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之死的多种回忆 :每一种如花美眷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珍妃之死的多种回忆 :每一种如花美眷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珍妃之死的多种回忆 :每一种如花美眷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珍妃之死的多种回忆 :每一种如花美眷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

书名:《寻迹北京问年华》 作者:陆波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6月出版


珍妃之死的多种回忆 :每一种如花美眷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珍妃之死的多种回忆 :每一种如花美眷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

关于庚子年发生的“珍妃之死” , 近现代有各种记述 , 大体分为两派 。 第一种说法是“径自投井说” , 这是傲娇的清朝贵族及官方的观点 。 《清史稿》说:“二十六年 , 太后出巡 , 沉于井 。 ”意思似乎是太后等人出走紫禁城后 , 珍妃沉井自尽 。 贵族方面是载沣代表发言 , 他对珍妃畏死、长跪求免的说法嗤之以鼻 , 说高傲的珍妃绝非苟且偷生之人 。 他驳斥所谓崔太监将珍妃裹毡投井的言论 , 因为即使裹毡 , 也势必要接触“玉体” , 这与“礼”不合 。 所以高傲的珍妃只能是殉节跳井 。 罗惇曧的《庚子国变记》(发表于1912年)则说 , 当时西狩扈从过多 , 带不走的妃子被打发回娘家暂避 , 珍妃偏要跟走 , 不准 , “乃投井死” 。 也是跟随这种说法 。

但后来更多太监、宫女的回忆并非如此 , 这便是第二种说法“被强行投井说”的由来 。 证言多来自宫女太监 , 不是一人 , 也不是两人 , 而是更多 , 有名有姓的包括担任过故宫顾问的太监唐冠卿 。 1930年《故宫周刊》的“珍妃专号”有唐冠卿如下描述:

少顷 , 闻珍妃至 , 请安毕 , 并祝老祖宗吉祥 。 后曰:“现在还成话么?义和拳捣乱 , 洋人进京 , 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 , 哝哝莫辨 , 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俩跳井吧!”妃哭求恩典 , 且云未犯重大罪名 。 后曰:“不管有无罪名 , 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 , 我也下去 。 ”妃叩首哀恳 , 旋闻后呼玉桂(崔玉贵) 。 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 , 我才下去呢 。 ”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 , 已木立神痴 , 不知所措 。 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 , 继而砰然一响 , 想珍妃已堕井矣 。 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 , 尚未之知也 。

这个说法来自故宫 , 于是广泛传播 , 虽然被怀疑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

在紫禁城出版社于1992年结集出版的记述宫女何荣儿之回忆的《宫女谈往录》里 , 有对崔玉贵的造访记录 , 附会了这种说法:

就这样 , 我(崔玉贵)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 , 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 。 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 , 来世再报恩啦!”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 , 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 。 回想过去 , 很佩服25岁的珍妃 , 说出话来比刀子都锋利 , 死在临头 , 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逃跑不逃跑 , 但皇帝不应该跑!——这三句话说得多在理 , 噎得老太后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 只能耍蛮 。 在冷宫里待了三年之久的人 , 能说出这样的话 , 真是了不起 。

此外 , 其他太监宫女以及皇室后人还有各种类似版本 , 但基本不是“亲见”而是“听闻” 。 如1983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八辑)刊登唐海炘(他他拉·海炘)的文章《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 , 对上述二观点略有调整 , 说珍妃投井不是本意 , 的确是慈禧命崔玉贵执行 , 珍妃倔强 , 不让阉人近身 , 就自己跳井了 。

归结而论 , 上述几种观点对凶手是崔玉贵没有太大争议 , 区别只在于珍妃被投井时是恐惧筛糠还是倔强嘴硬?我倒倾向于她是死硬骨头不服输的主儿 , 这也符合她的人生经历:在宫中历练11年 , 总还是煮不熟熬不烂 , 没学会真服软 , 与老太后鸡蛋碰石头 , 最终香消玉殒丢了命 。

后来发生的事没有异议 。 一年后 , 西狩的慈禧回宫 , 便命珍妃娘家人把尸体打捞上来 。 泡了一年多 , 尸首胀撑住了井壁 , 娘家人含泪烧香求佛 , 才终于把尸首捞了上来 , 草草下葬到恩济庄一带 。

这条人命让慈禧内心多少有些不安 , 便拿崔玉贵这倒霉催的替罪羊开刀:当年说的是气话 , 没让你真给推下井啊!轰出宫!但这处罚是象征性的 , 因为崔玉贵当时是二总管太监 , 授三品衔 , 只是削了他二总管的职 。 另一层 , 他是桂祥的干儿子 , 也就是隆裕的干兄弟 , 有人撑腰 。 所以 , 出了宫他先回到原来送他进宫的庆王府 , 没过多久 , 又蔫不出溜回宫了 , 照样慈禧近前侍候 , 直到慈禧1908年死后出宫 , 在蓝靛厂立马关帝庙买地600亩养老 。 1925年他因疽发背死于庙内 , 这病今天西医叫“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 , 清廷遗老如果知道肯定嗤之以鼻:“碰了珍妃玉体 , 现报应!”

珍妃死后恢复了名誉 , 皇室给她的盖棺定论为:“上年京师之变 , 仓猝之中 , 珍妃扈从不及 , 即于宫闱殉难 , 洵属节烈可嘉 , 恩著追赠贵妃位号 , 以示褒恤 。 ”光绪驾崩后 , “移祔崇陵 , 追进尊封” 。 最终 , 珍妃总算被移到与她相爱的皇帝近旁 。

珍妃的同父异母姐姐瑾妃 , 生于中秋满月之日 , 被公认为持守谨慎、敦厚无争、秉性温柔的好好胖娘娘 , 好吃 , 喜美食 , 臣子们都喜欢她赏的饭 , 她还是今天依然存在的北京老字号“天福号”的主顾 。 她的命运与隆裕皇后类似 , 不见爱于光绪皇帝 , 便将大把的闲暇用来绘画写字 , 研究美食 。 至于她与妹妹珍妃的关系 , 恐怕只是内心牵挂而已 , 因为即使在珍妃得宠的那些年 , 她们也是各自居住 , 鲜有来往 。

珍妃遗体被打捞出来后 , 她在贞顺门里珍妃井旁立了个小灵堂 , 书“怀远堂”匾额 , 灵堂正中悬挂“精卫通诚”横幅 , 供奉“珍贵妃之神位”的神牌 。 她将妹妹比作“精卫” , 佩服其勇敢精神 。 而同时 , 她也羡慕妹妹虽然一生短暂 , 却拥有与光绪皇帝的坚贞爱情 , 而这 , 是她从15岁入宫到51岁离世都遥不可及的 。 平生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女人 , 是怎样的落寞神伤 。

然而 , 面若乐佛的胖娘娘也不是好惹的 。 隆裕皇后离世后 , 瑾妃的地位便是最高 , 统摄后宫 。 于是她也学慈禧 , 令小皇帝溥仪认其为额娘 , 学着样儿做老太后 。 结果有一次 , 不知何故溥仪顶撞了她的管教 , 她就把溥仪的祖母及亲娘从醇亲王府召到宫中严厉斥责 。 溥仪的亲娘乃荣禄之女 , 醇亲王之嫡福晋 , 甚至是慈禧的干女儿 , 一贯傲视群芳 , 哪里受过如此辱骂 , 而且是被一个一直如影子般在宫中游荡的他他拉氏深责!

这位瓜尔佳氏顿觉羞愧难当 , 回到府里便吞鸦片自尽 。 吞鸦片并不是马上死的 , 她便在府内到处溜达 , 面目可怖 , 见到溥仪四弟溥任便大声道:“记住 , 你哥哥是大清皇帝 , 你可得为额娘争气 , 长大了帮你哥哥!”(参见溥任《醇亲王府的回忆》)

瑾妃这时候已尊为端康皇贵妃 , 大概也不能理解她以为还是自己好友的瓜尔佳氏因其呵责而离世 。 这件事也可以看出 , 那个年代的女性 , 命似薄纸 , 哪怕是皇帝妃、亲王福晋 , 一念间 , 轻轻易易就决绝离世 。

珍妃来到这个世界 , 是浮华一梦 , 是水中花 , 是镜中月 , 只有惊鸿一瞥 , 连所谓存世的两张照片都不真实 。 虽然在《清宫秘史》这样的影片中 , 她被彰显得有政治大义 , 支持皇帝改良 , 但并无实证 , 难免有被美化、虚构与拔高之嫌 。

而珍妃姐姐瑾妃的一生 , 自始至终黯淡无光 。 好不容易熬走了皇帝 , 熬走了老太后 , 却又不经意害死了瓜尔佳氏 , 被后人所诟病 。

每一种如花美眷 , 都有一种难熬的似水流年 。 后宫的女人 , 并不能做她自己 , 只有随时接受命运的诏令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