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一、欧阳修有个哥哥

有些历史现象 , 从家长里短的角度才能理解 。

欧阳修有个哥哥 。 南宋颍州(今安徽阜阳)人王明清写了部很有名但不叫“挥尘录”的笔记 , 里面引吉州(今江西吉安)人龙衮《江南野录》的记载 , 说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这个人脸皮挺厚的 。 在娶欧阳修的妈妈以前 , 欧阳观有过一段婚姻 , 还生过一个儿子叫欧阳昞 。 后来离婚(出妇)了 , 这个儿子跟着母亲生活 。 等欧阳观考中进士当了官 , 昞来找父亲 , 欧阳观对这个亲生儿子非常冷淡 , 简直把他当成奴仆一样对待(待以庶人) , 基本上不愿意让他在家里一起居住 , 甚至到了冬天都穿不暖和 。 欧阳观对亲信仆人也很疏远 , 从来不会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吃饭 。 欧阳观去世时 , 小儿子欧阳修才四岁 , 还是靠大儿子把他收葬在今天永丰县沙溪镇拱江背村泷冈山 。

龙衮的记载 , 王明清虽然抄在自己的笔记中 , 却有点不相信 , 怀疑龙衮跟欧阳观或欧阳修有仇才恶意编造的 。 不过欧阳观离过婚这个事情 ,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 因为欧阳观去世时五十九岁 , 欧阳修的妈妈郑氏才二十九岁 , 比欧阳观小了三十岁 , 而欧阳修当时才四岁 , 这显然不是欧阳观第一次婚姻 。 欧阳修肯定参加了兄长葬父的过程 , 成年后也跟哥哥见过面 。 那是他被贬到夷陵时途经鄂州 , 派人去请家住在黄陂的兄长 , 一起喝酒 , 在昞家住了几夜 。 昞家就在长江边上 , 还建了一间亭子以“儵”命名 , “儵”既通“倏” , 又指江中白鲦鱼或传说中的鱼怪 , 名字取得殊有意味 。 两年后离开夷陵时兄弟再次相见 , 欧阳修游览了儵亭 , 写了一篇《游儵亭记》 , 说家兄喜欢读历史 , 心胸开阔 , “视富贵而不动” 。 就是说欧阳昞是个快乐的农民 , 既不考科举 , 也不做生意赚钱 。

欧阳昞的生活道路很容易被父亲欧阳观鄙视 , 但父母离婚又不是他的选择 , 而且母亲应该是为了儿子才跟欧阳观闹翻的 。 闹翻的原因不难猜想 , 欧阳观考上进士时已将近五十岁了 , 即使晚至三十岁才结婚 , 这时欧阳昞也已年近二十 。 欧阳观父亲去世得早 , 欧阳观又长期考不中进士 , 生了孩子的母亲心情可想而知 , 她或许希望欧阳观放弃没有前途的业儒生活 , 回到老家过点岁月静好的日子 , 甚至说了一些在欧阳观看来伤害了知识分子自尊心的话 , 于是感情破裂了……

欧阳修有时自称“渤海欧阳氏” , 那就等于把祖先追到了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 。 大概到了中唐 , 欧阳修这一支迁徙到吉州 。 南唐时 , 他的曾祖父考上了进士 , 又把家搬到了沙溪镇 , 祖父这一辈出仕南唐者已有五人 , 确立了这个家庭业儒的道路 。 欧阳观在绵州(今绵阳)军事推官任上生下欧阳修 , 卒于泰州军事判官任所 , 去世时没有给这个家庭留下什么财产 。 父亲入葬泷冈 , 应该是欧阳修第一次回到沙溪 , 当时老家只有大叔欧阳旦“隐德不仕 , 事母以孝 , 为乡里所称” 。 此后欧阳修随母亲往随州(今属湖北)跟着叔叔欧阳晔一起生活 , 曾在当地大姓李氏家中借得残本《昌黎先生文集》 , 给欧阳修留下深刻印象 。

摆在欧阳修面前的只有科举业儒这一条路 。 从17岁开始应举 , 欧阳修考的并不顺利 。 不过22岁那年他去拜访知汉阳军胥偃 , 获得赏识 , 随胥偃到京城参加科举 , 无往不利 , 然后胥偃把女儿嫁给了欧阳修 。 结婚两年后的1033年 , 胥氏病卒 , 年十七 。 第二年欧阳修娶杨大雅女杨氏为妻 , 十个月后再次丧偶 。 1037年 , 被贬夷陵的欧阳修迎娶薛奎女 , 两人成为终生伴侣 。 1052年欧阳修移知应天府 , 母亲郑氏去世 , 时年七十二岁 。 欧阳修将母亲与父亲合葬 , 也将胥、杨两位夫人遗骸带回沙溪 。 今天在永丰县沙溪镇泷冈山还有欧阳氏的家族茔墓 , 除了欧阳观、郑夫人合墓 , 欧阳修胥、杨二夫人的合墓 , 又有叔父欧阳旦与彭夫人的合墓 , 以及侄子欧阳通理(昞子)与江氏的合墓 。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欧阳观、郑氏合葬墓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胥、杨二夫人合葬墓

欧阳修已经在颍州购田定居 , 安葬母亲后便回到颍州为母亲守制 , 在那里完成了《新五代史》的写作 。 又过了二十年 , 王安石变法期间 , 欧阳修在颍州去世 , 年六十六 , 三年后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今辛店镇欧阳寺村) , 那里还安葬着一直生活到元祐年间的薛氏 , 以及薛氏所出四个儿子 。

二、六一先生薄吉州

欧阳修曾为韩琦撰写《昼锦堂记》 。 韩琦对故乡相州(安阳)有深厚感情 , 特别在意昼锦还乡 。 欧阳修则完全不同 , 对吉州的感情有些寡淡 , 除了先后葬父、葬母 , 欧阳修似乎从未回乡 。 宋代的江西人才辈出 , 欧阳修的做法引起一些同乡的非议 。 鄱阳人洪迈评论欧阳修的《思颍诗》 , 指责欧阳修把颍州当故乡 , 以致泷冈祖坟“遂无得有子孙临之” 。 吉安人罗大也说欧阳修“无回首敝庐、息间乔木之意” 。 南宋宰相周必大也是吉安人 , 退休后回乡居住 , 有人写诗庆贺周必大荣退 , 还顺带嘲讽欧阳修“六一先生薄吉州 , 归田去作颍昌游 。 我公不向螺江住 , 羞杀青原白鹭洲” 。

不过这些非议欧阳修的都是南宋人 , 当时北方沦陷 , 他们也没有机会卜居归葬于京洛地区 , 北宋迁徙官僚的心境他们恐怕无从体会 。 宋代的颍州富饶美丽 , 苏轼甚至说“未觉杭颍谁雌雄” , 两地西湖可以媲美 。 何况欧阳修这些业儒家庭出身的官僚 , 一生荣辱恩宠系于朝廷 , 无论从感情还是前途考虑 , 在京城附近居住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 来自全国的北宋名臣赵普、王旦、寇准、陈尧佐、杜衍、庞籍、范仲淹、晏殊、包拯、陈希亮、吴育、范镇、宋敏求、王珪、鲜于侁、王陶及苏轼兄弟 , 无不卜葬河南 , 开封、洛阳、巩义、新郑等地更是首选 。

欧阳修定居颍州后 , 泷冈祖坟“遂无得有子孙临之” , 便把祭扫坟茔之事拜托给附近西阳观的道士 。 西阳观创建于唐贞观三年(629)以前 , 为避父亲名讳 , 欧阳修奏请朝廷将“观”改“宫” , 西阳宫也随之成为欧阳修父母的坟院 。 我和老沈远途寻宋的第一站便是江西 , 在吉安参观完白鹭洲书院后赶往沙溪镇西阳宫 。 当时经验不足 , 未下决心租车自驾 , 在吉安打车极不为便 , 背着行李转了两趟公交车专程到火车站找出租车 , 终于有位手举“敦厚”牌子的司机愿意带我们完成永丰之旅 。 进入高速永丰县入口是中午13点47分 , 到西阳宫所在的欧阳修中学已是将近15时 , 然而西阳宫大门紧锁 , 老沈当时的游记写道:“我们到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学 , 看到西阳宫大门紧闭不觉大惊 , 难道要白来一趟 。 幸好门口的老师打电话给管理西阳宫的欧阳阿姨 , 原来阿姨在里面烧饭 , 又怕学生乱闯所以从内把门锁了 。 欧阳阿姨是欧阳修的后人 , 人很热情 , 带领我们进内参观 。 西阳宫正门上‘西阳宫’三字传为康熙御笔 , 而门后的‘柱国冢宰’传为文天祥手书 , 进门主建筑为欧阳文忠宫祠 , 这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 , 内部有欧阳修的塑像还有欧阳一族的世系列表 。 出门左侧是一幢两层小楼 , 里面陈列的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 全国重保泷冈阡表碑 。 ”

欧阳文忠公祠堂始建于淳熙十三年(1186) , 现存为清乾嘉时期建筑 。 祠左的泷冈阡表碑亭也始建于宋 , 现在是1960年省文化局重建的两层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 , 平面呈“十”字形 , 除泷冈阡表碑之外 , 又收藏重修西阳宫记碑等 。 祠右则有泷冈书院 , 元代始建 , 清代重修 , 泷冈书院后面又有文儒读书堂 , 民国时期改为沙溪高等小学 , 直到九十年代并入创办于1957年的欧阳修中学 。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欧阳修中学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西阳宫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柱国冢宰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欧阳文忠公祠

三、泷冈阡表

与《醉翁亭记》一样 , 《泷冈阡表》是入选《古文观止》的文学名篇 , 与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并称三大祭文 。 传说欧阳修自悔书不成体 , 从未书碑 , 只有泷冈阡表碑(包括碑阴)亲自书写 , 在青州选石镌刻 , 派人护送至西阳宫建亭立碑 。 阡表就是墓表 , 立于墓室之外 , 用于纪念父母恩情 。 欧阳修少孤 , 父亲的形象全赖母亲的描述构建起来 , 对母亲的深情则是溢于言表 。 不过这篇祭文在父母合葬后不久即已写成 , 原题《先君墓表》 , 但欧阳修在将近二十年后精心改写成《泷冈阡表》才书碑立石 。 确实一代文豪欧阳修对于作文总是精益求精、反复修改 , 《泷冈阡表》即是范例 , 但以为修改文字几近二十年后才称心如意 , 则显得不合常理 。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泷冈阡表

其实欧阳修在文中交待了拖延的原因 , 他说父亲安葬六十年后才立碑 , “非敢缓也 , 盖有待也” 。 他在等待什么呢 , 等待实现母亲对他的期待 。 因为自幼母亲就跟他说 , 你父亲这么穷 , 死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 我之所以守节茹苦 , 精心培养你 , 完全是因为你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待 。 这样的恩情是欧阳修汲汲于报答的 , 但母亲去世时 , 欧阳修官职不过龙图阁学士、尚书吏部郎中、南京留守 , 朝廷对父母虽然也有所封赠 , 但欧阳修还不满足 。 改写《泷冈阡表》时 , 欧阳修的官职已是“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 , 观文殿学士 , 特进 , 行兵部尚书 , 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 , 充京东路安抚使 , 上柱国 , 乐安郡开国公 , 食邑四千三百户 , 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 父母的封赠已是太师、国公级别 , 他终于可以骄傲地写道:

又八年 , 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 遂参政事 , 又七年而罢 。 自登二府 , 天子推恩 , 褒其三世 , 盖自嘉祐以来 , 逢国大庆 , 必加宠锡……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 。 今上初郊 , 皇考赐爵为崇国公 , 太夫人进号魏国 。

无论《泷冈阡表》作了多少文学上的改进 , 不得不承认以上职官与封赠才是与《先君墓表》最大的区别 , 也是二十年来欧阳修内心真正的期待 。 泷冈阡表碑树在西阳宫将近千年 , 相传“文革”破四旧运动中 , 沙溪中学校长周润玉先生用纸将阡表碑包裹 , 并在正反两面分别书写“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标语 , 使古碑逃过一劫 。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欧阳氏世次碑

至于碑阴《欧阳氏世次碑》则是另一个故事 。 这是欧阳修改《泷冈阡表》前不久所撰《欧阳氏谱图序》及谱图 , 也由他亲自书碑 , 记载欧阳氏子孙迁徙及世系传承 。 如前所述 , 欧阳氏迁居沙溪不过三代 , 族人多业儒游宦 , 在当地并无稳定的宗族组织 , 庐陵以前的世系更是难以追踪 。 “六一先生薄吉州 , 归田去作颍昌游” , 欧阳修一生可能只有两次来到沙溪 , 寻根问祖不过是纸面上功夫 , 而且谱图的内容错误百出 。 不过欧阳修并非虚伪之徒 , 他热衷于集古事业 , 对构建世家大族并不热心 。 欧阳修认为 , 宗族重建 , 五世则迁便可 , 旁系别支 , 不必一一 。 根据他倡导的这种小宗之法 , 族谱世系五世为限 , 五世以后别立世系 。 这种后世族谱常见的谱系体例 , 正是他与学生苏轼这两位迁徙官僚所创 , 世称“欧苏谱法” 。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吴铮强·寻宋︱泷冈阡表:欧阳修没有乡愁// //

欧苏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