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王黎明

第559期

榔桥镇位于泾县东南部 , 东与宁国板桥相临 , 南与旌德三溪镇接壤 , 西与本县茂林镇相依 , 北与本县城关镇相接 。 东西部为黄山余脉 , 大山连绵 , 南北向为河谷盆地 , 土壤肥沃 , 雨水充沛 , 光照充足 , 历史上是水稻、蚕桑主产地 , 山区富有茶叶、竹木柴炭等丰富的资源 , 另有徽水河由南向北穿越 , 形成四十余公里徽水河峡谷带 。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

01 太平天国战争前区域基本情况

这里有五十余个大小村落 , 多家族聚居 , 其中朱、胡、洪、郑、汪为五大望族 , 朱氏为最 。 他们都是宋元年间从古徽州移入本地 , 看重这里山环水绕的风水环境 , 他们带来了重文兴教、耕读起家的家族文化 。 到明朝初人口得到快速发展 , 因人多地少难以承载人口的增长 , 一部分人口向周边区域迁移、扩展 。

明朝中期为生计所迫 , 当地人开始由耕读向经商转化 , 把当地优质丰富的蚕桑、茶叶和竹木柴炭资源远销到长江中下游和江浙各大市场 , 把东南沿海的生活日用品运回本地销售 , 繁荣了本地市场 , 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快速积累 。 他们在长江中下游汉口、江西、湖南、南京、江浙等地挖到了第一桶金后 , 回家乡建设成片的豪宅、办教育、修祖坟、建宗祠、立义仓、行善事、修桥铺路 , 有不少大户把济人、修路等善事做到了周边几个省 。

到清朝道光年间达到了鼎盛 , 据胡朴安《泾县乡土记》记载:泾东朱氏族大 , 纵横数十里 , 人口数万 。

02 太平天国战争的灾难

咸丰四年(1854)开始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太平天国战争 , 朝廷腐败、八旗无能 , 朝廷命各大臣回乡组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 把平民百姓推向了太平军的对立面和战争的前沿 。 前后十三年的战乱 , 将原本富饶、人口稠密的榔桥变成了人间的地狱 , 人们纷纷外出躲避战乱 。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

经过清军、团练与太平军长期的拉锯战 , 死于战乱的包括战死、饿死和病死的大约2万人 , 外出逃避战乱的大约3万人 , 造成当地大片田地荒废 , 十室九空 , 仅剩下不到一万人口 。 经过旅居外地商人为家乡捐资救灾和几年的战后恢复 , 约有1万外出的人员逐步返回老家 , 到同治末年(1875)当地常住人口大约2万人左右 。

03 移民风波的经过

由于当地人口的急剧减少 , 榔桥到处是荒草萋萋、白骨森森 , 原本山川秀丽的景象不复存在 。 在朝廷要求实行“召垦升科”政策后 , 于是出现了“一担箩筐下江南”的湖北人 , 沿着青弋江经徽水河落户于榔桥区域 。 开始几年外来人口不多 , 主要是来帮助当地人打短工、挖茶地、承租农田和开垦荒地 。 溪头胡再生听以前老人说:“在东乡的湖北人 , 早期与本籍人相处尚睦 , 后因大量的湖北人涌入本地 , 人口繁衍 , 到光绪十几年 , 累计达到万人以上 , 再加上由于部分本地人回来讨要自己的财产 , 纠纷便不断增多 , 土客矛盾冲突不断增多 。 ”光绪九年(1883)七月 , 泾县县衙不得不发布告示 , 以使“主客相安 , 永泯诈虞” 。

唐村唐寅生老人听长辈说:“乌溪有叶姓村民种植豆角 , 经常被湖北人强行采摘 , 主人设法把事情反映到当地大姓叶支谱处 , 叶支谱大怒 , 让手下人去打 , 结果失手将一人当场打死 , 为此叶支谱被告到县衙门吃了官司 。 ”随着湖北移民在本地势力的增大 , 再次给本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威胁 , 也成为各宗族维护家族利益的头等大事 。 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着“天上九头鸟 , 地下湖北佬”“牢里无罪人、床上无病人、隔壁没有湖北人 , 就是快呼人” 。 这话虽说难听 , 却也反映当时的地方实情 。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

黄田朱永龙老人听长辈说:“当时黄田朱守谟(字子典)革职在家 , 因他在外面见过大世面 , 各宗族长老们认为他有能力处理好此事 , 因此一致推举朱子典出面处理 。 为保榔桥一方平安 , 朱子典明知道这事难办 , 硬是冒着吃官司和倾家荡产的风险担当此事 。 在朱氏八甲支祠召集各族长老会议 , 商讨对策 。 ”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各族按大小抽派得力的青壮年组成地方武装 , 逐村逐户通知 , 限期将湖北佬由南西北三方往东边人口稀少的九里岭山区驱赶 。

胡再生听老人说:“朱子典对湖北人说:‘你们从湖北带来的东西全部带走 , 本地的东西全部留下 , 不准带走一草一木’ 。 ”为了做到一次性清理到位 , 生孩没有满月的产妇也得抬走 。 经过各族上下几个月的努力 , 湖北移民全部被迁移到汀溪乡九里岭 。 从此 , 湖北移民以帮工、开垦和手工业为生 , 逐步安居乐业 , 直到今天汀溪乡大多数人说的都是一口湖北口音 , 很多移民后代都说他们祖上是被朱子典赶到这里来的 。 经过三四代人之后 , 人们也慢慢淡化了此事 。

湖北人赶走了 , 当地虽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但朱子典却惹大事了 。

04 湖北人状告朱子典

唐寅生老人说:事后 , 湖北人于光绪十八年(1892)联名将朱子典告到朝廷 , 告其聚众武装驱赶移民 , 公开违抗朝廷召垦升科的政策 。 这事可就大了 , 随后官府在泾县县城张贴告示 , 捉拿朱子典 , 子典此时正在县城内 , 得知此消息跳城墙而逃 , 到无为县入住一客栈 。 整天愁眉苦脸 , 不停地来回踱步 。 此时店内有一老头看到朱子典这模样 , 就问他有什么心事 , 子典就说:“我为保一方平安遇到麻烦事了 , 想来找一位外号叫黑狗血的刀笔先生帮忙 。 ”那老头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 ”朱子典眼前一亮 , 就向他讲明了事情的经过 , 请他帮助书写答辩状 , 呈述湖北人在本地的所作所为 , 自己被大家推举出来牵头处理此事 , 也是为了维护地方平安 , 不得已而为之 。

朱永龙老人说:“朱子典拿着这份答辩状赶往京城找到李鸿章 , 把情况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 李鸿章没等朱子典把话说完 , 就大发雷霆 , 把朱子典骂得狗血喷头 , 赶出了门 。 李身边的人问朱子典此事李鸿章怎么说 , 朱子典说被李鸿章骂出来了 , 那人笑着说:只要是被骂出来的你就没事了 , 要是对你笑那就麻烦大了 。 ”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泾县东乡榔桥区域移民风波// //

李鸿章致书与巡抚沈葆桢为其说情 , 书曰:“兹据该道同县绅士呈具说帖 , 详叙案由 , 乞为辩枉 。 该道夙有才器 , 台、闽被参之案固由自取 , 平日居乡 , 并未闻有别项劣迹 。 至其族中之事 , 据情理处 , 即或主持太过 , 尚与武断乡曲不同 , 竟被列诉多端 , 架空诬陷 , 既经该县正绅出为辨析 , 未便抑不以闻 。 兹将原件钞呈察览 , 尚祈酌核办理 , 俾曲直得以分明 , 实为地方之幸 。 ”

这场官司虽然平息了 , 但朱子典差点把家产也荡光了 。

(本文原载宣城市政协编《宣城移民记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