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谜鼓,乐翻天

元宵佳节到来 , 灯谜必不可少 , 潮汕大地鼓乐喧天 。 乡村戏台上鼓声密集潮曲悠扬;乡里巷道欢锣喜鼓 , 拜年声声;而四乡六里的宫前庙后祠堂边 , 谜台高筑 , 谜笺飘扬 , 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乡亲 , “咚咚咚”谜鼓声声 , 时不时还爆发出阵阵欢笑声 。


元宵谜鼓,乐翻天

元宵谜鼓 , 乐翻天// //

站着的都是看热闹的乡亲 , 偶尔喊几声 , 又惹来阵阵口哨声、哄笑声 。 你不必担心挤不进去 , 先在外围静心浏览一下 , 看中一条 , 十拿九稳能猜中的 , 就喊 , 可要大声地喊哦:“春字8号!”这是谜号 , 主持人就“咚”地敲一下鼓 , 表示他听到并鼓励你说下去 。 一般区县谜协的会员都有自己的谜号 , 如“农艺”、“小流”之类 。 乡村的主持人谦虚 , 就不亮出自己的谜号 , 而用“春”字、“节”字作谜笺序号 。 接着你再喊:“河山永在我梦萦!”这是谜文 , “咚”的鼓声更响更亮了 。 再接:“电影一” , 这是谜目 。 老主持人这时站起来 , 又半弓着腰 , 手按鼓边 , 眼定定地望着你 , 鼓槌高挂在半空 , 你随着亮出谜底——“共和国不会忘记!”“咚咚”谜鼓两声 , 又急又劲!着了 , 众人高声喝彩 。 接着 , 你要解释 , 如果有理有由 , 主持人就埋头运力 , 给你三声响鼓以示赞赏 。


元宵谜鼓,乐翻天

元宵谜鼓 , 乐翻天// //

学生时期 , 我和哥哥都喜欢猜谜 , 每当开猜的时候 , 我俩总是最先坐在台前 。 因为最前排是留给老谜客的 , 我俩就坐在第二排的靠左或靠右 。 这样是为了能抢先猜 , 因为功力比不上人家 , 如果不快一点看清谜面 , 快点想出 , 那一个晚上可能只能猜中三四条 。 因为是学生 , 也就不怕人家笑 , 把家中的《古文观止》、《全唐诗》、《全宋词》都搬到谜场 , 一看到相关谜目就偷偷在下面翻翻翻 , 笑死人!不过用这样的笨方法还是略有斩获 。 有一回 , 主持人林伯伯拍着我俩的肩膀说:“学生弟要努力 , 争取明年不用带资料 , 要动脑记!”


元宵谜鼓,乐翻天

元宵谜鼓 , 乐翻天// //

乡村谜事 , 充满谐趣!

猜谜是相当难的 , 不然也不称之为“射虎”了 , 但主持人有意识把灯谜与乡村常见事物联系起来 , 就吸引了乡亲们 , 大家猜得津津有味 。

“4+5=?”猜土音动物一!大伙沉吟着:4加5等于9 , 肯定是“狗” , 那什么“狗”呢?众人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 纷纷喊起来 , 什么“狗”都猜 , 但都错!一位阿伯 , 轻捻胡须 , 不停点头和摇头 , “4加5 , 结起来是九啊!”他恍然大悟 , 哦 , 对了 , 是“结九”!(潮语方言中小青蛙的称呼)众皆大笑 , 主持人鼓响如雷!

就有人说 , “刚才我明明想到‘结九’ , 但又想着明日要到丈母娘家食中午餐 , 一时欢喜 , 竟忘记猜了!”随之有人附和:“某阿伯 , 奖品给他 , 明日跟他到他丈母娘家吃 。 ”阿伯配合说:“好啊、好啊 , 愿不愿啊?”众又大笑 。

曾经在乡村中 , 遇到一条趣谜 , 多年难忘:谜台上面一谜笺 , 粘贴一整包“阿诗玛”香烟 , 要求猜潮汕口头语四句 , 成语一句!那天晚上 , 乡亲久久不愿离去 , 因为四句口头语已猜出 , 就剩下一句成语啊!四句口头语是潮汕人熟悉又亲切的“雅姿娘 , 别人嬷 , 看酸目 , 想困肚” , 但那句成语 , 猜到谜棚拆还是猜不出 , 最后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 , 主持人揭开谜底——“美中不足” 。 香烟上印着美丽的阿诗玛的半身头像 , 岂不是“美中不足”么!乡亲们在叹息声中满意离去 。


元宵谜鼓,乐翻天

元宵谜鼓 , 乐翻天// //

一年在元宵节猜灯谜时 , 猜中灯谜大师学余先生两则灯谜 , 甚是开心!

“园中窗前月当头”——猜节日一!当然是“元宵”!你悟出来吗?

“顽石点头”——猜节日一!肯定是“元宵”!“顽石点的头部” , 组合起来就是“元宵”!

乡村猜谜 , 是我人生一大乐事 , 每闻谜鼓声 , 总是欣然前往 。

潮汕大地 , 谜鼓声声 , 敲击千年文明 , 传送和谐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