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

“太医”即是职官系统 , 也是官职

据《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 ,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

第一等叫“御医” , 只有13人 , 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 , 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 , 只有26人 , 八品与九品各13人;第三等叫医士 , 共20人 , “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 , 有30人 , 无品 , 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 , 清代太医院的编制一共只有92人 , 其中“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59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 。 但真正意义上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13人 , 加上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也不过16人 。

与太医最根本的区别是 , 御医才是在真正意义上为皇族诊治疾病的大夫 , 直接听命并服务于皇帝、后妃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如果遇到皇族们得了疑难杂症 , 宫廷中的太医们又都束手无策时 , 就会从民间寻找好的医生进宫看病 , 这些民间名医就被称为“钦点御医” 。

太医院具体都管啥?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

明清的太医院 , 兼具卫生部、总医院、医学院和保健局四种功能 。

御医职掌主要八项:侍直、进御、扈从、奉差、储药、祭先医、诊视狱囚、施药等 。

其侍直 , 各以专科 , 分班轮值 , 在宫中称宫直 , 在外廷称六直 。 宫直在御药房及各宫外班房值班 , 六直在外直房(如畅春园、圆明园)值班 。 扈从 , 皇帝出巡 , 御医或奉旨点用 , 或按班轮值 , 都给夫马、车辆装载药材 , 还给账房需用等物 。

此外 , 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 , 太医奉旨前往 。 还给监狱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 。 所以 , 御医不一定都能给皇帝看病 , 给皇帝看病的不一定都是御医 。

薪资待遇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 , 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 , 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 。 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 。 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 , 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 。

如果那时候大内御医能够穿越到现代来看看 , 估计会有不少哭晕在厕所的 。

清代名医死活不爱进太医院 , 还不仅仅因为俸禄低

御医们都是饱学之士 , 很多人先是学子 , 而“由儒入医” , 很多人的抱负便是“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 。

但是这些悬壶济世的医师 , 到了太医院当差 , 便都变得战战兢兢 , 如履薄冰 。 给皇家看病责任重大 , 他们每一张切脉、诊断、下药的方剂 , 现在都一张不落地封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卷宗里 , 问责制一直可以追溯到永远 。

加上宫禁之中 , 勾心斗角 , 尔虞我诈 , 政治风云 , 变幻莫测 , 有时太医則是首当其冲 , 难以逃脱 。

一药误投 , 生死所系 , 出了事故 , 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应召入宫视为危途 , 甚而闻讯远遁 , 希图一跑了之 。 真正官运亨通的极为寥寥 , 屈指可数 。 世间流传着“太医难当”的说法 , 洵非虚言 , 其中甘苦 , 非个中人不可尽知 。

这里 , 给大家讲一个御医悬丝诊脉的故事:

一次皇帝传他进宫看病时 , 他想不知是哪位后妃 , 先讨个吉利再说 。 于是 , 在悬丝上诊一会“脉”后 , 说:“启禀万岁 , 是喜脉” 。 此时皇帝命太监带御医去看 , 悬丝的另一头只系在一只凳脚上 , 原来皇帝是想试御医的本领 。

御医看后大吃一惊 , 险些晕倒 。 但他不愧是个老御医 , 定了一下神 , 搬起凳子细细查看一遍后说 , 如能劈开凳脚便知 。 皇上命太监用利斧劈开凳脚 , 只见蛀洞内有小虫在蠕动 。 御医忙跪奏说:“万岁请看 , 此乃木之孕也 , 所以见喜脉” 。 皇上认可 , 额头直冒冷汗的御医总算应付过去了 。

清人文廷式所写的《闻尘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光绪八年 , 一位姓白的古董商人在李莲英的介绍下会见了慈禧太后 , 当时慈禧四十六岁 , 慈禧太后被他英俊的外表和优美的谈吐所折服 , 当天夜里便将这个古董商留宿于其寝宫 , 过了一个月才放出 。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太医:一个低薪与高风险并存的职业// //

不久 , 46岁的慈禧太后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 , 不仅浑身不适 , 懒散犯困;而且茶饭不思 , 恶心呕吐 , 尽管御膳房的御厨们使出浑身的解数 , 变着花样为太后备膳 , 却总也吊不起这位老佛爷的食欲 , 好几位御厨为此挨了板子 。

无奈之下 , 李莲英只得召来了太医院的御医为慈禧诊断病情 。 第一个御医经过望闻问切 , 心里跟明镜一样:老佛爷有喜了 。 可这个御医比较聪明 , 知道此事万万不可明言 , 便只对慈禧说:“老佛爷操劳过度 , 身体没有大碍 , 多休息一下就好了 , ”开了些滋补的方子 , 便回去了 。

慈禧依言服药 , 几天后仍不见好转 , 李莲英便又召来了第二个御医 。 给慈禧把过脉后 , 一下跪倒在地 , 大声说:“恭喜老佛爷 , 您有喜了” 。 周围宫女奴才都在 , 慈禧一听大怒道:“本宫守寡20年 , 何来之喜 , 这个庸医 , 要你何用 , 推出去斩了 。 ”

杀了第二个御医后 , 慈禧心想:第一个看病的御医肯定也知道此事 , 必须灭口 。 于是 , 第一个御医也灭口了 。 本来 , 慈禧偷偷把孩子打了 , 人不知鬼不觉 , 此事到此就可以画一个句号了 , 可慈禧身体不舒服的消息 , 传到了光绪耳中 。 光绪听说太医院的御医都不能为太后治病 , 便专门派人请来了已经退休致养的一个老太医 , 亲自陪着他为慈禧诊治 。

老太医医术高明 , 做事也十分精明 。 为慈禧把过脉后 , 秒懂其事 , 思索后说道:“老佛爷为国操劳 , 心力交瘁 , 气血阻滞 , 积于腹中 , 治宜行气通络 , 清瘀活血 。 气血一旦通顺 , 凤体自然会康健无恙 。 ”这段话不仅为慈禧遮了丑 , 还把病情说的一清二楚 。 慈禧本来怕他说出什么难堪的话 , 听到如此一说 , 心情便也舒展了 。 接着 , 老太医把打胎药搓成丸子献给慈禧 , 趁着她服药打胎之际 , 连夜逃回了老家 。

老太医回老家后 , 思索再三 , 觉得慈禧必不会放过自己 , 便让儿孙们对外宣称自己病死 , 而后隐姓埋名归隐去了 。 慈禧康愈后 , 果然派人前往寻找老太医灭口 , 听说老太医已病亡 , 这才善罢甘休 。

就这样 , 慈禧的一次意外怀孕 , 三个御医不同的处理方法 , 最后只有这个老太医侥幸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