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毛泽东评价司马懿、诸葛亮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 毛泽东评价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1 , 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 , 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 。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从当年二人在渭水前线打的一仗看出来 。 我们都知道 , 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公理法则 , 不管用什么办法 , 只要最终打败了敌人 , 就是胜利者 , 而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 当年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马懿的阻击后 , 一筹莫展 , 无计可施 , 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 而反观司马懿 , 却处之泰然 , 游刃有余 。 诸葛亮被司马懿拖一个半死 , 实在没有办法 , 竟然想到要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来刺激他 , 这也太小儿科了 , 古今中外哪有这么用兵的?而从战争的结局来看 , 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显了 。 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 , 气得不行 , 于是秋风五丈原 , 连翻盘的本钱都丢掉了 。 而司马懿呢 , 回到魏朝后一门心思地开创了大晋王朝 , 成了“晋史”的主角 。 上面说的是军事才能 , 而政治才能诸葛亮就更差了 。 且不说司马懿老谋深算 , 活活把一个曹魏王朝拿了下来 , 就是司马懿欲擒故纵活捉曹爽那一下子 , 也是诸葛亮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 而反观诸葛亮 , 他虽然也把持着蜀汉政权 , 但却玩得力不从心 , 险些将自己累死 。 最后 , 蜀汉还是因为人才缺乏而最先灭亡了 。

2、俩军交手过吗?谁赢了?这个问题其实上面已经回答了 , 当然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 , 诸葛亮还把一条姓命搭了进去 。 后世的人们神化诸葛亮 , 《三国演义》写得二人交战经常是诸葛亮打得司马懿落花流水 , 但那都是后人的杜撰 , 当不得真 。

3、他们的才能被刘备和曹操限制过吗?这个问题不好说 , 因为人才只存在重用不重用 , 而没有限制不限制的说法 。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般 , 所以刘备并没有让他打什么仗 , 只让他搞后勤 。 而诸葛亮的后勤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 。 也可以这样说 , 刘备虽然没有完全发挥出诸葛亮的才能 , 但也是给了诸葛亮充分的政治舞台的 , 没有限制他 。 说到曹操是不是限制过司马懿 , 那可能还是有的 。 曹操善于观察人 , 他认为司马懿久后必反 , 所以对司马懿有较大的戒心 , 没有放手使用 。 只是司马懿工于心计 , 他明知曹操对自己不信任 , 于是工作更加卖力 , 终于曹操打消了疑虑 , 没有太为难司马懿 。 等到曹操死后 , 曹丕上台 , 司马懿的机会便来了 。 所以 , 曹操虽然限制过司马懿 , 但这个限制被司马懿巧妙地化解了 。 从这个层面来看 , 司马懿仍然比诸葛亮要高 。

毛泽东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在三国人物当中 , 诸葛亮是毛泽东谈得较多的一位 , 大概也是毛泽东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 。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 , 毛泽东在《讲堂录》里就说诸葛亮是“办事之人” , 他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精神 。 他自己曾经表示:我也要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呢!

毛泽东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鼓动技巧 。 1930年夏天 , 毛泽东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 。 讲到宣传鼓动工作时 , 他介绍了三国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黄忠本来年迈体衰 , 很难战胜夏侯渊 。 但是 , 智谋高超的诸葛亮使用“激将法” , 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 , 于是黄忠立下军令状: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 , 则甘受军法 。 他说 , 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 , 用不着使用“激将法” 。 但是 , 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 。

毛泽东经常向干部和群众说诸葛亮的故事 , 教育他们重视学习文化和历史 , 并对诸葛亮采用屯田制巩固边防给予充分的肯定 。 1955年元旦 , 他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时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 , 管仲搞过 , 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 , 治疗战争创伤 , 巩固边疆 , 应该是个好办法 。

在毛泽东看来 , 诸葛亮最可宝贵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艺术 。 他对诸葛亮的“七擒七纵”非常赞赏 , 并把它视为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好方法 。

当然 , 在毛泽东看来 , 诸葛亮也并非完人 。 他曾经就错用马谡一事 , 对诸葛亮作过批评 。 他读《资治通鉴》有关失街亭斩马谡的文字 , 对诸葛亮出师首战不在最前线写有眉批:“初战 , 亮宜自临阵 。 ”又在后文作了这样的眉批:“失街亭后 , 每出 , 亮必在军 。 ”他认为 , 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 , 所以街亭之败 , 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 。

毛泽东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思路 , 也有自己的独特评价 。 他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有关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 , 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条时 , 写下了精彩的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 , 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 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 , 安得不败 。 历来史家大都赞誉诸葛亮的战略思路 , 但毛泽东的评价却独树一帜 , 且言之成理 , 可谓卓见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