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魏延谋反 , 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 , 关于这一段历史 , 有不同的说法 , 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 , 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 , 死有余辜 。 更有人说 , 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 , 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

公元223年 , 刘备病逝于永安宫 , 他死后 , 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 首先是马谡被斩 , 然后是李严被废 , 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 。 魏廷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 , 多次委以重担 。 关于魏延谋反 , 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绘 , 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 , 因而谋反也在意料之中 。 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 , 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廷谋反有什么关系?魏延谋反为什么会触及到诸葛亮呢?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

公元234年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 最终因积劳成疾 , 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 据《三国志·魏廷传》的记载 , 临终前 , 诸葛亮召开了一个机密的榻前会议 , 参与会议的有杨仪、姜维、费祎等人 , 诸葛亮遗命.他死之后 , 不要继续北伐了 , 全部撤回蜀国 , 撤离的时分 , 让魏廷断后 , 姜维次之 。 并且说:“若延或不从命 , 军便自发 。 ”意即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 , 你们不要管他 , 军队本人开拔 。 做了这个布置后 , 诸葛亮就病故了 。 费祎向魏延传达了丞相的命令 , 果真魏延一听就跳起来:“让我断后?不对吧 。 丞相逝世了 , 可我魏廷还活着 , 还能够率领部队继续北伐 , 为什么由于一个人死了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搁了?再说 , 我魏廷凭什么要给杨仪断后?”坚持要跟费祎继续部署北伐 , 费祎借口要去劝说杨仪 , 跳上马 , 掉头就跑 。

魏延才知不该放走费祎 , 赶快派探子去刺探 , 探子报杨仪准备依照诸葛亮的部署 , 先带着部队撤回成都 。 魏延怒火万丈:你撤我也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南撤 , 而且还走一路烧一路 , 把桥、路都给毁了 , 不断撤到了南谷口 。 杨仪带着部队往回撤的途中 , 发现路桥都被破坏了 , 两个人的积怨更深 , 于是都上书朝廷告对方谋反 。

一日之中 , 羽檄交至 , 两封告状信前后送到了刘禅的御前 。 刘禅看不明白 , 就把董允、蒋琬找来磋商:到底谁反了?董允和蒋琬说:“陛下 , 臣等敢担保 , 杨仪是不会谋反的 , 而魏廷谋不谋反 , 不好说 。 ”于是 , 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北上拦截魏廷 , 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 , 去追击魏廷 , 两路军队把魏延堵在南谷口 。 魏廷带着几个心腹逃到汉中 , 被马岱所杀 。 马岱杀了魏延以后 , 把魏廷的首级送到杨仪的面前 , 杨仪把魏廷的脑袋扔到地上 , 用脚踩 , 然后诛杀魏延三族 。

为什么说无缘无故呢?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 既然诸葛丞相下令魏延断后 , 就该服从 , 怎能擅自行动 , 挥师南下呢?是撤回成都还是想回去推翻蜀汉政权呢?百口莫辩 。 而且为什么要断掉杨仪的路?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魏廷谋反 , 为避免杨仪救驾才破坏沿途的路桥 。 所以魏延被诬无缘无故 。

不合逻辑是说以魏廷当时的才能、实力缺乏以自立山头称王称帝 , 他要造反只要一条出路就是投诚曹魏 , 假如他要投诚曹魏的话 , 应该就近投诚 , 没有理由南下 。 所以陈寿就揣测 , 魏廷的本意不是去投诚曹魏 , 而是想诛杀杨仪 。 以魏廷当时的位置、声威、功劳 , 假如杀了杨仪 , 接诸葛亮班的应该就是本人:这样就能够继续北伐了 。 据此能够判别 , 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 , 是内江 , 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 。

杨仪撤回成都后十分自得 , 他以为他把丞相留下来的军队平安地带回来了 , 还除掉反贼魏延 , 劳而无功 , 应该给他加官进爵 。 但是接替诸葛亮职务的是资历比他浅的蒋琬 , 杨仪被闲置起来 , 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军队 , 所以他怨言满腹 , 费祎去抚慰他 , 杨仪就大发怨言 , 说:“早晓得这样的话 , 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一块儿造反算了 。 ”费祎将此话照实报告给朝廷 , 朝廷就把杨仪而已官 。 杨仪却还不安分 , 在放逐的中央还是继续发怨言 , 诽谤朝廷最终自杀身亡 。 所以杨仪和魏廷内江的结果是两全其美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

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义务呢?

历史学家的见地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义务 , 杨仪出于个人的恩怨 , 杀了蜀国一员大将.他的罪比魏廷的罪还大 。 况且魏廷毕竟为蜀汉政权立下丰功伟绩 , 有大功无大错 , 蒙大冤遭大诬 , 何至诛灭三族?量刑如此之重完整是杨仪的缘由 。 可是杨仪也冤枉 , 杨仪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撤离 。

那么 , 是魏延的义务?依据《三国志·魏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 诸葛亮还下了一道密令给魏廷 , 让魏廷代理他的职务 , 扶丧回成都 。 义务就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 诸葛亮两道命令一下 , 不是居心要让他们内讧吗?所以就有历史学家以为 , 魏廷的冤案是诸葛亮一手筹划 。

《魏略》的说法不牢靠 , 裴松之也说“此乃敌国风闻之言” , 敌方的行动是不可信的 , 由于魏延不在诸葛亮身边 , 魏延怎样能够扶诸葛亮的灵枢往南走呢?而且《魏略》记载 , 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后 , 杨仪上疏说魏廷准备向北投诚曹魏 , 投诚曹魏往北走 , 魏廷为什么要往南行呢?因而 , 不能说诸葛亮一手筹划了这个冤案 。

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样回事 , 我们还得把视野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 ,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有人又提出说是由于诸葛亮与魏廷在军事道路上有分歧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 //

魏延曾经向诸葛亮倡议过子午谷奇谋 , 这个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应战性的北伐战略 , 跟当年韩信的暗渡陈仓没有区别 , 全都风险万分 , 但是打仗贵在出奇 , 出奇才干制胜 。 但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 诸葛亮最终却没有采用 。 北伐 , 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 。 但是他的北伐 , 正如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所言 , 是“积年无成” 。

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不可能胜利的 。 缘由有三个:曹魏非速亡之国 , 益州非进取之地 , 诸葛非将略之才 。 关于这三个缘由诸葛亮心知肚明 , 他坚持北伐是想把蜀国内部的矛盾转移到战争上 , 然后靠北伐来振奋蜀国的士气 ,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不断对他的政管理想耿耿于怀 , 不肯罢休 。 而作为蜀国后期独一的猛将魏廷 , 很可能就是他死后的北伐继承人 。

魏延是个坚持不懈的抗曹分子 , 诸葛亮料定他不会放弃北伐 , 他一定还要坚持打下去 。 而且诸葛亮很理解魏廷 , 他自高自大 , 自视很高 , 诸葛亮在世的时分 , 他总觉得不得志 , 但是碍于诸葛亮的声威 。 他也不敢胆大妄为 , 如今诸葛亮病故 , 杨仪等人哪里还镇得住魏延?没有方法 , 只能随他去了 。 由于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赶快把大军撤回成都 , 捍卫蜀汉政权 。 只要保住了蜀汉 , 未来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 , 才有希望 。 这就是诸葛亮的一片良苦用心 。 他临终时想到的就是保住蜀汉 , 但是 , 诸葛亮逝世30年后 , 蜀汉还是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