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岸,祭英烈:这是家乡的酒,离乡前你最爱喝!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湘江岸 , 祭英烈:这是家乡的酒 , 离乡前你最爱喝!
央广网8月9日消息(采访人员杨宸琇 苏文超)广西兴安县 , 盛夏的界首渡口绿树如茵 , 蝉鸣不绝 。 湘江从这里平缓流过 , 水色澄碧 。
红军后人黄建和儿子盛一壶湘江水 , 准备带回家乡 。
闽西籍红军后人黄建从800公里外的福建宁化赶来 , 带着两瓶家乡的水酒 。 他领着8岁的儿子在江边撒花祭酒 , 完后再盛上一壶湘江水 , 准备带回闽西老家 。
“这应该是他们怀念的家的味道 。 ”黄建说 , 当年出征前 , 闽西的红军在家乡喝的就是这种糯米酿造的水酒 。
界首渡口旁的三官堂 。
85年前 , 界首渡口是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的重要渡口之一 。 在渡口旁 , 有一座叫“三官堂”的古建筑 。 现如今 , 堂内的墙上依然还挂着当年的战役形势图和后人仿制的枪支、草鞋等物 。
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陈兴华告诉采访人员 , 在湘江之战最激烈的时候 , 彭德怀元帅曾在这里指挥战斗 。
三官堂内 , 陈列着后人仿制的浮桥、蓑衣等物 。
“我们不为胜利者 , 即为战败者 。 ”“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 , 向着火线上去 。 ”陈兴华指着墙上一封封语气沉重、措辞严厉的电报 , 讲述着字里行间溢出的十万火急与艰难奋战 。
但是我们眼前的湘江太平缓了!它宽不过百米 , 江面微风清波 , 不远处还有渔夫站在竹排上慢悠悠地撑杆而过 , 后面还跟着一群嘎嘎叫的野鸭 。
这就是当年血染的湘江吗?附近的乡亲告诉我们 , 是的!夏天江水清澈的时候 , 隐约还可以看得见当年红军搭浮桥渡河时打下的木桩 。
如今的湘江 , 宽不过百米 , 水色澄碧 。
今年105岁的支义青老人 , 是兴安县最年长的湘江战役见证者 。 85年过去了 , 他依然不知厌倦地拿着竹板 , 给每位来访者比划着当年是如何为渡江红军搭浮桥的 。
他念念不忘:红军在如此生死攸关的情况下 , 依然对老百姓很好 , 还给搭浮桥的船工每人每天一块银元的工钱 。
- 回忆当年炮声隆,旌旗飘扬分外红——老战士马万湘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
- 岁时节日 | 二十三糖瓜粘:甘肃西和县春节祭灶
- 馒头的来历:蜀国丞相诸葛亮以“蛮头”代替人头祭泸水
- 解密:蔡锷两次自愿督湘与松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三)
- 解密:蔡锷两次自愿督湘与松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一)
- 解密:蔡锷两次自愿督湘与松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二)
- 很多人搞错了,湘君、湘夫人其实不是夫妻,她们都是女神
- 12.13国家公祭日,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 历史700年,冬至上演非遗“三门祭冬”
- “水响”还是“水湘”?原来这与钱塘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