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弯之,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哪怕是上帝身上 , 因为上帝也有打盹的时候 。 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大唐终于走到了尽头 , 如同一头轰然倒地的大象 。 执掌兵权的节度使和太守们像秃鹫一样分食了帝国的每一块领土 , 中国又一次陷入了空前的分裂 。 此后 , 互不服气的军阀们建立的五代十国 , 以及为了避免军阀割据而让一伙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掌管军队的宋朝再也无力染指草原 。 失去后盾的黠戛斯被迫在10世纪初将霸主的皇冠无奈地交给了新生的契丹 , 黠戛斯的名称也被契丹改成了“辖戛斯” 。 既弯之 , 则安之 。 弯其实是一种策略 , 一种境界 。 还是老子说得好:“曲则全 , 枉则正 , 洼则盈 , 敝则新 , 少则得 , 多则惑 。 ”


既弯之,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既弯之 , 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

辽太宗天显五年(930) , 辖戛斯派使者到契丹朝贡 , 正式承认是契丹的属国 。 契丹没有难为辖戛斯人 , 只是在那里设立了一个象征性管理机构 。 13世纪的一天 , 草原上又响起蒙古汗国的铿锵蹄音 , 已改名“吉利吉思”后译作“吉尔吉斯” , 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的辖戛斯人连蒙古人影都没有见到 , 就被成吉思汗在建国大典上封给了豁儿赤 。 元太祖十年(1215) , 成吉思汗派术赤率铁骑征服了吉利吉思 , 并派炮兵留驻此地以示威慑 。 吉利吉思三个部的部长也迪·亦纳勒、阿勒迪额儿和斡列别克·的斤皆望风而降 。 此后 , 这里又被转封给了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 。


既弯之,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既弯之 , 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 , 忽必烈在此设立了吉利吉思五部断事官 。 终元之世 , 吉利吉思一直归蒙古统辖 。 元朝灭亡后 , 瓦剌首领也先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对吉尔吉斯人发动了突袭 。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 部分不甘屈服的吉尔吉斯人被迫从叶尼塞河上游向西南迁移 , 辗转来到楚河、塔拉斯河一带避难 。 被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指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 。 之一的《玛纳斯》中“伟大的进军”一节描写了被也先击败的吉尔吉斯人从阿尔泰山挺进西南的悲壮场景 。


既弯之,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既弯之 , 则安之——吉尔吉斯民族的西迁之路!// //

17世纪40年代 , 叶尼塞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开始归属日益强大的蒙古准噶尔部 , 被准噶尔人起名“布鲁特”(高山居民之意) 。 后来 , 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为避免吉尔吉斯人与沙俄发生冲突 , 强迫吉尔吉斯人从叶尼塞河上游河谷地区西迁到伊塞克湖附近 , 开始了吉尔吉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 。 这支吉尔吉斯主力与此前到达中亚天山地区的吉尔吉斯人会合后 , 固定地分布在西起费尔干纳的忽毡 , 东至喀什噶尔 , 北起楚河、塔拉斯河中游 , 南至帕米尔阿赖山一带 。 至此 , 吉尔吉斯民族共同体最终形成 。 共同体说穿了就是混合体 , 现代吉尔吉斯人混合了葛逻禄马恰克氏族、契丹部落、乃蛮部、岳瓦什部、蒙古部等 。 不停步地迁徙 , 无休止地混战 , 决定了中亚就是一个产生混血民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