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 , 让我惊讶的是 , 本是大理人的他 , 却对南诏国和大理国混为一谈 , 虽不影响聊天的过程 , 但总是觉得少点什么意思在里面 。 我想 , 可能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对南诏国和大理国分不清 , 认为是同一个国家 。

其实它们是分属不同时期 , 而又在同一地方建立的两个独立政权 , 当然它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 也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 , 大理国是南诏国的延继 , 本文就先为大家介绍 , 南诏国和大唐吐蕃之间的关系 。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 , 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

1.

南诏国的建立 , 是和大唐的对外战争分不开的 , 唐王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及青海地区 , 双方发生了数次战争 , 然而大唐却并未占到任何便宜 , 无奈的唐王朝只能采取和亲政策 , 以缓解对吐蕃战争不利的局面 。 大唐先后将文成公主及众多宗室女子 , 嫁到吐蕃和亲 , 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 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依然是时战时和 , 但总的来说还是大唐处于被动 。

唐王朝觉得再这么硬刚下去也不是办法 , 便想到利用第三方来牵制吐蕃的策略 , 利用谁呢 , 这时候大唐将目光投向了西南方 , 南诏国也就在此时期应运而生了 。

云南这片广阔的地区 , 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庄蹻就曾率兵进入并建立了滇国 , 至汉武帝时大将军郭昌灭了滇国 , 将其并入到益州 。 战国之后又有很多汉人为避战祸 , 举家迁移到云南 , 并和当地土著杂居通婚 , 逐渐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部落 , 分散居于滇池洱海周边 。

至唐朝时 , 出现了六个实力较强的大部落 , 称为六诏 , 诏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王”的意思 , 六诏即六王 。 他们各自统领一片区域 , 互不相属 。

位于今天巍山回族自治县的蒙舍诏 , 势力最强 , 首领独罗野心最大 , 因其地处南边 , 便称为南诏 。 传至皮逻阁时 , 在大唐的支持下 , 先后吞并了其它五个诏 , 唐玄宗赐其为蒙归义 , 皮逻阁也成为第一任云南王 。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 , 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

2.

据传 , 皮逻阁在征服洱海地区时 , 手段比较血腥残暴 , 至今在大理巍山还流传着一个与皮逻阁有关的 , 大理火把节由来的传说 。

大意是说 , 皮逻阁的实力虽为六诏之首 , 但要灭掉其它五诏也不容易 , 于是他想了一条毒计 , 以祭祖为名 , 将其它五诏首领请到他新盖的松明楼里 , 商谈六诏合并一事 , 但遭到另外五诏的反对 , 这令皮逻阁心中相当不满 , 于是借醉离开后 , 放火将松明楼烧毁 , 自然也将其它五诏首领一并烧死了 。 过后他谎称是天火将楼烧毁 , 让各位诏王夫人前来认尸 。 而皮罗阁早就听闻 , 柏洁夫人善良美丽 , 是洱海地区最有才华的女子 , 想要逼迫她成亲 , 柏洁夫人碍于威势口头应答 , 但要求为丈夫守孝一百天 , 期满后她自沉于洱海 , 城中百姓为纪念她 , 便在每年柏洁夫人的祭日 , 点着火把骑马绕城 , 以示前去搭救 , 之后便形成了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 。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 , 但并不妨碍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崇敬 。 亦能看出六诏统一的过程 , 并不顺利 。

皮逻阁统一后建立了南诏国 , 并向唐王朝称臣 , 成为附庸国 。 大唐也利用南诏国成功的牵制了吐蕃 , 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 倒也算是计划成功了 。 这时期可以视为双方的蜜月期 , 两方都能依靠对方获得各自想要的利益 。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 , 南诏毕竟离大唐很遥远 , 其身后有大片的地域可以扩张 , 而其扩张的速度也令人震惊 。 唐王朝亦担心将来尾大不掉 , 对王朝又是一个新的威胁 , 于是便想法要削弱南诏国的势力 , 但未成想 , 这却变成了大唐王朝的一场灾难 。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 , 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

3.

天宝之战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 , 对南诏国发动的战争 , 历时五年 , 共发动两场大战 , 但均是大唐战败 。 有记载这两次大败使唐王朝损失近二十万人 , 钱粮物资无数 , 并且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

要说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却是因一个女人而引发 。 当时皮逻阁已去世 , 其子阁罗凤继位云南王 。 依照例制 , 阁罗凤要携带妻儿去谒见云南太守张虔陀 , 这个张虔陀是权臣杨国忠的心腹 , 也许是杨的授意 , 张虔陀到任后肆意干涉南诏事务 , 多次挑起了两方争端 , 这次又借机羞辱阁罗凤的妻子 , 令南诏王非常震怒 。 (也有一说张虔陀私通阁罗凤妻子 , 给南诏王戴了绿帽 ,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 , 至少这次战争 , 是和这个女人有关)遣使者去长安控诉张虔陀的罪行 , 但唐玄宗在杨国忠的蛊惑下 , 未予理会 。 脑怒的南诏王领兵拿下了姚州(今云南楚雄姚安) , 并将张虔陀处死 , 后又攻占了唐王期的多个州县 。

此时双方虽兵戎相见 , 但还未真正撕破脸面 , 至少南诏王是不愿背弃大唐的 , 于是他派亲卫去向剑南道节度使说明了原委 , 并愿为此事向大唐谢罪 , 然鲜于仲通并不为其所动 , 继续挥兵南下至白崖(今大理风仪镇)后南诏王再次派使者前去求和 , 鲜于仲通依然未理睬并将使者扣留 , 继续率军抵达龙尾关(今大理下关) , 此时阁罗凤第三次遣使求和被拒后 , 无奈的他只能向吐蕃求援 。

或许对于唐军主帅鲜于仲通来说 , 并未将小小的南诏国放在眼里 , 其率领的八万大唐将士将会很快平定南诏的叛乱 , 因此可以想象得到鲜于仲通的傲慢 。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让人侧目 , 在吐蕃的帮助下 , 南诏国与大唐军展开了撕杀 , 经过数次奋战后全歼了唐军 , 大唐主将王天运战死 , 主帅鲜于仲通孤身逃离 , 天宝第一战以唐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 , 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

此战虽结束 , 但其实对双方都没有什幺好处 , 于大唐来说 , 杨国忠谎报军情 , 将全军覆没说成一次大胜利 , 唐玄宗不但听了而且信了 , 还提升了鲜于仲通的官职 , 征调了军队准备再次南征 。 就连高力士都看不下去了 , 暗示唐玄宗此事有诈 , 可玄宗皇帝却只听信杨国忠一人之言 , 可见其昏聩到何等地步 。

于南诏来说 , 本是不欲与大唐为敌的 , 但今撕破了脸皮 , 为求自保只能向吐蕃称臣 , 吐蕃白捡一个小弟 , 自然是想尽方法去盘剥南诏 , 此时的南诏真不好过 , 不但在钱粮上要纳贡 , 还得时常充当吐蕃进攻大唐的先锋军 。

4.

天宝第一战三年后 , 唐玄宗命李宓为帅 , 起大军二十万人马再次南征 。 此战李宓采取水陆迸进 , 南北夹击的战术 , 意图直捣黄龙 , 一战平定南诏 。 而阁罗凤却抄了唐军后路 , 与驰援的吐蕃内外夹击破了唐军 , 主帅李宓跳河自杀 , 唐军再次全军覆没 。

战后面对唐军尸体 , 阁罗凤不由感叹道 , 生虽祸之始 , 死乃怨之终 , 岂顾前非而忘大礼 。 于是下令在洱海南岸筑了一座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 , 并立碑记述 , 叛唐不得已而为之 。

此时的唐玄宗还没从战败中回过神来 , 大唐爆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 , 这也是大唐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 , 更是导致了后面藩镇割据的局面 。

两次天宝战争 , 让大唐和南诏这两个曾经的兄弟国家两败俱伤 , 实际来看双方都是失败者 , 大唐败在祸国殃民的侫臣杨国忠之手 , 提前结束了大唐的国运 。 而南诏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 但其在往后的日子 , 也是被吐蕃所掌控 , 受尽了盘剥之苦 , 断了与唐朝的贸易往来 , 国家更是民生不济 。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 , 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

幸运的是 , 两国都意识到合则两利这一点 , 更难得的是南诏虽地处南蛮 , 但自战国时期以来 , 一直深受中原文化熏陶 , 在文化相同的基础上 , 更能使之意识想近 , 而阁罗凤也始终表示出愿意归附之心 , 叛唐非自情愿 。 在此种情况下 , 双方又积极走到了一起 , 最终在苍山会盟 , 正式达成了南诏归唐协议 , 为表决心南诏偷袭了吐蕃 , 正式宣布和吐蕃结束盟友关系 , 成为大唐藩属国 。

5.

此后多年 , 大唐 , 吐蕃 , 南诏都陷入了自身危机当中 , 也沒能力再做大的攻伐 。 大唐慢慢的走向灭亡 , 吐蕃因国内各敎派争权内斗 , 也分割成了几个部分 , 无力再对外发动战争 。

南诏国传至孝哀帝舜化贞后 , 国政被郑买嗣掌控 , 孝哀帝虽作抗争 , 企图以佛教迷信手段来挽救国运 , 但在强臣面前 , 终究还是失败 , 在位六年后突然病故 , 郑买嗣暗杀了太子 , 并将王室成员八佰多人全部屠杀 , 篡夺了王位建立了大长和国 。

至此 , 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南诏国灭亡 , 南诏虽灭亡了 , 但不久段氏又在洱海边 , 建立了大理国 。 关于大理国的往事 , 咱们留待下一篇文章讲解 。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天宝之战后大唐国运由盛转衰 , 南诏国叛唐非自情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