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说到郑和下西洋却没有发展殖民地 , 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
就郑和下西洋本身来讲 , 绝对是身为中国人值得骄傲、却又感到非常惋惜的事情 。
骄傲的是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 郑和宝船队代表了当时航运、造船、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最高技术 , 后世欧洲航海家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 后世的葡萄牙人便是顺着郑和的航线来到了远东 。
惋惜的是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船队却没有像葡萄牙、英国一样去开发殖民地 , 建立起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 反而被评价与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擦肩而过 。 如果当初建立起海外殖民地 , 第一个建立全球性殖民帝国的可能就是大明朝了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局面呢?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以曾经建立起全球性殖民帝国的葡萄牙为例 。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 , 葡萄牙经济支柱还是捕鱼业和农业 , 资源贫瘠 ,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有点余粮可以拿到市场上卖 , 饿不死发不了财那种 , 真正刺激葡萄牙的 , 是财富 , 站在财富顶点的 , 便是香料 。
当时的欧洲人不爱洗澡 , 不讲卫生 , 而且喜欢随地倾倒排泄物 , 想象一下 , 欧洲街头巷尾屎尿横流的场景 , 那酸爽就别提了;再想象一下一个人几个月甚至几年不洗澡 , 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 , 各种味道混杂 , 想好好吃饭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再者欧洲的畜牧业比农耕发达 , 肉食、奶制品是非常重要的主食 , 但是肉制品非常容易腐坏 , 风干、烟熏、盐腌是最常见的办法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各色香料
这时候就需要香料了 , 香料并不能很好延长保质期 , 主要是为了提供特殊的风味 , 咸鱼腌肉味道恶劣 , 需要香料来激发人的食欲 , 同时香料刺激的味道可以很好得掩盖掉人身上那股子酸爽的味道 , 因此香料在欧洲大受欢迎 , 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
随着香料不断受追捧 , 除了单纯的调味品之外 , 已经开始上升到了财富和身份地位的高度 , 香料 , 就是财富 , 可以当古董一样进行收藏 , 甚至是一种炫富手段 。
圣伊西多尔写道:“爱奥尼亚海的波涛传送着阿拉伯圣坛和印度河散发的馨香 , 肉桂、没药、印度叶和桂皮 , 香脂、熏香、菖蒲和安纳托利亚的番红花 , 那是君王显贵、富者豪宅香料柜中的储物 。 ”
14世纪初 , 法王查理四世的遗孀珍妮的橱柜中存有大量香料:6磅胡椒、13.5磅肉桂、5磅“天堂的谷物”、3.5磅丁香、1.25磅番红花、0.5磅长胡椒、少量肉豆蔻皮和23.5磅生姜 。
14世纪末 , 法国的海吕厄先生的婚礼筹划书中写道 , 负责厨房事务的人应与厨师一起监督香料的购买、运送和保存 , 把香料锁在一个橱柜中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香料船
此外 , 如果债主愿意免除债务人的欠款 , 用香料之火烧掉借据是一种风气 , 也是一种炫富的手段 。 15世纪初 , 伦敦市长为了讨好其债务人英王亨利五世 , 在用肉桂和丁香点燃的火上烧掉了国王的欠条 。
1530年 , 查理五世到奥格斯堡看望其债主雅各布福格尔 , 这位银行家在用肉桂点燃的炉火中烧掉了皇帝的借据 , 而烧掉借据所用的肉桂的价格比那些债务的数额还高 。
即便是在中国 , 香料一样可以算是奢侈品 。 唐朝宰相元载被治罪抄家时 , 从家中抄出八百石胡椒 , “籍其家 , 钟乳五百两 , 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 , 胡椒至八百石 , 它物称是 。 ”唐唐宰相 , 居然囤积了一家人一辈子都吃不完的胡椒 , 恐怕是拿胡椒当黄金了吧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寻找香料之路
造成香料价格昂贵的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地理和人为 。
欧洲本土并不是不产香料 , 比如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等 , 在西餐的应用非常广泛 , 就近就有产自地中海地区的芫荽(也就是香菜)、埃及的孜然、希腊的藏红花 。
但是偏偏他们钟爱的丁香、豆蔻、胡椒、桂皮、姜等却全部都要从海外进口 , 在当时人驮马拉的运输条件下 , 要从千里迢迢之外的东方将香料运到欧洲 , 一路要躲避各种自然灾害 , 要防止香料淋雨受潮 , 其中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香料贸易港口
人为来说就更简单了 , 人首先要从西方带货前往东方 , 到东方换成当地钱币之后再购买足够的香料返程 , 来回需要经过数十个国家和部落 , 要交关税 , 要交过路费 , 要雇佣安保防备抢劫 , 有时候跑一趟还得亏本 , 这更使得香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不断增加 。
为了给涨价提供更加充分的理由 , 他们还大肆夸张香料的采集难度 , 比如说胡椒树上都是尖刺 , 地上爬满了毒蛇 , 各种艰辛简直堪比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 , 反正当地许多人这辈子都不会去东方 , 不可能知道当地事情 。
但是香料的高额利润仍然不断刺激人去参与到这项贸易中去 , 一旦参与的人多了 , 香料的价格就会乱套 , 为了维持价格和利润 , 垄断顺应而生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繁华的威尼斯
很快 , 意大利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与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良好关系 , 垄断了西方香料贸易 。
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 , 热那亚人被踢出香料贸易 , 威尼斯人一家独大 , 香料价格飞涨到连一些小贵族都消费不起的程度 , 可威尼斯人不在乎 , 爱要不要 , 不要拉倒 , 有的是人买 。
威尼斯人一家独大 , 在香料贸易上赚得盆满钵满 , 可把葡萄牙人眼红坏了 。
坐视邻居发大财的事情恐怕谁都做不到 , 葡萄牙人离地中海不算远 , 过一个直布罗陀海峡就进去了 , 但是地中海航线被威尼斯人把持 , 葡萄牙人插不上手 , 他们需要开辟一条直达东方的新航线 , 幸好跟威尼斯人有仇的热那亚人伸出了援手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瓦斯科·达·伽马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 , 瓦斯科·达·伽马率船从里斯本出发 , 开辟了历史上第一条欧亚航线 , 来自亚洲的香料开始从海路不断进入葡萄牙 。
1502年 , 达·迦马第二次远航印度 , 迫使科钦、坎那诺尔、奎隆签订协议 , 以固定价格收购香料 。 此后 , 葡萄牙的香料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
1504年 , 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 , 威尼斯人的市场瞬间被葡萄牙人瓜分殆尽 , 大量香料烂在仓库里 , 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
根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 , 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刚输出的胡椒年均贸易量在1496年时为1200吨 , 但是到1506年锐减为300吨 。
1513—1519年是葡萄牙香料贸易的鼎盛期 , 年均进口香料37493担 , 1518年的进口量更是多达48062担 , 达到峰值 。 香料贸易使安特卫普迅速繁荣起来 , “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城”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当时的外贸货船
对外贸易中 , 除了在当时欧洲属于高档奢侈品的香料 , 蔗糖也是极为贵重的稀罕物 。 欧洲本身不产蔗糖 , 甜菜尚未大规模推广 , 蔗糖只能进口 , 因此格外珍贵 , 被当成药品使用 , 属于高档奢侈品 , 仅仅在权贵阶层和上流社会中流传 , 普通人是无缘得见的 。
13世纪 , 著有《神学大全》的托马斯·阿奎那曾说:“禁食期间无须禁糖 , ……正如药物一样 , 糖也不会有碍禁食 。 ”在此后的500年里 , 糖被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 , 除了药用之外 , 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
对蔗糖和香料的追求 , 使得葡萄牙人不断开拓海外殖民地 , 不断进行奴隶贸易 , 并且终于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 。
即便时至今日 , 欧美人依然保持着高甜的饮食习惯 , 并且喜欢在菜肴里放上大量的香料 。
本身国内资源的贫瘠 , 对财富的追求和渴望 , 是促进欧洲国家不断参与航海、参与开拓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宝船剖面图
但是郑和下西洋的本质上就与葡萄牙不同 。
首先当时的郑和船队由明朝政府直接出资组建 , 可以说不计成本 , 郑和本人是明朝四品的“三宝太监” , 位高权重 , 与明成祖关系亲密 , 颇得明成祖朱棣的信任 。
郑和船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船队 , 两百多艘船分工明确 , 并且伴有27670名船员 , 其中大多为职业军人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郑和船队的船
但是郑和船队是官办船队 , 承担更多的是皇帝给的任务 , 比如民间野史传的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不知所踪 , 有人说他下了西洋 , 图谋东山再起 , 从海上杀回大明 , 否则郑和带那么多兵马做什么 。
也有一说是为了铲除匪患 。 败给朱元璋之后 , 张士诚旧部难逃、还有部分蒙古的遗老遗少勾结倭寇做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 , 郑和此番下西洋是为了剿灭这些动乱分子 。
还有一种说法便是这支船队的目的是去宣扬国威的 , 同时也是为了震慑那些可能或者想要收留朱允炆、跟蒙古亲密的国家 。
当然 , 就算郑和自己想搞殖民地 , 但是这么公然违背圣意的事情同行的两万多将官也不一定会同意 。 而且当时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已经开始对掐 , 难保将官中有人会回朝跟朱棣告黑状 , 说郑和在海外搞殖民地想拥兵自重 。 一旦皇帝起疑心 , 那可是十张嘴都说不清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明太祖画像
其次 , 明太祖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 , 对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态度 , 并在《皇明祖训》中开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 , 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 , 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威迫去建立一个霸权社会 , 用殖民的方式去掠夺 。
并且当时对于明朝政府来讲 , 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要比南方更大一些 , 所以需要集中精力去对于北方蒙元余孽 。 而且还要防备国内一些大地主大商人官商勾结 , 削弱中央集权 , 海禁可以禁止民间外贸 , 断了这些人的财路 。
明初海禁严厉 , 洪武三年 , 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
洪武七年 , 撤销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
洪武十四年 , 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 , 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洪武二十三年 , 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
洪武二十七年 , 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 , 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
洪武三十年 , 再次发布命令 , 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
到了明永乐年间 ,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线 , 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 , 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明朝官员
再次 , 明朝初期国内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 明朝政府也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 , 但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不准商人穿绸纱 , 禁止农民向商人转变 , 还禁止四品以上官员入市 , 甚至连乡里都羞于与商人为伍 。 还要防备他们过分富有 , 以至于影响朝廷的统治 。
当时许多商人为了获得政治地位都热衷于买官 , 让子弟参加科举 , 使得他们更多依附于当时的统治阶级 , 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明朝的政治舞台 , 无法像欧美的资产阶级一样可以直接左右国家政策 , 甚至发动起义闹革命 。
而且受制于当时的局限性 , 许多商人赚钱之后更多是买田置地 , 修建大宅 , 而不是投资扩大生产 , 这也使得资本主义仅存于萌芽状态 , 而不能进一步壮大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明朝疆域
再者数千年封建社会统治下 , 百姓已经习惯了这种稳定有余、进取不足的节奏 , 安土重迁 , 只要能过安稳日子 , 哪里都一样;加上国内土地广阔 , 物产丰富 , 在当时可以说应有尽有 , 在国内并非混不下去 , 就算老家大灾 , 逃难到外地也可以活得下去 , 并不一定要跑到海外去 。
再说朝廷都明令禁止不让出海 , 除非真的实在混不下去 , 或者一门心思想干大买卖发财 , 才会铤而走险违抗朝廷命令干上走私的买卖 。
再者就是郑和去到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富裕文明的地方 , 用当时的话讲叫做蛮夷之邦 , 这些地方除了出产大明朝一些没有的稀罕物件之外 , 似乎并没有值得去占领作为殖民地的理由 。
而郑和开辟的新航路 , 也在历史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 极大得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大明朝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存在 , 传播着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 , 更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 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提供丰厚的历史基础 , 具有非常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
这与葡萄牙单方面血腥掠夺是完全不同的 。
与葡萄牙截然不同的命运 , 为何郑和下西洋不为明朝发展殖民地// //
嘉靖皇帝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 , 当时的明朝都透着跟欧美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也决定了当时的明朝不可能也不需要像后来的殖民者那样毫无遮掩得通过开拓殖民地进行掠夺来壮大自己 。
尽管现在看来当年这放弃的是多么好的一次制霸全球的机会 , 是与伟大的转折擦肩而过 , 但是谁又能保证当年的大明不会像葡萄牙、英国般走向土崩瓦解 , 何况 ,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治国的大智慧 。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告诉我们 , 霸权主义并不是一个国家得以传承万代的基石 , 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传承至今 , 葡萄牙、英国等日不落帝国早已是昨日黄花 , 到处挥舞胡萝卜和大棒终究不过是逞一时之快 , 终有衰亡的一天 , 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才是未来的主流 。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国花牡丹,慈禧太后与牡丹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茶叶资讯:最近涨势迅猛的六堡茶,如此与众不同
- 隆中决策: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关系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一边与日军勾结,一边高喊抗日,桂系李宗仁,唱的哪一出?
- 大意失荆州:浅谈关羽失荆州与樊城之役
-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