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此篇承接(《道德经》“善之与恶 , 相去若何?”是破什么?)学习道德经 , 开启大智慧 。

第二段经文:众人熙熙 , 如享太牢 , 如春登台 。

世人得暂时之利(乐) , 忘万世之害 , 在生死流转中利害交错 , 时而是加害者 , 时而是被害者 , 心灵无一时安宁 。 得利之时 , 世人熙熙 , 兴高采烈 , 如同在春天登上高台 , 欣赏野外美景 。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一个人刚呵斥他的下属 , 又被自己的上司呵斥一顿;一个善人贬低一个恶人 , 认为自己高于对方 。 但遇到利益诱惑 , 自己终究抵挡不住 , 表现的比恶人还要醜陋 。 恶人通过修道 , 已经开始转化 , 浪子回头 , 受到世人的赞美 。 谁有资格嘲笑他人呢?如果是一个美人 , 刚嘲笑别人的丑 , 又被更美者嘲笑 , 同时岁月让她的美一天天消失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美人因为在意自己的美而痛苦不堪;自己刚施展权威威胁他人 , 又立即感到他人投过来的仇恨的眼光 。

齐庄公鞭打了侍者贾举 , 并与大夫崔杼美妻棠姜(原齐棠公子妻 , 棠公死 , 崔杼娶之)相通 。 结果贾举怀恨 , 帮助崔杼杀死了齐庄公 。

这是老子亲见的 , 这就是世人的现实生活 。 世人看到前半场 , 故兴高采烈 , 如享太牢 , 如春登台 。 太牢就是宰杀牛羊豕的祭祀盛宴 。 如果看到后半场 , 盛宴也咽不下去了 。

老子告诫 , 世人像修道士一样永远以平等心待人该多好 , 能够在生死流转中凝神抱一 , 如如不动!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第三段经文:我独泊兮其未兆 , 如婴儿之未孩 。 傫傫兮若无所归 。 众人皆有余 , 而我独若遗 。

未兆 , 未显形也 。 万物轮转有固有之理 , 大宗师能洞察未兆 。 众人熙熙 , 我独知其祸之所伏 , 故远而避之 , 不享盛宴 , 自守清净 。 泊 , 安住 , 凝神抱一 。 未孩 , 没有长大 , 故不知人间之利 , 亦不知人间之害 。 高亨注孩为“咳 , 笑貌” , 不确 。

老子者 , 寿比南山 , 身若婴儿 , 岁月风霜无可奈何 , 这就是大宗师 。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经文:傫傫兮若无所归 。

傫帛书乙本作纍 , 《礼记玉藻》:“丧容纍纍” , 注:“羸惫貌” 。 《史记·孔子世家》“纍纍如丧家之狗” 。 傫傫即纍纍 。 老子形容自己如同一只骨瘦如柴、无家可归的狗 。

当听到弟子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狗” , 孔子笑了 , “太像了 , 太像了”!我们不明白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他们的理想国不在尘世上 , 知道浊世不是久留之地 。 《华严经·十地品》说:“菩萨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 , 菩萨的心早已离开浊世 , 但还是希望把浊世装饰的无比美好 。 这就是圣人的心 。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傫傫”表示为这个浊世操心 , 形毁心碎 。 渔父见到屈原 , 也是“形容枯槁 , 颜色憔悴” , 但依然“行吟泽畔” , 卓立独行 。

经文:众人皆有余 , 而我独若遗 。

世人都金玉满堂 , 车水马龙 , 而我两手空空 , 好像被抛弃的乞丐 。 王弼注:“众人无不有怀有志 , 盈溢胸心 。 我独廓然无为无欲 , 若遗失之也 。 ”世人都踌躇满志 , 为高官厚禄拼搏 。 我只用心于大道 , “见素抱朴 , 少私寡欲” 。

世人面前的是万丈深渊 , 修道士面前的是解脱大道 。 一位注释家据此推断老子生活很贫穷 , 我劝他还是为自己的生计多考虑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哲学家只是不想要财富 , 如果想要财富 , 那也是易如反掌” 。 泰勒斯为了证明这一点 , 就投资抽水机 , 来年果然大旱 , 泰勒斯大赚一笔 。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老子如此说 , 只是表示对浊世的厌恶 , 凭老子的智慧和知识 , 那也是按分钟收费的 。 多少王公贵族愿意花高价请老子教自己的孩子 , 开启智慧!修道的智慧万分之一用于俗世 , 也是俗人望尘莫及的 。 老子的“贫穷”是一种示现 , 不是真贫穷 。

佛陀说“我最富有 , 因为我的欲望最少” 。 老子说“见素抱朴 , 少私寡欲” , 这是最大的富有啊 , 所以不必为老子的生计操心 。 反过来说 , 给哲学家一口饭吃是世人得救的捷径 。 一碗剩饭能够换来哲学家对宇宙真谛的认识那不是太值了吗?

古印度修行人都是托钵为生 , 世人都恭敬的奉上第一碗饭 , 表达敬意 , 这是古印度的文化能够流向中华的根本原因 。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丧家之狗?// //

文化总是从高处向地处流 , 佛教启迪了华夏最有智慧的文化精英 。 僧肇精通儒学和老子庄子 , 但最后成为鸠摩罗什的四大弟子之一 。 鸠摩罗什只是一个西域人 , 只身来华 , 掀起了一场文化巨浪 , 影响到今天 , 这是印度人供养修道士的习俗所致 。

修道士需求最低 , 智慧最高 , 自己谋生没有任何困难 , 但谁来向世人启迪人生真谛呢?让爱因斯坦自己种地烧饭 , 谁来发现相对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