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冯 杰 白中琪

陈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 他非常重视个人资料的保留与整理 , 1940年代特设“石叟资料室” , 整理治军从政数十年间所搜集的各种档案文献 。 笔者最近查阅其中的“张英事件档” , 发现此一事件处置过程中 , 陈诚与何应钦的几通信函很有意思 , 解读起来十分耐人寻味 。


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

蒋介石与陈诚

◇相机处置 , 蒋介石剑指川军◇

1932年4月 , 蒋介石撤销江西省绥靖公署 , 改设赣粤闽湘边区“剿共”总司令部 , 以军政部长、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兼任总司令 , 统筹辖区内的“清剿”红军行动 。 第18军军长陈诚升任第2路司令官 , 负责“进剿”赣江以西 , 袁水以南 , 及衙前、万安、遂川、大汾、井冈山以北毗邻区域的红军 。

据1947年夏天在国共鲁西南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的整编第66师师长宋瑞珂回忆 , 陈诚当时已经认识到中共苏区的一些成功因素 , “国民党执政以来 , 对于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迄今未实现 , 而共产党红军在江西‘打土豪、分田地’ , 深得农民的拥护” 。 因而数月下来 , “进剿”战事并未取得多大进展 。


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

陈诚

9月上旬 , 陈诚率部返回防地 , 途经永丰县时 , 突然下令中央军包围川军第59师 。 第59师原系四川军阀赖心辉一部 , 在内部争斗中被逐出省外 , 无奈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缩编 , 保留川籍将领张英担任师长 。 1932年4月 , 第59师调到江西“剿共” , 蒋介石曾经指示陈诚:“张英师中级官长多黄埔学生 , 其经费公开 , 精神团结(方面) , 请就近调查联络 。 ”陈诚通过明察暗访 , 确定“张英师军纪废弛 , 民怨沸腾” , 提出“切实改造” , 蒋介石同意“相机处置” 。 陷入中央军包围 , 张英致电南昌总部 , 诘问事出何因?何应钦不知底细 , 安慰说想必是一场误会 。 结果第59师除了李弥团长带领一部逃到南昌外 , 其余皆放下武器 , 束手就擒 。

无论就军政系统或军令系统来讲 , 如此大动作事先都应向何应钦报告 , 但陈诚认为“因为秉承委员长指示 , 待机解决该部 , 并不准事前通知任何人 , 必须绝对保守机密” , 所以“我只好准备一有机会 , 即不顾一切的做了” 。 陈诚先斩后奏 , 何应钦当然十分不快 , “本来另有整顿该师之妥善计划” , 如此手段解决张部 , 势必引起“川军心寒,不免有投鼠忌器之害” 。

越想越气 , 何应钦9月12日致电南京求证 , 没想到蒋介石回复说 , 此事陈诚早就和我说起过 , “当时以兄未在南昌 , 故经允其相机处置 , 并嘱如时机未到 , 切勿操切 , 故未有直接命令 。 但罗(卓英)、周(至柔)两师现既已执行 , 势成骑虎 , 不如即以命令张英遵照改编 , 免贻后患 。 尚希妥为处置为要 。 ”陈诚得知蒋介石如此复电 , 心想糟了 , “因此使何兼主任更加深误会 , 无异火上浇油 , 因而益坚其辞职之决心 。 ”

◇先斩后奏 , 何应钦强烈不满◇


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历史上“张英事件”的恩怨纠葛// //

何应钦

果然不出陈诚所料 , 何应钦接到蒋介石的答复 , 一气之下离开南昌 , 决定返回南京当面提交辞呈 。 事情闹到这般地步 , 陈诚只好电呈蒋介石自请处分:“张英师军纪废弛 , 为害地方 , 且其官兵素质原属匪类 , 职奉钧座意旨及良心主张 , 于此次班师回防之际 , 密令罗(卓英)、周(至柔)、刘(绍先)、李(明)等师 , 慎重接收永丰、永吉防务 , 并以奉钧座令着张英自动将部队交还中央 , 以便确实整顿 。 惟事出仓促 , 未及预先呈报钧座及部长 , 恐部长有钧座事前不先通知及职未行报告之芥蒂 , 如此则职获罪良深 。 恳钧座严惩职擅自专行之罪 , 或将职此电转部长 , 以释部长对钧座之误会 。 职无论何事 , 只求有裨于党国 , 个人牺牲在所不惜也 。 ”

另一方面 , 陈诚再度致电何应钦解释原委 , 同时请求给予惩罚:“查现在各部队军纪废弛 , 均有整顿之必要 , 而尤以杂色部队 , 如张英所部 , 更为切要 。 至该部情形 , 为钧座所深悉 , 而整顿办法 , 缓急容有不同 。 如旷日持久 , 为害地方 , 影响剿共情势 , 愈形重大 。 此次职军乘班师回防之便 , 令张英将部队交还中央改编整顿 。 实本钧座整顿部队之意旨 , 及职个人良心之主张 , 故敢迅即处理 。 虽为其他以军队为个人工具之少数军阀所侧目 , 亦所不惜 。 惟职事前未及呈报 , 擅自专行 , 获罪实深 。 恳请严厉处分 , 以资儆戒 。 职只求有补于党国 , 决不辞任何艰险 。 冒昧之处 , 尚恳垂宥为幸 。 ”

9月13日 , 何应钦回复陈诚 , 表示完全无法理解:“查整顿军队 , 弟已久具决心 , 区区之意 , 与吾兄实不谋而合 。 其所以迟迴审顾 , 不即着手者 , 以前方正值剿共 , 而急须整顿之部队又过多 , 一有举动 , 恐致影响全局也 。 今吾兄乘部队回防之便 , 将张师切实改编 , 一片公忠 , 正深佩慰 。 惟此事自始至终 , 弟竟无所闻知 。 当事情发动之初 , 为免泄漏机密 , 或者不便电告 。 但周(至柔)、刘(绍先)两师既达永丰 , 并令张英缴械之时 , 似不妨举以相告 。 乃因未得吾兄报告 , 致弟莫明真相 , 对张师真(11日)酉电 , 尚婉复力加安慰 , 谓吾兄决不为此 。 今事实竟出两歧 , 使张师官兵转以相诘 , 众口腾说 , 弟将何词以对?此则偶因一时手续程序之差误 , 而令弟深用愧惧失威信于他人也 。 ”

◇骑虎难下 , 陈诚自请处分◇

事已至此 , 改编川军张英之举 , 陈诚已然骑虎难下 , 9月15日不得不呈电蒋介石:“张部改编 , 职负全责 。 为执行便利 , 遂未预告钧座及敬公(何应钦) 。 虽经职引咎 , 再三解释 , 而敬公不免有介于怀 。 职再三思维 , 惟有恳乞钧座明令惩职以擅专之罪 , 庶敬公稍获心安 。 不然互信不立 , 精诚不固 , 影响前途甚大也 。 处兹乱世 , 惟有劳怨自任 , 方可挽回颓风 。 ”

同日 , 陈诚尝试再向何应钦赔不是:“钧座公忠谋国 , 无任钦佩 。 惟以职一时措置疏忽 , 致使钧座失信于张部官兵 , 职处理此事 , 未曾预先禀报 , 擅专之罪 , 实不容辞 。 而所以贸然行之者 , 乃持追随钧座日久 , 个性为钧座所深知 , 且自信处置完毕后 , 定能邀钧座同意耳 。 然法纪不可不遵 , 再三思维 , 惟有恳乞钧座明令惩职 , 俾职亦得稍获心安 。 倘钧座稍存客气 , 致影响团体精神 , 则职惟有赴京待罪耳 。 ”

站在蒋介石立场 , 先不说何应钦的情绪 , 解决张英事件 , 陈诚雷厉风行 , 倒不失为一位勇于做事 , 敢于担责的好干部 。 9月17日 , 蒋介石手谕陈诚:“弟能识大体而顾全公私 , 每令中正于苦难中恒得以自慰 , 而不至抱悲观者 , 亦唯赖此而已 。 弟处理此事 , 手续原有欠缺 , 本应当时即行处分 , 徒以事多疏忽 , 致兹误会 , 今已另定处分 。 ”再说何应钦 , 经过陈诚几番表达歉意之后 , 心绪倒也渐渐平复:“此事已成过去 , 望兄千万不必耿耿于怀 。 惟嗣后遇有此类重大事件 , 委座虽有密令于兄办理 , 当时务请通知弟处 , 以免应付困难也 。 ”不久 , 蒋介石颁令处分陈诚:“该总指挥骄矜自擅 , 不遵意图 , 着即降一级并记大过一次 , 以明功罪 , 而昭赏罚 。 ”

回顾处置张英事件的整个过程 , 陈诚明显存在“恃宠”心态 , 自请处分不过是让何应钦有个台阶下 , 不致蒋介石过分为难的权益之计 。 别看场面上的话说得很漂亮 , 陈诚写给妻子谭祥的家书中可完全不是这样 , 他对何应钦的不屑跃然纸上:“何先生对于我此次解决张英部 , 终不免有介于怀 。 如此小量 , 殊可笑 。 ”“何先生因此事稍有介怀而赴京 , 最感痛苦者即何之对蒋有不谅解 。 而何私心重 , 度量小 , 不能以团体大局之前途为虑 , 徒争个人之意气 , 殊为可惜耳 。 ”

1960年代 , 陈诚回忆前尘往事 , 不禁感慨千万:“我受到此项处分 , 心里反觉泰然 。 因为替国家除掉了一支害民的部队 , 是应当有代价的 。 仅仅我个人受到一点处分 , 这代价实嫌太轻耳 。 我当时遇事敢作敢为的情形 , 大率类此 , 实缘太不明事故之所致 。 今日事故懂得多了 , 可是也老而无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