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落笔,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李鸿章一落笔 , 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1

1901年9月7日 ,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下签下自己的名字时 , 已经重病在身 , 眼睛视物艰难 。 签完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最扎心的不平等条约两个月后 , 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在北京去世 。

自甲午战败、签完《马关条约》之后 , 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李鸿章就被慈禧投置闲散 , 发配去遥远的广州当了几年两广总督 。 祸兮福兮 , 远离帝都是非地的李鸿章 , 也就远离了戊戌政变这一潭浑水 。

戊戌政变虽然失败 , 但列强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光绪、否定慈禧 , 这让掌权三十多年的西太后很上火 。 如果不是英国和日本 , 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乱党头子早就被一刀咔嚓了事 。 愤恨的情绪不但存在于康梁心中 , 也同样在慈禧身上发酵 。 所以当1900年义和团起事攻击洋人时 , 慈禧从内心来说是相当痛快的 。


李鸿章一落笔,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李鸿章一落笔 , 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

以载漪为首的一拨满族重臣 , 对慈禧的心意一清二楚 。 此时不顺领导的意图行事 , 更待何时?于是天天对慈禧进言“拳民可用” , 同时打压建议压制义和团的官僚 , 于是居于深宫之中的妇人终于决定一战 。 1900年6月21日 , 清廷向英美法德俄日等十一国宣战 , 与当时世界上的所有强国为敌 。

宣战诏书一发 , 李鸿章第一个跳出来不同意 。 他宣称诏书是奸臣小人的“矫诏” , 拒不执行 。 同时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等联合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共识 , 与列强井水不犯河水 。 这些人甚至商定:一旦慈禧和光绪被列强咔嚓掉 , 就马上翻身成立共和国 , 以李鸿章为第一任总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 。

战事吃紧 , 慈禧召李鸿章迅速北上筹划 。 7月17日从广州启程时 , 干了几十年外交的李鸿章就对下属预言:七八月之交 , 北京必然不保 , 而皇室将西迁 。 至于之后 , 则必然面临列强“剿匪惩凶赔费”的空前勒索 。 唯一庆幸的 , 就是山东、江南、上海一带得以保全 , 八国联军上不足以亡中国 。

李鸿章眼光极准:1900年8月15日 , 在紫禁城中听闻联军进城的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 , 一路奔向西安 , 美其名曰“西狩” 。

2

慈禧借助义和拳打击洋人的策略 , 在八国联军的枪炮下一败涂地 。 八国联军屠杀抢劫强奸告一段落之后 , 开始坐下来准备撕逼了 , 看怎么能从中国捞到最大的一笔——而且各方都能同意 。 至于清廷代表奕劻和李鸿章 , 根本就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

一开始 , 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是极力要惩治慈禧的 , 作为挑起庚子之变的罪魁祸首 , 理应第一时间受罚——但是——但是列强经过仔细考虑 , 觉得保留慈禧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 不追究慈禧的责任 , 把这个女人从惩凶名单上划掉 , 列强的要求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

躲到西安的慈禧一直过得提心吊胆 , 生怕列强穷追猛打一路向西 。 如今得知议和大纲十二条里没自己的事 , “喜过望 , 诏报奕劻、鸿章尽如约 。 ” 只要不下课 , 什么都可以答应 。

1901年2月14日 , 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自责之诏”:“今兹议约 ,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 , 念列邦之见谅 , 疾愚暴之无知 , 事后追思 , 惭愤交集 。 ”慈禧命令奕劻李鸿章根据议和大纲 , 与列强详谈善后条约 , 以便“量中华之物力 , 结与国之欢心 。 ”


李鸿章一落笔,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李鸿章一落笔 , 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

不割让土地 , 那不是列强不想 , 而是只有俄国想 。 俄国本来想借此良机 , 把东北三省全部纳入沙俄版图 , 但英国不答应 , 还拉上了同样不答应的日本一起向俄国施压 , 结果俄国虽然有法国作盟友 , 但也只能悻悻放弃占地的梦想 。

德国此时正在全球跟英法争夺殖民地 , 所以特别主张对清政府采取最严厉的惩罚手段 , 借此扩大在远东的势力 。 美国基本是站在英日一边的 , 主张还是要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贸易份额为主要考量 。

列强各自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 , 明争暗斗博弈不休 , 经过五个月的撕逼 , 终于在两点上达成了一致:

一 惩凶 。 作为此时名义上的世界第一强国 , 英国是主张惩凶最坚定的 。 英国人赫德讲得很清楚:“自此以往 , 此种(反抗)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 。 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 , 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 。 ”为了彻底打压中国人的反抗意志 , 列强一致同意以最彻底的手段 , 惩处此次敢于对抗列强的清廷官民 。

慈禧此时只求自身平安 , 哪管下面死活 。 辛丑一开年 , 就在兰州处斩了当初的主战派山西巡抚毓贤 , 在山西赐死庄王载勋 。 至于主战派大头目端王载漪 , 本来自以为必死无疑 , 结果接到发配新疆的命令后大喜 , 当天就收拾东西出发 , 唯恐列强又改变主意、派人来追他的首级 。

二 赔款 。 跟惩凶相反 , 没有捞到土地的俄国是要求赔款最从严的 , 而英国则主张“宽大” 。 德国也支持俄国 , 因为准备拿一笔巨款来建设海军 , 跟海上霸主英国掰掰手腕 。 英美日则反对 , 担心一次索取太过分从而“杀死下金蛋的母鸡” 。

此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不足9000万两白银 , 每年支出在1亿100万两以上 , 在1千万白银的财政基础上还要赔款 , 搞不好就要直接弄断气 。 经过精心算计 , 列强最后把赔款订为4亿5千万两白银 , 每个中国人平均一人一两 。 从八十老翁到襁褓婴儿 , 谁也别想幸免 。

3

议和时 , 在中国执掌海关总税务司大权近四十年的英国人赫德曾估计 , 赔款不致于超过3亿4千万两白银 , 而且“即便这个数目中国也难于支付” 。 最后的结果却是算上利息和地方赔款 , 中国在今后三十九年里的赔款总额要超过10亿两白银 。

所以沙俄外相拉姆斯道夫志得意满地表示 , “1900年的对华作战 , 为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 ”而慈禧的感想呢——钱是多了一点 , 然而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还 。


李鸿章一落笔,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李鸿章一落笔 , 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

要还钱 , 就要开源节流 。 开源 , 就是收税加摊派;节流 , 就是降工资 。

辛丑条约一签 , 户部很快以最佳效率制定了“减出款、增收款凑偿”的各项敛财办法 。 首先一来先裁减满汉军队的军费军饷 , 然后把各省的俸饷、漕折、部分关税一并归用 , 再有就是增收地税、丁税、印花税 , 开办房捐等等 。 每个省都接到了财政摊派 , 像江苏四川这样的富省每年250万两、220万两 , 像贵州这样的穷省减是要减、免是不可能的 , 每年至少也要20万两 。

慈禧刚刚回到北京 , 就下了死命令 , “此次赔款载在约章 , 必须如期筹偿 , 万不可稍涉迟延、致失大信 。 ”“按期应付 , 不准丝毫短欠 , 致生枝节 。 倘或因循贻误 , 定惟该将军督抚是问 。 ”

只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到 ,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腐败制度下 , 再穷不能穷官员 。 将军督抚们的年收入何尝会因此少一星半点?羊毛既然出在羊身上 , 最终被盘剥的还不是市井小民们 。 整个中国由此陷入经济的恶性循环:巨额赔款使中国农村破产衰败的趋势陡然加剧 , 农民没有购买力 , 民族工商业就没法起来 。 失去谋生途径的农民变成游民 , 枯竭的所谓现代工业又没法吸纳他们 , 社会矛盾不尖锐都不可能 。

社会人心的反向 , 孙中山对此感受最深 。 他说1895年兴中会在广州起义时 , 举国上下都视革命者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 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 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庚子事变之后 , 清廷的所谓公信力已经扫地无余 , 生计艰难的国民们越来越趋向革命 , 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

甲午战败之后 , 社会中上层的趋向是“尊王变法”、底层的趋向是“扶清灭洋” 。 经过义和团之后 , 口号变成了“革命排满”、“建立民国” 。 辛丑条约之后 , 李鸿章张之洞荣禄慈禧等权势人物纷纷死掉 , 新上台的溥仪及清朝权贵根本无力填补权力真空 。 所以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响 , 清政府就垮台了 。

垮台归垮台 , 赔款却一直到1938年、日军已经占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都还在还 , 最终给出去6亿6千4百多万两白银 。 美国算是思虑最深远的了 , 用庚子赔款建了一所清华大学 , 又用赔款设置了赴美奖学金 , 成就了胡适、赵元任、闻一多、竺可桢、茅以升等一批民国知识分子 。 令人丧气的是 , 假如当时清政府一分赔款不付 , 最终也未必有清华和胡适 。


李鸿章一落笔,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李鸿章一落笔 , 清政府就挨了最扎心一刀// //

所以李鸿章自诩为“大清裱糊匠” , 殚尽竭虑缝缝补补一辈子 , 终究还是亲手给这栋风雨飘摇的房子 , 埋下一颗为期十年的定时炸弹 。 他这样经历中国数千年来从未有过之巨变的大人物 , 终于以大清一等肃毅伯的身份 , 用一个“肃”字的画押签完了一生中最耻辱的条约 。 当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落笔惊风雨的那一刻 , 刺向晚清的最扎心一刀也见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