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修养”之四十六:《司马光称誉哪些人是有远见卓识的父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父母修养”之四十六:《司马光称誉哪些人是有远见卓识的父亲?》

纪念父亲节

《司马光称誉哪些人是有远见卓识的父亲?》

赵忠心

我国古代 , 许多有见地的父亲 , 很重视培养子女的自立、自强意识 。 他们有意识地教育子女适应简朴生活 , 不依赖家庭、父母的封荫庇护 , 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前程 , 获得自己的幸福 , 曾受到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称赞 , 很值得今天做父亲的效法 。

春秋——孙叔敖

春秋时期 , 楚国宰相孙叔敖治国有方 , 善于教化国民 。 据记载 , 在他辅佐楚庄王时 , 社会秩序非常好 , “吏无奸邪 , 盗贼不起” , “路不拾遗 , 夜不闭户” , 人们生活安宁 , 深受国王的赏识和百姓的称赞 。 国王为表彰他的功绩 , 要赏赐给他大片良田 , 被他婉言谢绝了 。

在古代 , 有“封妻荫子”的传统 , 就是说给国家功臣的妻子封官加爵、赏赐田产 。 孙叔敖生前估计到了这一点 。 到老年 , 在弥留之际 , 他谆谆告诫儿子说:

“我死后 , 国王还会赏赐给你田产 。 当初 , 国王赏赐给我 , 我婉言谢绝 , 没有接受 。 要记住 , 你也不要领受 。 靠父祖的封荫生活 , 那是没有出息的 。 ”

孙叔敖死后 , 他的儿子遵从父亲的教诲 , 尽管当时家里很贫穷 , 靠打柴为生 , 也没有接受国王的赏赐 , 受到时人的高度赞赏 。

汉朝——疏广

汉朝皇太子的老师疏广 , 年老时要退休回家 。 因为他教导皇太子有功 , 在退休时 , 皇帝和太子分别赏赐给他很多的黄金 。 人们猜度着:他得到这么多赏赐 , 儿孙们可要沾光了 , 那得购买多少田产啊!

然而 , 出乎人们意料 , 疏广对丰厚的赏赐却另有安排 。 他回家后 , 把乡亲、邻里、朋友、故旧请来 , 连续多日大摆宴席 , 请大家喝酒吃饭 。 眼看皇帝和太子赏赐的黄金都快要花完了 , 子孙们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多么希望能分得一些皇帝的赏赐 。 但他们谁也不敢跟疏广直接提出来 , 于是 , 就请托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去说情 。 那老人对疏广说:

“你怎么只顾宴请别人 , 而不顾自己的子孙后代呢?”

疏广笑了笑说:

“我是老了 , 但还没有糊涂到不顾及子孙利益的地步 。 我正是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 才这样做的 。 我们家现有的田产 , 已经不少了 , 足够一家人耕种 。 只要他们勤劳经营 , 完全能够满足衣食住行之需 , 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 。 如果再给他们留下太多的田产 , 使之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那就是教他们懒惰 。 俗话说:‘贤而多财 , 则损其志;愚而多财 , 则益其过 。 ’有才德的人 , 要是钱财太多了 , 会消磨他进取的意志;愚钝顽鲁的人 , 要是钱财太多了 , 就会更加助长他的过错 。 我宁愿给他们多留下美德 , 也不愿多留田产而消磨他们进取的意志 , 助长他们的过错 。 ”

疏广说到做到 , 真的没有给子孙留下皇帝和太子的赏金 , 被后人高度赞赏 。

东汉——杨震

东汉杨震从小喜好读书 , 博览群书 , 很有学问 , 被读书人成为“关西孔子” 。 曾任太守、太尉等高官 。 他为官正直 , 廉洁奉法 , 不畏权贵 。

杨震虽身居高位 , 但他的家庭生活仍很节俭 。 他的家人子孙 , 经常是粗茶淡饭 , 衣着朴素;外出办事 , 走亲访友 , 全都是步行 , 他从不许家人依仗自己的地位权势摆阔气 , 抖威风 。 他对家人向来要求特别的严格 , 要他们和平民百姓一样居家过日子 。

他的一些亲朋故友 , 劝他趁为官之时替子孙们置办一些家产 , 他不愿这样做 。 对此 , 他有他的独到的见解 , 他说:

“使后世子孙都成为清白吏子孙吧 。 我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 , 这比什么遗产都丰厚 。 ”

杨震的儿子、孙子个个都是很有作为的清官 。

南唐——周本

南唐时得胜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 , 五代时期吴国名将 , 周瑜后裔 。 少孤贫 , 有勇力 , 曾在严恭山徒手杀死猛虎 , 从而闻名遐迩 。 他人性善良 , 从来就是“好施乐助” , 经常把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 , 周济贫寒 , 从不积攒财产 。

有人劝他说:

“你年事已高 , 应当多少给子孙后代留点遗产呀 。 ”

周本说:

“我周本 , 当初是穿着草鞋跟随吴武王打天下的 。 到今日 , 我位居将相 , 这是谁留给我的?完全是靠我自己奋斗来的 。 我不给他们留遗产 , 就是希望他们也像我这样通过艰苦奋斗 , 去争取自己的前程!”

北宋——张文节

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张文节 , 家人居住房屋简陋 , 不蔽风雨 , 吃喝穿戴简单朴素 , 跟他当初任河阳书记那样小的官时没有什么区别 。

他的朋友劝他说:“你身为当朝宰相 , 薪俸不少了 , 为何家人的生活还如此节俭?你这样做 , 别人可能并不认为你是清廉节俭 , 反而认为是故意装穷 。 ”

张文节感慨地说:

“就我现在的俸禄 , 全家人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 完全可以 。 可人之常情 , 由过简朴的生活到豪华的生活 , 这很容易适应;而要是过惯了豪华生活 , 再过简朴的生活 , 那是很难适应的 。 我现在俸禄是不少 , 如果让家人过惯了豪华奢侈的生活 , 一旦失去现在的官位和俸禄 , 突然降低生活水平 , 他们必然会感到很失落 , 那怎么能过平平稳稳的生活呢?”

着眼于儿女的长远利益才是有远见卓识

这几位古人 , 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孙后代 。 他们的做法 , 貌似“冷酷无情” , 实际上恰恰是体现了对子孙后代非常深沉的爱 。

正如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所说:“父兄不可常依 , 乡国不可常保 , 一旦流离 , 无人庇荫 , 常自求诸身耳 。 ”

一个人不能总是依赖父母、家庭生活 , 最可靠的是自己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 父母给子孙后代“积财万千” , 不如教他们自立、自强 , 这才是最可靠的“遗产” 。

这几位做父亲的 , 应当说有条件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 而这些遗产还都不是“不义之财” , 是他们合理合法的“收入” 。 如果留给子孙后代 , 旁人也不会说什么 。

然而 , 他们却认为那对子孙后代不是真正的爱 , 而是在害 , 会后患无穷 。 他们不是不想让子孙后代获得幸福 , 而是不想让他们沉溺于一时的“幸福” , 是想使他们永远获得幸福 。 他们对子孙后代的利益 , 不是不考虑 , 而是考虑到子孙后代长远、永久的利益 。

因此 , 宋朝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高度称赞他们说:

“真是有远见卓识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