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倘若问中国古代社会何人的地位最为尊贵 , 想必大多的回答会是"皇帝" , 毕竟他们是"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的九五之尊 。 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 这些王者们 , 至多也只风光一朝而已 , 何况后来人还巴不得把他们再涂黑些 。 不过只要看看这些皇帝们拜谁 , 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

(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

公元前480年 , 孔子亡故的第二年 , 鲁哀公改孔子故宅为寿堂 , 立牌开祭 。 虽说鲁哀公只是一介诸侯 , 不过大小算个统治者 , 率先为后世作出了榜样 。 数百年后 , 汉高祖刘邦途经孔子故里曲阜 , 以"太牢"礼祭奠 , 正式开创了后世帝王祭孔的先河 。 此后历尽各个朝代 , 祭孔规模也不断攀升 , 几乎成为每个皇帝的必修课 。 据说 , 清乾隆帝曾先后八次亲至曲阜祭奠 , 想来也是位"祭孔界"的学霸人物 。

(孔子圣迹图:汉高祀鲁)

故而抛开政治目的不说 , 历代帝王在"捧"孔子的功夫上 , 可谓是不遗余力 。 但早皇帝出现之前 , 孔子已经"飘"在空中 。 这些首批把孔子"捧"上天的先行者 , 其实就是他的诸位弟子 。 但不同于后世多数皇帝们的虚情假意 , 他们的"捧"则是发自肺腑 。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 弟子盖三千焉 ,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 "此中七十二人 , 即孔子门下能够登堂入室的弟子们 , 又称"七十二贤" 。 他们从各国云集至鲁 , 习诗书 , 晓礼义 , 听闻圣道 , 逐渐成长为弘扬仁义的有力接班人 。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 , 他们已经把恩师"捧"至空中 。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

(杏坛讲学)

《论语》记载:"他人之贤者 , 丘陵也 , 犹可逾也;仲尼 , 日月也 , 无得而逾焉 。 "这是"孔门十哲"中子贡对师父的评价 。 "如日月不可逾" , 可见在他心中孔子的地位之高 , 直出天际 , 奔入浩瀚太空 。 以及另一位十哲颜回的赞叹:"仰之弥高 , 钻之弥坚 , 瞻之在前 , 忽焉在后 , 夫子循循然诱人 。 ""仰之弥高" , 越仰望而越显其高远 , 夫子之道 , 几于无穷无尽 。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 , 也同样可见此类弟子们的"捧天之语" , 如"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 , 贤于尧、舜远矣'" 。 尧舜禹中华圣王 , 倘若能比肩尧舜 , 其尊荣无以复加 。

法国思想之王伏尔泰曾说:"谁是最伟大的人?凯撒?亚历山大?毫无疑问 , 是牛顿 。 真正伟大的是用真理引领我们的人 , 而非武力、征服、奴役 。 "那么 , 把牛顿捧上天的是伏尔泰?毫无疑问 , 是真理 。 而真正征服打动弟子们的 , 其实也正是孔子所秉持的真理 。

在《礼记·檀弓上》中 , 记载孔子临终前的一则故事 。 一日 , 已经雪染双鬓的孔子早早起来 , 反背起手 , 拖着拐杖 , 从容洒脱地在门外踱步 , 口中唱道:"泰山将要崩塌了吗?房梁将要折断了吗?圣人将要凋零了吗?"子贡听闻此事 , 不禁心头一震:"泰山如果崩塌 , 叫我们仰望什么呢?大梁如果折断 , 哲人如果凋零 , 叫我们依靠谁呢?老师恐有采薪之疾 。 "匆匆赶回 。

孔子说:"子贡 , 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海内动荡纷争 , 明君贤王久未降世 , 天下没有人听我的 。 昨晚我梦到自己坐在'两楹之间' , 那是先人停灵的地方 , 恐怕我的时日不多了 。 "七天后 , 泰山崩、梁木折、圣人谢世 。 可见孔子直到临终 , 心中挂念的仍是天下太平 , 以及同样继承此志的弟子们 。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

(孔子圣迹图:梦奠两楹)

独子孔鲤先于自己故去 , 而孙子孔伋年幼 , 尚且不能明白至亲逝世的悲哀 , 这是上天对于夫子的不公 。 然而天命无情人有情 , 虽然子丧孙幼 , 但他却还有一群弟子们执鞭坠镫 。 听到孔子西归的消息 , 弟子们纷纷赶回故地 , 守陵三年送别恩师 。 而子贡却久久难抚心中的创痛 , 三年后又复三年 , 不忍离去 。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谁将孔子“捧到天上”?// //

(孔子圣迹图:治任别归)

孔子一生宣扬仁义 , 讲习礼乐 , 梦念周公 , 呼唤着故国清平的重现 , 但显然时代回应他的只有失望、失落 。 或许眼前乌云密布 , 然而 , 太阳的光芒绝不会被长久阻隔 。 "文王既没 , 文不在兹乎?"站在中国浩瀚的历史大潮中 , 孔子不再是春秋时代的某个士人、大夫 , 他早已成为"文"的化身 , 高悬在华夏大地上空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从小小鲁国到中华 , 到东亚 , 直到全世界 , 圣人之音始终在启迪着后人的智慧 , 呼唤着光明未来的降临 。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金有蚀 , 木有腐 , 但哲人有徒 , 金声玉振 , 万世而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