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见就躲”到“夹道欢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赵淑兰“国民党到处造谣说 , 红军是土匪、赤匪 , 见人就杀 , 见东西就抢 , 所以听说红军要经过贵州 , 老百姓都吓得躲到深山老林里 。 ”讲到长征的往事 , 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村村民吴锡焰就会想起当年曾帮助红军修桥的爷爷常说的这些话 。

1934年末 , 湘江血战后 , 中央红军进入敌人兵力相对薄弱的贵州境内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黎平县 , 是红军进入贵州后经过的第一个县 。 “红军刚进贵州时 , 不仅很难弄到吃的 , 就连人影也见不到几个 。 国民党企图用这种办法 , 把红军饿死 。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晓灵说 。

在《邓颖超文集》中 , 邓颖超同志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我们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时 , 筹购粮食很困难 。 一方面因为当地很贫瘠;另一方面 , 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大汉族主义 , 歧视与压迫少数民族 , 地方军队又常常进行劫掠 , 因此 , 苗、瑶民族对汉人 , 特别对汉人的军队非常仇视;再加上他们不了解共产党平等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 国民党反动派又造谣恐吓他们 , 所以在我们尚未到达以前 , 就家家跑光 , 躲到山上去了 。 ”

发现国民党的阴谋诡计后 , 红军一方面加强宣传 , 向老百姓讲清楚红军是工农的队伍 , 是来解救贫苦大众的;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帮助百姓 , 红军总政治部还号召每个战士都要给当地百姓准备一份见面礼 。

老红军孔宪权的孙女孔晓说 , 当时的贵州 , 群众长期遭受国民党政府和封建地主的双重剥削 , 生活十分贫困 , 可谓“累弯脊梁 , 愁断饥肠” 。 “苗民很穷 , 没有衣服穿 , 一家人只有一两条裤子 , 谁出去谁穿 。 ”肖锋将军在《长征日记》中这样写道 。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接到红军总政治部号召 , 就立即召集所属人员开会作动员 , 要求大家处处为群众着想 。 比如 , 为群众修桥补路 , 送医送粮……让群众认识到红军就是自己的队伍 , 是他们的靠山 。 毛泽民带头捐献了妻子为他亲手缝制的夹衣 。 而在长征中 , 他只有两套衣服 。 ”张晓灵说 。

当年的红军将士 , 纷纷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衣服、被褥、水壶和其他用品 , 送给穷苦百姓 。 从黔东南的黎平县一路走到黔西北的赤水市 , 采访人员所到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中 , 都能看到群众精心保存的红军赠送物品 。

在遵义市 , 不少人知道这样的故事:当红军先遣部队夜半时分悄然攻下遵义城时 , 为了不扰民 , 战士们冒着云贵高原隆冬时节的寒冷 , 露宿在屋檐下和道路上 。 当地民众第二天早晨推开门一看 , 感叹“哪见过这样不骚扰百姓的部队!”

“所以 , 后来红军主力部队进入遵义城 , 老百姓几千人自发摆起香案迎接红军!”遵义市红色文化专家黄先荣说 , “红军不但对群众秋毫不犯 , 还打土豪、分田地 , 打开地主的盐仓分给百姓 。 ”

长征途中出版的《红星报》 , 刊登了《仁怀工农慰劳红军》的新闻——红军进到仁怀县城时 , 仁怀的劳苦群众派出了代表50人 , 其中一半是工人 , 抬了肥猪3只 , 茅台酒一大坛 , 送到总政治部慰劳红军 。 他们说:红军在遵义、桐梓的一切事情 , 我们都很清楚 , 红军是保护干人的军队 , 不拉夫、不派捐、不杀人放火、公买公卖 , 打土豪分田地……总政治部派了代表答谢了他们的慰劳 , 并详细说明了红军的主张 , 随即把肥猪烧酒连同打土豪得来的东西 , 分发给当地群众 , 并抚慰被国民党飞机轰炸的百姓 , 欢声雷动 。

新闻中提到的“干人” , 在当时指赤贫如洗的人 。 这张报纸的影印件 , 目前在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里展示 。 该陈列馆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红军三渡赤水渡口处 。

贵州多山 , “九山半水半分地” , 既有直上云天的崇山峻岭 , 也有深陷地表的峡谷沟壑 。 长征中的红军 , 每一步都是“万仞山 , 路难行” 。 正是有了当地百姓的大力帮助 , 红军才渡过赤水河 , 踏过万仞山 , 走上了胜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