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吗?学者:没做错,陆逊太厉害
夷陵之战 , 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吗?学者:没做错 , 陆逊太厉害// //
夷陵 , 就是如今宜昌三门峡一带 , 东连远安县、当阳 , 西邻秭归县、兴山 , 南抵枝江、长阳 , 北与保康接壤 , 南北长约100公里 , 东西宽约77公里 。 中间是长江 , 两侧则连山绵延 , 在这种地方行军 , 连营扎寨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公元221年7月 , 刘备倾国之兵伐吴 , 结果在夷陵之战时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 长久以来 , 刘备“七百里连营”一直遭到批评 , 学者认为这一决定是造成惨败的最大原因 。 坐山观虎斗的曹丕也认为刘备犯了大错 ,
夷陵之战 , 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吗?学者:没做错 , 陆逊太厉害// //
“帝(曹丕)闻备兵东下 , 与权交战 , 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 谓群臣曰:备不晓兵 , 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呼?”真的如此?不是刘备愿意这样 , 实则迫不得已 。 前面提到 , 夷陵一带本身就道路狭窄 , 中间是还是河道 , 沿途必须要派兵驻守 , 掩护撤退同时保证粮草运输 。
从永安到夷陵都是三峡地区 , 沿途是沿着长江布局的狭长栈道 , 即使出夷陵峡口到猇亭一带 , 依然是沿江的狭长地区 , 其他地区则是绵延不绝的高山、原始森林 。 到了400多年后的唐朝 , 这里的交通情况依旧没有改观 , “蜀道难 , 难于上青天”就是最好的说明 。
夷陵之战 , 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吗?学者:没做错 , 陆逊太厉害// //
郦道元在《三峡》中这样描述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分夜分 , 不见曦月 。 ”据《三国志·陆逊传》、《资治通鉴》中记载 , 蜀军人数约5万人 , 当时蜀汉和吴国国界线大概在巫山附近 。
陆逊通过敌我兵力、士气等对比情况 , 认为吴军应该暂时避开蜀军锋芒 。 陆逊的决定得到孙权认可 , 于是吴军一路东撤 , 最终撤到了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带 。
夷陵之战 , 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吗?学者:没做错 , 陆逊太厉害// //
在这里 , 陆逊来了个坚壁不出 , 甘愿把西边数百里的狭长地带让给刘备 , “蜀军分据险地 , 前后五十馀营 , 逊随轻重以兵应拒 。 ”陆逊这招非常奏效 , 长江沿线正值一年中最炎热季节 , 蜀军求战不得 , 苦不堪言 , 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 陆逊来了个火攻 , 连烧七百里 , 刘备惨败而回 , 落了个病死白帝城的下场 。 可能有人会疑问 , 刘备为何不用水军?不是刘备不愿意用 , 实乃迫不得已 。 当关羽丢了荆州后 , 刘备的水军之力不复存在 , 益州水军战斗力又很差 , 水路只能作为备选 , 东吴水军天下闻名 , 一旦是作为主力顺江而下 , 后果不堪设想 。
夷陵之战 , 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吗?学者:没做错 , 陆逊太厉害// //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 , 刘备“连营七百里”实乃无奈之举 。 在笔者看来 , 刘备排兵布阵没有问题 , 奈何陆逊抓住了刘备侧翼的薄弱点 , 以点带面 , 一举击溃蜀军 。
参考资料:《三国志·陆逊传》、《三国志·先主传》
-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但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从蒯越相马说起,刘备为何不夺荆州?
- 谈谈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
-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 为什么说刘备的转折点是有了军师法正之后?
- 从真实的史实角度,说说刘备的“仁义”
- 团结就是力量:张辽、李典、乐进逍遥津之战
- 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揭开刘备失败的历史真相
-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刘备带他走?背后有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