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战国中后期 , 秦赵之间围绕韩国上党郡爆发了长平之战 , 此战以秦国惨胜 , 赵国元气大伤而告终 。 长平之战后 , 山东六国再也无力合纵抗秦了 , 秦国东出的道路被彻底打开 , 为日后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人们对长平之战时 , 赵孝成王临阵换下老将廉颇耿耿于怀 。 许多人认为 , 如若赵王没有中了范雎的反间之计 , 让没有带兵经验的赵括统兵 , 长平大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 那么赵孝成王为何要撤换下身经百战的廉颇 , 而换上战场菜鸟赵括呢?仅仅是秦国间谍散播的谣言显然并不能让赵王做出如此重大的决断 。 其实分析这个问题 , 我们需要回到长平之战前 , 秦赵三年对峙的局势背景中其分析 。 廉颇对战秦军 , 屡战屡败

战国四将 , 秦赵各半 。 其中秦国名将白起、王翦均属于老秦人群体 , 同秦国王室关系密切 。 赵国名将廉颇、李牧都不是赵国宗室 , 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随时可能拍屁股走人 , 去投奔他国的“士”人阶层 。 这就导致赵国君王的看重程度 , 往往能够决定战将的功绩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廉颇成名于五国伐齐之战 。 公元前284年 , 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 , 集结五国联军伐齐 , 重创齐军 。 次年 , 廉颇单独率领赵军长驱直入齐国境内腹地 , 并一举攻克齐国重镇阳晋 , 威震四方 。 此后数十年间 , 廉颇更是接连攻破齐、魏、秦 , 成为赵国头号战将 , 并且得到赵惠文王的信赖 。 然而长平之战前 , 赵军在廉颇的防御部署下 , 面对秦军兵锋 , 屡战屡败 , 先后丢掉了都尉城和故谷城两个重要的战略据点(这意味着四条防线中的两条已经丢失) , 这严重动摇了赵孝成王对廉颇的信心 。 赵国底蕴不如秦国 , 朝野倾向速战

为了应对秦军的进犯 , 廉颇设置了四重犬牙交错的防线 , 如此依据自然天险的防卫 , 虽然迟缓了秦军的行动 , 却也增加了赵国的负担 。 两国交战 , 一旦陷入僵持 , 比拼的重点将从士兵素质和将领指挥水平转移到国力财力的对抗 。 赵国位居中原北部与草原交汇之处 , 粮草供给远不如拥有汉中关中地区的秦国 。 商鞅变法之后 , 耕战体制下的秦国土地利用率远胜他国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当时赵国粮草出现短缺 , 不得已求助于农田广阔的齐国 , 然而齐国担心借粮之后本国空虚 , 更因五国伐齐后 , 齐国与赵结仇 , 所以拒绝了赵国的求援 。 正因如此 , 赵国朝野要求速战速决的呼声很高 , 因为如若继续拖延下去 , 赵国极有可能会被拖垮 。 如要主动出击 , 就必须换下廉颇 , 替上一位主张出击的战将 。 被动防守无法发挥赵军精骑的优势

赵国经过与秦军三年的对峙 , 四道防线已经只身下两道 , 赵军身后就是邯郸 。 如若继续拖延下去 , 秦军攻克防线 , 直抵邯郸的局面很快就会出现了 。 正因为廉颇方案被实践检验失败 , 赵国寻求他途的想法才如此迫切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另外过于保守的被动防守 , 固守天险之间 , 极大的限制了赵国精骑的优势 。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 , 骑兵部队迅猛发展 , 成为与魏武卒、齐技击、秦锐士相提并论的四大王牌特种战力 。 在这其中 , 赵精骑的机动性最强 , 规模最大 , 是秦军在战国后期的主要对手 。 赵孝成王出于对麾下精锐的信心 , 策动赵括出征 , 与秦军决战于野 。 阏与之战的遗留影响

公元前269年 , 秦国出兵进攻赵地阏与 , 此处地形狭小 , 山川陡峭 。 当时赵惠文王曾询问廉颇等赵国主要将领 , 皆言此地险要、秦军不可战胜 , 不如弃守 。 唯独当时名气尚弱的赵奢谏言赵王 , 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 , 只要谋略得当 , 未必不能战胜虎狼秦军 。 最终在赵奢的精心布局下 , 秦军几乎全军覆没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赵奢因阏与之战 , 晋升为马服君 , 其子谈论兵书与他颇有几分相像 , 被世人成为马服子 , 这就是赵括 。 廉颇在阏与之战前的消极态度和赵括父亲赵奢的战绩 , 同样影响着新一任赵王的判断 。 注重名声的名将

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印证 , 但廉颇在阏与之战和长平之战前的言论 , 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怀疑 , 这位威名赫赫的沙场老将 , 会否是因为怵怕秦军 , 所以才不敢主动出战的 。 只不过根据秦赵三年僵持后秦军的状态来判断 , 廉颇阻挡秦军 , 降低其士气的预定目标是达成了的 , 维持秦军漫长的补给运输线 , 增加秦国负担的预想效果也已达成 , 只不过赵国自身亦被拖到崩溃的边缘 , 这恐怕是廉颇始料未及的 。 如此看来 , 廉颇可能真的是准备固守以疲秦 , 进而逐步获取战略优势 , 但是邯郸的赵王未必这么想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廉颇重视名声和地位 , 这在赵国并不是什么秘闻 , 早在蔺相如当朝之时 , 廉颇就因其地位超过自己而蛮横不已 , 若非蔺相如气度非凡 , 双方后来演绎出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 恐怕史书上对廉颇的评价将会大不相同 。 据于此 , 赵孝成王认定廉颇爱惜羽毛、消极避战 , 也是有可能的 。 赵括乃王族宗亲 , 与廉颇存在身份差异

廉颇 , 嬴姓廉氏 , 与秦赵同族 。 但此时的嬴姓早已没有了最初的亲密血缘关系 。 与之相比 , 赵奢、赵括则属于赵氏同宗 , 和赵王是货真价实的亲族关系 。 马服君赵奢最初只是小官 , 却得到了平原君赵胜的扶持 , 而马服子赵括更得到平原君的大力推荐 。 这些赵氏亲族因为赵氏在春秋晋国时期的历史经历和后来三家分晋的晋国公族教训 , 在战国期间始终把持赵国重要权力 。


长平之战前,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长平之战前 , 赵军统帅廉颇被赵括顶替 , 真的是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

与亲族相比 , 廉颇只是寻常将领罢了 。 当秦赵对峙 , 赵军防线摇摇欲坠之后 , 赵国王族宗亲没有退路 , 但朝臣们却完全可以一走了之 , 投奔他国 。 事实上 , 后来廉颇也确实因不被赵国重用而转投楚国 , 并留下楚兵难带的话语 。

综上所述 , 赵孝成王临阵换帅 , 放弃廉颇 , 转而任命“纸上谈兵”的赵括 , 显然并不仅仅是因为秦国反间计促使国民的三言两语就做出的决断 。 赵国是从多方面综合考量后 , 做出的选择 。 由于秦国商鞅变法之后 , 举国耕战模式与军功爵体系 , 激发秦国国力突飞猛进 。 与之相比 ,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 , 这导致两国国力存在极大差异 , 不论赵国采取怎样的战略部署 , 都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