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郎溪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
茆耕茹
微信版第217期
03 定埠小马灯表演形式与锣鼓合乐
小马灯演出的形式 , 总体可分为“跑阵”、“摆字”、“运马”三种 。 而这三种形式演出所用的小锣鼓 , 番头和点子花样翻新 , 各不相同 。
小马灯表演形式 , 介绍如下:
欲了解其表演形式 , 需先了解其表演中所谓的“角”与“阵” , 以及角与阵之关系 。 何谓角?二十四人的马灯队伍 , 依序连接上场 , 或分散上场表演时 , 不论其跑马前行呈直线 , 或转弯时跑直角 , 或跑S形步态 , 或分列表演 , 在队伍的先头到达某一固定位置的转角处 , 需以每两人为一组 , 依次分别在这一固定位置的转角点上 , 双方转身交岔一次后 , 继续前行 , 谓之“别拐” 。 这一别拐的位置谓之角 。 角是阵的基本要件 , 有角方成阵 。 别拐的次数多少 , 所形成的不同几何图案 , 谓之不同的阵式 。 其次 , 是关于表演场地的方位问题 。 灯班在到达某场地进行表演 , 需依照锣鼓班设置的方位进行 。 场(表演区)分为前(上区)、后(下区)两部分;地分有东、南、西、北四个角 , 即前场(上区)有东(左)、南(右)两角 , 后场(下区)有西(左)、北(右)两角 。 锣鼓班置后场的西角(出口)、北角(进口)两角之中间 , 面对前、后场表演区;灯班即在这一表演区内进行表演 。
了解到这些大致的情况 , 也就不难了解下面所说之各种表演形式了 。
(一)前跑阵
1、一字长蛇阵 。 灯班二十四人 , 以次排列 , 在小锣鼓声中行S步 , 由西角出 。 并以此步沿表演场地的边缘 , 先由西向上行至东角 , 再行至南角 , 再由南角行至北角 , 进场 。 转弯处 , 行方拐 。 这一出场虽也称阵 , 却无要件别拐 , 此为特殊一例 。
为对一字长蛇阵(或称一角阵)至八角阵 , 有更清晰的了解 , 附一至八角阵演出图记如下: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
注:1. 符号△为别拐 。 一角阵无别拐 。 2. 一至三角阵 , 不收鼓 。 3. 四角阵至八角 , 各阵均需收鼓 。 (茆耕茹绘图)
2、二角阵至八角阵 。 此阵共七个阵式 , 加上前述之一字长蛇阵 , 合称“八角阵” 。 二角阵至八角阵 , 每阵由别拐二至八处 , 加以区别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
定埠小马灯别花跑阵 , 演出之八角阵 。 程寨军摄
3、双排龙门阵翻梅花阵 。 顾名思义 , 可知此阵由两阵组合而成 。 双排龙门阵是将十匹马二十四人 , 分成甲、乙两排 , 各由场地的西、北两角 , 走S形步出场 。 两队上行至前场的东、南两角 , 各自逐一别拐交岔后 , 北出的甲队沿场地边缘由南至东 , 西出的乙队沿场地边缘由东至南 。 甲、乙两队互换位置后 , 领头(马伕)忽向内转身 , 两队随之下行 , 绕过北、西两拐后 , 最终甲、乙两队仍占原出场时的西、北两角 。 此时 , 两排队向外作翻转由下而上 , 再由上而下 , 紧接乙队尾随甲队后 , 两队一字排列下场 。 此种表演称“双排龙门阵翻梅花阵” 。
此阵为小马灯前半场跑阵中 , 别拐穿花 , 阵式繁复 , 最具观赏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
定埠小马灯演出“双排龙门阵翻梅花阵”之梅花图形
(二)摆 字
摆字的主奏乐器为唢呐 , 吹奏不同曲牌、小调 , 但有时也夹有小锣鼓 。 此种吹打演奏 , 称“雨夹雪” 。 摆字以十匹马为主 , 另辅以两马伕、两鞑子 , 共十四人 。 搭伴十人不参加摆字 。 如摆天、下、太、平四字 , 则分四次摆完 。 每摆一字后 , 随着锣鼓或曲牌 , 变换队形 , 再摆第二个字 , 直到一个词组摆完 。 近些年 , 定埠小马灯 , 摆过五角星图案及天下太平四字等 。 以前还摆过五谷丰登、大干四化、计划生育等词组 。
(三)运 马
运马分双运马和单运马两种 。 双运马这里举刘备及其搭伴、张飞及其搭伴两组为例 。 单运马这里举赵云及其搭伴、关公及周仓两组为例 。
1、双运马 。 首由刘备、张飞及两人的搭伴 , 共四人由西角出 。 在场地跑马三圈后 , 刘备与其搭伴 , 立于场地中央 , 原地作跑马状;张飞及其搭伴 , 围绕站立中央的刘备 , 再跑三圈 。 张飞第三圈跑完结束 , 刘备及其搭伴由中央位置退往南角 , 别拐直奔北角 , 下场 。 张飞及其搭伴此时已至中央位置 , 原地作跑马状 , 赵云及搭伴出 。 如是 , 双双对出 , 以刘备、张飞式接演 , 依次别拐下场 。
2、单运马 。 赵云及其搭伴由西角先出 , 连跑大、小两圈后 , 至场地中央位置 , 别拐折向东角 。 再别拐直线向南 。 又别拐后 , 斜奔西角下场 。 接着关羽及周仓由西角上 , 斜奔南角别拐 , 周仓持刀紧随 。 再奔东角别拐 。 两人由东角转身至前场边沿中部 , 与锣鼓班位置相对时 , 别拐下行至场地中央;再上行 , 再下行 。 反复两次后 , 接着跑场三圈 , 由西角下 。 关、周下场后(含双运马) , 或是接演下一阵 , 或是继续由他将运马 , 则需视演出时间等条件而定 , 灵活掌握 。
(四)后跑阵
1、十字八门 。 村民又称“毛尾阵” 。 十匹马二十四人 , 两马伕一前一后 , 两小鞑子紧随牛皋后 , 依次由西角出 。 每两人为一组 , 上场时一字排列直奔南角 , 别拐后至东角 。 再别拐至北角 , 进场 。 此阵又称“跑拐” 。 此时 , 场上只留小鞑子两人 , 嬉戏耍闹 , 揪耳、滚爬 。 直到锣鼓又起 , 两小鞑子遂退出场去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
定埠小马灯演出“十字八门” , 两小鞑子曲牌伴奏中嬉戏耍闹
2、跑满天星 。 十匹马二十四人按组合 , 依序由西角沿表演场地行S步态登场后 , 依顺时针方向跑场一大圈;再转身逆时针方向跑上一圈 。 因晚间演出 , 十马亮灯 , 光彩璀璨 , 似满天繁星 , 观者眼花缭乱 , 故称“跑满天星” 。 此阵与一字长蛇阵的不同处 , 是此阵在场地上需跑正反两个满场的大圆圈 , 一字长蛇阵跑的是一次性的斜拐圈 。
小马灯演出 , 主要使用的是小锣鼓 。 由于胥河两岸此类祭祀仪式 ,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断 , 一直到八十年代才予恢复 。 在传承上 , 向无图谱 , 只是口传心授 , 所以小锣鼓中一些番头、点子的名称 , 南北两定埠村民难以一一知晓 。 加之 , 小锣鼓的演奏变化大 , 胥河两岸各行其是 , 各有千秋 。 还是鼓师吕新龙的那句话:“一个师父一把尺” , 难以用一个标准去叙说 。 从实际演出看 , 小马灯游乡及跑一字长蛇阵至三角阵 , 是同一锣鼓节奏 , 演出的间隙均不收鼓 。 从四角阵起至八角阵 , 以及双排龙门阵翻梅花阵、摆字、双运马、单运马、关公运马、十字八门、跑满天星 , 均都使用了不同的锣鼓番头和点子 , 约有十种之多 。 每演一阵(包括运马) , 都前阵结束收鼓 , 后阵开始另外起鼓 。 在曲牌的伴奏上 , 至今传统老曲 , 如大小凡调、洋调、凡调、八仙飘海、种麦调等 , 仍偶有使用;老曲中的雨夹雪、大开门、柳梢景等 , 更是常用 , 并采用有新曲采茶歌、秧歌等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
2010年2月28日(正月十五) , 定埠马灯班之小锣鼓 , 正在为十字镇演出伴奏 。 程寨军摄
小马灯始为消灾降福而兴起 , 今已饱含人们精神文化上之追求 , 及少儿健身之运动 。 其形式极具吴越文化之特征 。 更是今日皖东南与苏南这一地区 , 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 梅渚民间文化艺术推进会 , 今已申报为郎溪县梅渚镇为省级第二批非遗传习基地项目之一 。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国家一级编剧 ,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
- 广德县甘溪村民俗文化探寻(二)
- 湖北大冶周氏下江南后人:郎溪县飞鲤镇黄金山周家湾聚会纪实
- ?白露节气都有哪些习俗?祭禹王、白露茶、吃龙眼等民俗都是
- 中华民俗别称大全,真可谓百科全书,值得收藏,慢慢品读
- 千里共婵娟 跟着民俗过中秋
- 巷里坊间的民俗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扎灯笼
- 通草花,木版年画,毛猴,这些逐渐消失的民俗工艺,你知道几个?
- 岭南古村独特民俗:为活人立牌位,展现传统孝德
- 生活中不可触犯的四种民俗禁忌,犯之诸事不顺
- 守艺手艺 | 费县陶艺,赋予了泥土最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