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01
叶公好龙的故事 , 在中国可谓是深入人心 , 妇孺皆知 。
话说 , 有一个叫叶公的人 , 平时格外喜欢龙 , 以至于家里的墙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 , 都绣满了龙 。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他的爱好 , 非常的好奇和感动 , 于是便降落人间来到了叶公的面前 。 没想到 , 看到真龙的叶公 , 非但没有惊喜万分 , 反倒吓得魂不守舍 , 扭头就跑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从此 , 这位叶公 , 便被贴上了"叶公好龙"的标签 , 成了表里不一的代言人 。
02
事实上 , 这位叶公先生是千古以来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
叶公者 , 芈姓 , 沈尹氏 , 名诸梁 , 字子高 。
楚国贵族 , 前524年因功被封于叶地(今河南平顶山叶县) , 故自号叶公 。
彼时的叶邑正遭受严重的水患 , 百姓们被搞得苦不堪言 。
本性善良、爱民如子的叶公初一到任 , 便不辞劳苦深入田间地头体察民风和民情 。
他了解到 , 叶邑的问题在于地处边境 , 长久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 , 县域内各项设施都极为的落后 。
于是 , 他便决定下功夫开挖一些连通水系的沟渠 , 优先解决百姓们最为迫切的水患问题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03
想法虽好 , 但真要实行起来 , 对于那个年代来说 , 却是一个需要好好筹划的浩大工程 。
首先 , 在叶公个人来说 , 以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 于是 , 他便想要先自己画一些水利工程图来揣摩揣摩 。
竹简不合适作画 , 没办法 , 他只有在自家的墙壁上画沟绘渠 , 又考虑到龙王是主管行云布雨的神物 , 便在每条画线的尽头绘上龙头 , 称之曰"水龙头"(水龙头的称呼便是来源于此) , 以祈求风调雨顺 。
没想到 , 此举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
作为县公 , 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来拜访 。
俗话说 , 登门的人不全是贵人 , 也有可能是小鬼 。 有那对叶公的地位、声誉暗生嫉妒之辈 , 看到叶公墙壁上条条线线的水利工程图 , 不解其意 , 便顺势出去造谣说:"人人皆知龙能腾云驾雾 , 而叶公却画龙不画云 , 可见他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这便是"叶公好龙"故事的雏形了 。
到了汉朝 , 有一个好事的文人刘向 , 于无聊之际又添油加醋了一番 , 叶公彻底算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
04
在叶公的主持和带领下 , 叶邑的百姓根据当地地理条件 , 成功修建了被称之为"东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
其中 , 西坡用于拦洪 , 东坡用于蓄水和灌溉 , 一下子解决了困扰叶邑数百年的水利问题 。
如果叶公的事迹仅限于此 , 那么他顶多也就是个带了些许话题的治世能臣 , 绝难成为我们口中的"伟大" 。
其实 , 他还是一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 几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传奇人物 。
前479年 , 楚国发生白公之乱 , 先太子建的儿子白公突然起兵 , 于朝堂之上斩杀令尹子西 , 扣押楚惠王 , 一时间楚国上空战云密布 , 危机四伏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太子建 , 就是那位平白无故被老爹楚平王抢了媳妇 , 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块东躲西藏的楚国前太子 。
其伙同晋国图谋郑国不成反被郑国杀害 , 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儿子曰"胜" 。 后来事态平息 , 楚惠王当政 , 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无辜 , 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胜给召回来 , 封个一疆半土的 。
听说此事的叶公首先表示了反对 。
"周仁之谓信 , 率义之谓勇 。 吾闻胜也好复言 , 而求死士 , 殆有私乎?复言 , 非信也 。 期死 , 非勇也 。 子必悔之 。 "
并非遵守了诺言就叫诚信 , 也并非不怕死命就能称之为勇敢 。 胜这个人喜欢物色亡命之徒 , 平日里有仇必报 , 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吧?
可是 , 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没有听从 , 反而给了胜一处吴楚边境的封地 , 是之为白公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白公胜有兵有权后 , 便天天想着给自己客死他乡的老爹太子建报仇雪恨 。
但是 , 顾全大局的令尹子西以及整个楚国朝堂 , 非但没有帮助他的迹象 , 而且还同郑国握手言和 。
感觉到被无视的白公胜因此便起兵作乱了 。
05
这一年 , 恰巧吴国进攻"慎"这个地方 , 颇为英勇的白公领兵打败了他们 。
发现了机会的白公胜 , 请求不解除武装进都城奉献战利品 。
或是太过于相信白公胜 , 也或许是压根没把胜的力量放在眼里 , 楚惠王和令尹子西脑子一热竟然同意了 。
君臣也真是自找死路了 。
一路没有阻碍地领着军队进入都城 , 白公胜旋即发动叛乱 , 冲上朝堂当场斩杀提携和照顾过自己的子西和子期 , 并劫持了楚惠王 。
此时的叶公正远离朝堂 , 居住在蔡地 , 听说白公果真祸患郢都 , 便对身边的人说道:
"吾闻之 , 以险侥幸者 , 其求无魇 , 偏重必离 。 "
白公胜这个人属于剑走偏锋侥幸胜利 , 其实才望不足以震慑朝堂 , 如果再滥杀无辜 , 便一定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
于是组织武装力量 , 决定讨伐白公及其党羽 , 拯救楚国于危难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在进军的路上 , 叶公不断地收编忠于王室的臣民 , 扩容力量 , 最后和白公一战将其击溃 。 白公逃到山上自缢而死 , 他的死党石乞也被白公抓住烹杀而亡 。
白公自立为王 。 月馀 , 会叶公来救楚 , 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 , 杀之 。 惠王乃复位 。 (《史记.楚世家》)
迎回楚惠王的叶公子高 , 被授以令尹、司马两个重要职务 。 军政一肩挑 , 在整个楚国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 , 一时间风光无俩 。
故事并未到此为止 。
四年之后的公元前475年 , 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的分界年份 , 可能是叶公也感觉到世代交替的信息了吧 , 他毅然决然地把令尹一职交给了公孙宁 , 司马一职交给了公孙宽 , 然后淡然地回到了封地 , 安度晚年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06
纵观叶公其人一生 , 大约在70岁以前 , 似乎并没有什么惊天动人之举 , 所得封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父阵亡后楚王的体恤 。
所谓勤政爱民、开山修渠 , 似乎也只是分内之举 , 并非一定值得大书特书 。
说到底 , 并无多少实际可歌可泣的事迹、
一切直到白公之乱 , 在楚国大厦将倾 , 臣民一片束手无策之时 , 身处边陲小镇的叶公振臂一呼 , 不说是扭转了乾坤吧 , 最起码也是拯救了国家于危亡 。
直到身兼军政两项首脑职务 , 其治国安邦的才能可以说是展露无疑 。
难道 , 在70岁以前40多年的时间里 , 才华卓越 , 又获得了百姓赞叹和诸侯佩服的叶公 , 都从来没有尝试过或者有过 , 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展抱负的雄心么?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显然 , 我们很难武断地说没有 。 但事实是 , 他勤勤恳恳地经营着封地 , 造福乡里 , 并没有任何"更上一层楼"的表露 。
这或许只能说明 , 并非所有政治人物都那么贪恋权力吧 。
儒家倡导"学而优则仕" , 意思是学得好了本事到了 , 就一定想着去做官 。
但儒家更倡导"有志于仁" 。 一个立志实行仁德的人 , 是不会耍弄令人厌恶的伎俩的 。
想必 , 叶公就是一个真正的儒家 , 所以才会"邦有道时 , 安于职守;邦无道时 , 振臂一呼" 。
更难能可贵的是 , 完成了历史任务的叶公 , 竟能够功成身退 , 毫无保留地将肩挑的重担授予他人 , 并一身轻松地返回故里 , 实乃古来今往无数人应当学习的榜样 。
可是 , 就是这样一位大德大才之人 , 却被刘向一则成语故事毁成了一个口是心非可笑之人 , 实在是委屈之极 。
叶公 , 一个被则成语故事祸害了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
反过来说 , 有正必有反 , 洋洋洒洒的五千年历史 , 又有多少人当是被故事装点了门面?
参考书目:
《史记》|《左传》|《国语》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人良多启示!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张衡的地动仪,真能预测地震吗?它为何被移出了教科书?
- 关山东麓小城5000年制陶史,多次被外族劫掠,博物馆盆盆罐罐说事
- 一个人有没有修养,看脸就知道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