅、清中叶有岳钟琪、清末有左宗棠、冯子才等等 , 都是十足十的名将 。
这里着重说一说施琅 。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施琅很早就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下混了 , 称得上郑氏集团里的老人 。
1646年 , 郑芝龙降清 , 施琅就在降清的队伍里 , 成为了清朝的臣子 。
父亲降清了 , 做儿子的郑成功却非常有骨气 , 以一己之力向清朝叫板 , 不屈不挠抗衡到底 。
降将施琅在清军阵营里得不到重用 , 看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 就投回了郑成功的队伍 。
郑成功是名将 , 施琅也是名将 , 两人都有自己的战略见解 , 一旦发生分歧 , 又互不肯相让 , 矛盾就会产生 。
1651年 , 施琅就要不要在厦门岛设兵和郑成功发生了激烈争执 , 致使兵权被郑成功解除 。 施琅年轻气盛 , 欲以出家做和尚相要胁 。 部下曾德不明就里 , 脱离施琅加入郑成功的亲兵营 。 施琅怒不可遏 , 命人把曾德捉回斩首 。 郑成功“驰令勿杀” , 施琅置若罔闻 , “促令杀之” 。 郑成功认为施琅违令杀将 , 必是反形已露 , 于是密令捕杀施琅一家 。 施琅在亲信部将和当地居民的掩护逃出 , 但父亲和弟弟却被郑成功杀死 。 于是再次投靠清廷 , 同郑氏为敌 。
这也是郑成功撤往台湾后 , 施琅多次建议清军攻打台湾 , 虽然他口口声声说是要“四海归一 , 边民无患” , 但人们认定他是要报私仇的原因 。
从1664年开始 , 施琅一直大力鼓吹“进攻澎湖 , 直捣台湾” 。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鉴于台湾孤悬海外 , 风高浪急 , 清廷侧重于招抚为主 , 施琅之议未被采纳 。
但1667年 , 孔元章赴台招抚彻底失败 , 施琅迅速上《边患宜靖疏》 , 次年又写《尽陈所见疏》 , 强调“从来顺抚逆剿 , 大关国体” , 要速讨平台湾 , 以裁防兵 , 益广地方 , 增加赋税 , 俾“民生得宁 , 边疆永安” 。
当权者鳌拜还是以“海洋险远 , 风涛莫测 , 驰驱制胜 , 计难万全”为由 , 把施琅的建议压下来 。 施琅本人甚至被裁掉水师之职 , 留京宿卫 。
在京期间 , 施琅日日注视福建沿海动向 , 悉心研究风潮信候 , “日夜磨心熟筹” , 不忘收复台湾 。
就这样 , 过了十五年 , 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 , 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 , 施琅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 , 复任了福建水师提督之职 。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回到厦门 , 施琅一头扑到工作上 , “日以继夜 , 废寐忘食 , 一面整船 , 一面练兵 , 兼工制造器械 , 躬亲挑选整搠” , 一心一意只为收复台湾 。
1683年6月14日 , 施琅奉旨专征台湾 , 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 。 此后 , 利用有利的态势 , 主动、积极地招抚台湾郑氏集团 , 促使郑氏集团放弃抵抗而就抚 。
8月13日 , 施琅率领舟师登上台湾 , 其本人亲自往祭郑成功之庙 , 称“自同安侯入台 , 台地始有居民 。 逮赐姓启土 , 世为岩疆 , 莫可谁何” , 对郑氏父子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 。 说此次统兵克台之举是为国为民尽职 , 说自己“于赐姓(郑成功被隆武帝赐姓朱 , 故人称赐姓 , 或国姓爷)有鱼水之欢 , 中间微嫌 , 酿成大戾 。 琅与赐姓 , 剪为仇敌 , 情犹臣主 。 芦中穷士 , 义所不为 。 公义私恩 , 如是则已 。 ”
施琅的表现(或者说表演) , 使郑氏官兵和台湾百姓深受感动 , 一致称赞他胸襟宽广 , 能以大局为重 , 冷静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 。
施琅顺利收台 , 康熙喜不自胜 , 解所御龙袍驰赐 , 亲制褒章嘉许 , 封施琅为靖海侯 , 世袭罔替 , 令其永镇福建水师 , “锁钥天南” 。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不过 , 当时的清廷政府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 。
施琅站在维护国家的一统和安全 , 巩固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和保护中国的海洋权益的高度 , 上疏力主留台卫台 , 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 , 遂在台湾设府县管理 , 屯兵戍守 。
最难得的是 , 在大一统思想 , 海防和海权思想的主导下 , 施琅还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 , 称:倭贼盘踞海外为祸 , 自前明起已有百余年 , 今锐气正盛 , 可效元祖之事 , 提中国之兵伐之 , 永绝倭患 , 安定东南 。
不能不说 , 施琅具备万里远见 , 知道日本的存在会给我国酿造深患 , 主张趁收复台湾后军队士气正旺 , 一鼓作气 , 征讨日本 , 一了百了 , 以绝后患 。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康熙是个好大喜功的人物 , 一看之下 , 热血沸腾 , 清史稿上载:“上阅密折良久 , 大喜 , 御批千言 。 ”
若果 , 康熙批准了施琅的提议 , 以鼎盛时期的清朝水师攻打正在闭关锁国的落后日本 , 很可能日本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 也就没有以后那么多事了 。
可惜的是 , 一方面清廷被当时日本德川幕府的友好态度所迷惑 , 另一方面西北的葛尔丹开始作乱 , 征伐日本之议被搁置了 。
施琅一生饱受争议 , 很难以忠臣或奸臣给他定位 , 甚至不能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 站在明朝的立场来说 , 他无疑是个奸臣、叛贼 , 但要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来看 , 又可以称得上大英雄 。 事实上 , 清朝在大陆完成了统一大业 , 原本已有弃台之议 , 如果不是施琅一而再、再而三的建议并主动请战 , 大明衣冠是可以在台湾保留下去的 。 人们也因此难以原谅施琅的苦苦相逼 。
不管怎么样 , 施琅征伐日本这一颇具战备眼光的提议 , 还是获得了后世众人的一致点赞 。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 , 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长城无法抵御侵略者?真的无用吗?真相是什么?
- 永泰公主死因之谜:17岁的她毫无政绩,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规格?
- 马兴无:百年王屯集
-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但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 刘表的碌碌无为,错失争霸天下的良机而成为鱼肉
- 口罩,消毒,全省封闭,瘟疫医院!清朝留下防疫四大法宝!
- 美髯公朱仝:对国家忠心却无奈被迫上梁山的好汉
-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 她是陪嫁丫鬟,一生无名无分,养育四个儿子都成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