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雪藏施琅,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但很小心

向敬之

相爱却难长相守 。

这话 , 本是形容恩爱男女各自飞 , 用在郑成功与施琅身上 , 也适合:曾经的反清战友 , 最后在明清两阵营各为其主 。

相爱相杀为哪般?

曾被鳌拜高调起用而后明升暗降 , 即便康熙亲政打响平藩持久战 , 能征惯战的施琅也始终被雪藏 , 藏得他虽有内大臣的高位和殊荣 , 却还得靠老婆给人做针线活来贴补家用 。

好在施琅坚持不懈 , 坚持上疏 , 要为朝廷拿下台湾海岛 。

对于他的坚持 , 时任内阁学士李光地曾说 , 康熙一直对施琅归降持有疑虑 。

康熙二十年二月 , 李光地替施琅向康熙请求 , 希望朝廷为上一年被台湾郑氏政权杀害的施琅长子施齐(即施世泽)叙功追封 , 理由是:“施齐在海中 , 欲为内应降我朝 , 为贼所杀 。 ”(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一《本朝时事》)


康熙帝雪藏施琅,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但很小心

康熙帝雪藏施琅 , 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 , 但很小心// //

《康熙王朝》康熙与李光地剧照

施齐最初随父进京 , 于康熙十年奉父命返回福建晋江完婚 , 并留在老家打理家产 , 以补充施琅在京开支 。 三藩之乱爆发 , 郑锦派军围攻泉州 , 俘获来不及走脱的施齐 , 带回台湾 , 任命为将 , 进行对施琅的反间计 , 以阻止施琅率清军攻台 。

康亲王杰书以正南大将军进攻福建 , 围剿叛乱的耿精忠和抗清的郑锦 。 施齐乘机逃脱 , 组织族人反击郑军 , 被杰书赏识 , 保为副将 。

康熙十七年六月 , 台湾郑氏政权大将刘国轩围攻海澄 , 将随福建提督段应举驰援漳州而被迫退守海澄的施齐俘获 。 郑锦为了离间朝廷与施琅的关系 , 再次挟持施齐 , 还向招抚大臣孔元章不经意间表露施琅还同自己有联系 。

孔元章不谙离间计 , 如实上奏 , 康熙生疑:施琅有贰心 , 私通郑氏集团 。

康熙在平藩大战中 , 急需大将 , 却始终不用能征惯战的施琅的主要缘故 。

姚启圣多次举荐施琅 , 也因此没有结果 。

康熙对施琅 , 名为优待 , 实则软禁 。

直至康熙十九年 , 施琅的问题查清 , 施齐及其堂兄弟施核(即施明良 , 郑锦甚为信任的大将)试图绑架郑锦 , 失败 。 郑锦气急败坏 , 处死施家满门七十余人 , 全部沉海 。

施琅获悉 , 发誓复仇 。

而康熙对施齐被杀 , 还是无动于衷的 , 故而对李光地之请 , 也是半信半疑 , 问道:施齐果真是因甘为我朝内应 , 而被郑氏集团杀害?

李光地说:施琅归降我朝 , 为郑氏甚是畏惧 , 害怕为我重用 , 故意重用其子 , 促使您生疑而不重用施琅 。 施齐找机会归顺朝廷 , 结果被敌人察觉 , 认为不能与之同心 , 故而杀之 。

施琅和郑氏 , 新添杀子之仇、灭门之恨 。

加之此时 , 康熙对福建提督万正色 , 向仰仗他本事 , 委以重任 , 而他却畏服郑军 , 大为不满 。

康熙这才问:“施琅果有甚么本事?”(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一《本朝时事》)

这 , 也使李光地举荐施琅的计划 , 开始奏效 。

李光地说:关于在于用对人嘛!

他不能说康熙倚信的万正色不行 , 而称赞自己举荐的施琅堪当大任 。


康熙帝雪藏施琅,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但很小心

康熙帝雪藏施琅 , 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 , 但很小心// //

康熙出巡图

康熙问:爱卿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 出任大将?

李光地并没有马上推出施琅 , 而是采取迂回战术 , 先拍康熙的马屁 , 称“皇上圣明神武 , 臣何敢与” , 又说此等大事 , 我需要认真考虑数日 。

李光地本是一个政治滑头 。 何况 , 康熙与他谈论澎湖、台湾时 , 态度不明朗 , “既得之 , 亦无可奈何” , 而且澎湖有郑氏政权的“重兵守之 。 其地又无井水可以驻军 , 且台湾取得澎湖甚远” 。 (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一《本朝时事》)

他说 , 施琅自幼与郑氏集团生活在一起 , 有丰富经历 , 又熟络海路、熟谙海事 , 如今他归降大清 , 郑氏集团是很惧怕的 。 他并没有直接称这大将 , 非施琅莫属 , 也是在试探康熙的决心 。

几天后 , 康熙命内阁一号人物明珠大学士来询问 , 李光地说:臣下为圣主忧 , 考虑再三 , 还是施琅最合适 。

理由嘛?

“他全家被海上杀 , 是世仇 , 其心可保也 。 又熟悉海上情形 , 亦无有过之者 。 又其人远有些谋略 , 不是一勇之夫 。 有海上所畏 , 惟此一人 , 用之 , 则其气先夺矣 。 ”(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一《本朝时事》)

李光地谈了四点意见 , 一是家仇保证没有贰心 , 二是知彼堪为最佳人选 , 二是有勇有谋能做大将 , 四是敌人畏惧气势逼人 。

施琅也就成为了康熙收台大计的不二人选 。

李光地首先强调施琅的“全家被海上杀 , 是世仇” , 足见施琅与郑氏集团的仇恨 , 是人所共知的 , 可以保证施琅对康熙和朝廷的忠诚度 , 不再掺杂顾忌的成分 。

李光地终于使康熙下定决心 , 推出了施琅 , 故而大生感慨:“施将军确实辛酉生 , 海上是辛酉起事 , 那一年便生一施琅 , 又与金鸡合 。 ”(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一《本朝时事》)施琅生于1621年 , 辛酉年 , 而被康熙再次起用 , 则是1681年 , 又是辛酉年 。

施琅复出 , 已是花甲 。

李光地暗夸自己对他的再生 。

对于李光地说施琅会为复仇忠于朝廷 , 施琅并没有否认 , 而是在收复台湾后 , 对康熙封侯嘉奖的谢恩疏上 , 说:“受命之初 , 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 。 ”(《清史列传·施琅传》)

当然 , 复仇成功了!狂喜过后的他 , 还得感谢康熙给了机会 , 并表现自己大公无私的操守 , 或者是因公废私的做法:“迨审量贼中情形 , 要当服其心 , 又不敢因私仇而致多伤生命 。 幸仗圣主威德 , 克成厥功 。 ”(《清史列传?施琅传》)

好一句“不敢因私仇而致多伤生命” , 将“圣德威德”普施台湾 。


康熙帝雪藏施琅,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但很小心

康熙帝雪藏施琅 , 是保护还是防患?李光地千方百计破局 , 但很小心// //

施琅雕像

同时 , 施琅也通过李光地的笔 , 向天下宣示自己登上澎湖时 , 折箭起誓 , 表明自我:“断不报讐 , 当日杀吾父者已死 , 与他人不相干 。 不特台湾人不杀 , 即郑家肯降 , 吾亦不杀 。 今日之事 , 君事也 , 吾敢报私怨乎?”(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一《本朝时事》)

“报讐”即报仇 。

杀其父的郑成功 , 诛其子的郑锦 , 确实已死 。

他只要郑家人投降 , 不需要祖债孙偿、父债子还 。

而此时据守台湾的郑氏大将刘国轩 , 正在做全民抗敌的总动员 , 称施琅是来复仇的 , 要杀一个“鸡犬不留” 。

施琅起誓击破流言 , 并访得刘国轩的亲信 , 厚赏银钱 , 通过他去劝降刘国轩 , 不但不找他报仇 , 还要举荐他 , 与他结为姻亲 。

施琅搞定了郑氏集团最厉害的刘国轩 , 也就拆了郑氏政权最后的顶梁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