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簃”之由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寄簃”之由来


“寄簃”之由来

“寄簃”之由来// //

沈厚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沈家本 , 被誉为中国法制现代化之父 , 这位法学家也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 。

其曾孙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 , 1983年开始艰难地推动沈家本著作的整理、研究工作 。

沈厚铎先生特撰写此专栏 , 为读者揭开学者笔下、家人眼中的沈家本 。

“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 , 所有沈家本先生的介绍 , 皆如此云 , 最多加上“又字子敦” 。 今即考察“寄簃”之由来 , 以为《品读寄簃公》之开篇 。

古今文人雅士 , 多于名外取字、号 。 名为家长所赐 , 自幼有之;字为弱冠而取 , 多为父母为之 , 或自取之亦需家长辈允准 。 字之取义 , 常以释名 , 多与名之字义相表里 。 沈家本先生字子惇 , 取自《尚书·武成》:“惇信明义 。 ”即言立家之本 , 以惇厚仁亲、诚信明义为宗 。

这个字 , 是沈家本先生自取征得父亲同意 , 还是父亲所赐不得而知 , 但沈家本先生的一生的确践行了“惇厚仁亲、诚信明义”的立家之本 。 而父亲沈丙莹所传“家承仁厚”的世家辈分的排字 , 也正是这一宗旨的延续 , 可见笔者高祖菁士公沈丙莹之良苦用心 。

号者 , 名与字之外的一个称呼 , 并非人人必有 。 《周礼·春官·大祝》曰:“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 ”自取之号 , 称自号;他人所赠则为尊号、雅号 。 古人取号 , 皆函寓意 , 所寓之意 , 不一而足 。 清初隐士徐树丕 , 明亡誓不侍清 , 自号“活埋庵道人” , 隐居不出 , 可谓寓意惊人者 。 当然一般自号都是尊其名、美其称 , 达其意 , 且以达意者居多 。

“寄簃”就是以号达意 。 寄者 , 托付、依靠、依托之意 。 簃者 , 《说文解字》曰:“阁边小屋 。 ”《尔雅·释器》“连谓之簃 。 ”注曰“堂楼阁边小屋 , 今呼之簃 。 ”疏曰:“簃 , 楼阁边相连小屋名也 。 ”“寄簃”就是“寄身于与楼阁相连的小屋” , 此又何意呢?

古代文人多有书斋 , 作为藏书、读书之所 。 因为文 , 所以雅 , 因为雅则需静 , 所以但凡有条件 , 即择另室 。 又需方便 , 于楼阁之侧设簃以为书斋 , 即静且雅 , 又出入方便 。

沈家本先生自幼酷爱读书 , 以致成为终生嗜好 。 我们无法知道老人儿时的读书情况 。 姑摘录几段沈家本先生的第一本日记《辛酉日记》 , 或可大致了解一下他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读书:

元旦 , 晨瑞霙普降 , 此人寿年丰之兆也 。 午皓日高升 , 此宇宙廓清之象也……于旧簏觅得《秘书廿一种》随便翻阅 。 是日阅《逸周书》一过 。

初二日 , 晴 , 天气清朗……是日阅《竹书纪年》 。

初三日 , 晴 , 大风……至大川淀 , 借得《汉魏丛书》以代樗蒲之戏 。

初五日 , 晴 。 是日阅《易林》 。

初九日 , 晴……灯下阅许雷门孝廉《鸡肋编》 , 系千字文试律也 。 每句一是 , 计二百余章 , 杰作间出 , 殊可观览 。

十一日 , 晴……晨起理六经、四书各一号 , 午临大字六十四个 , 理文理诗 , 晚阅文诗 。 自以此为程 , 如有余力 , 兼阅他书 , 弗违令 。

十二日 , 晴 。 课如昨 。

自此 , 几乎每日都记有“课如昨”“课如前”之类字样 , 可见沈家本先生对自己要求之严格 。 三月初 , 因奉父命带领全家赴贵州与父亲会合 , 才不得不中止自己定下的日课 。

有趣的是正月初七的一段日记 , 描绘了沈家本先生的爱书之情 , “人日 , 晴 。 俗传主人民安吉……念丈来 , 偕至琉璃厂一游 。 程鱼门有句云:‘势家歇马评珍玩 , 冷客摊钱问故书 。 ’颇为确切 。 余非势家 , 珍玩更雅所不喜……目故书中多不可少之书 , 检视囊箧 , 殊形羞涩 , 虽触所好 , 不敢顾问也 。 得无贻冷客笑乎?字画亦多佳者 , 朝鲜使人群游购取 , 亦能辨真赝 , 惟不惜赀耳 。 ”生动地记述了沈家本先生当时囊箧羞涩 , 虽见心爱之书 , 不敢顾问的心态 。

沈家本先生爱书、爱读书 , 从他往复贵州、湖南途中 , 滞留长沙时期的读书笔记 , 后来编成的《借书记》一书可窥一斑 。 《借书记》成书于同治四年(1865年) 。 其小序曰:“余喜书 , 暇辄手一编 。 然健忘 , 掩卷不能举一字 , 可矧也……洎入楚来 , 以道远且阻 , 书多置不携 , 惟向人借观 , 颇有荆州之难 。 因叹有书者不可不多读 , 尤不可不急读 。 ‘姑待’二字误人不少 , 慎无招笑于青蟫也 。 闲取所借读书 , 摭具大旨 , 以存崖略 , 且以见举目无书之窘云 。 爱日簃侍者戏题 。 ”寄簃公爱书爱读书之情跃然纸上 。

《借书记》后记是这样写的:

“右记一册 , 起壬戌 , 时浮寓星沙 , 讫乙丑之冬 , 时以应试返里 。 前后四年之中 , 所见悉具于此……子夏氏曰:‘日知其所无 , 月无忘其所能 , 可谓好学也已 。 ’曩哲遗训诵之 , 觉梦魂亦恶也 。 书此以志吾过 , 并以自励云 。 ”

据《借书记》所记 , 四年间所读书籍 , 计有348部书 。 以今人看 , 已十分勤奋 。 然而沈家本先生却自省己过“以自励” , 足见寄簃公爱书之甚、读书之切、责己之严 。 正因为如此 , 其对“簃”之向往 , 可谓深切 。 因此在《借书记》小序结尾处 , 用了“爱日簃侍者”署名 。 “爱日”古人解以“爱惜时日爱惜光阴” 。 《吕氏春秋·上农》就有“敬时爱日 , 至老不休”的名句 。 清代顾炎武也曾写下“伤今已抱终天恨 , 追往犹为爱日欢”的诗句 。

沈家本先生以一个爱惜时日的书屋的“侍者”自喻 , 述其心愿 , 鞭策自己 。 因嗜书而欲寄身书室 , 终以“寄簃”自号 , 而且首于给自己敬仰的姐夫潘霨的信上 。 光绪四年(1878年)十一月《日记》如此写道:“初十日 , 晴 。 作心岸书 , 交同泰 , 用‘寄簃’二字代名 。 ”

从此 , 沈家本先生就有了号“寄簃” 。 这号使我们品味出一位终生以书为伴、为我们留下近千万字的珍贵著述的法学家、经学家、史学家、诗人的大师的内心与品格 。

责编: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