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沧溪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走进沧溪


走进沧溪

走进沧溪// //

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形似一叶竹筏 , 依山傍水 , 所有房屋均依地形而建 , 顺地势而上 , 体现了中国山区传统建筑崇尚自然的特征 。

沧溪村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处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 , 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 文化底蕴厚重 , 拥有璀璨的人文景观、古朴的民居建筑 , 其中明清古建筑60幢 , 古桥3座 , 古街巷6条 , 古祠堂旧址4处 , 古井30眼 , 古凉亭6座 , 古油坊2栋 。

据《浮梁县旧志》载 , 沧溪村始建于东汉 , 盛兴于唐朝 。 僖宗乾符年间 , 大将军朱迁奉旨率部追剿叛军 , 屯兵浮梁朱家营 , 后举家迁徙定居沧溪 。 于是 , 沧溪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革 。 青春和生命的接力棒在静谧中传递 , 在传递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 尤其是设计科学的排涝系统自成一体 , 令沧溪因水而荣、因水而动 。

十字街是沧溪的主街 , 间以二十六条巷道相互连通 。 街道正中清一色铺设青石板 , 两侧用鹅卵石砌成福、禄、寿、围棋、铜钱等各种花纹图案 , 镌雕成一幅幅古朴亮丽的风情版画 。 置身其中 , 仿佛走进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殿堂 。

十字街的南门口矗立一座“蜚英坊” , “蜚英”意为“文坛英豪” 。 牌坊端庄厚重、平稳大方 , 通体用青砖构筑 , 为“四柱三间五楼”款式 。 两旁设大小八字影壁 , 中间分三段青石平台踏步 , 称为“三步金阶” , 顶部设“五步架势”的马头墙 , 称为“五凤楼” , 其间镶嵌砖雕 , 纹案雕工细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在江南 , 一般的古村建几座青石牌坊 , 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 四周并无建筑物烘托 , 显得孤零冷寂 。 “蜚英坊”算得上乡村牌坊中的精品 。

沧溪村人才辈出 , 宋代理学家朱宏广为村民津津乐道 。 在祭拜场 , 笔者见到了一块青石板碑刻 , 碑文为南京刑部尚书戴珊撰文的《乡先生祠增祀宋克己朱公记》 , 碑文记述了朱宏的生平业绩 , 并对其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 , “其明善以诚身 , 以刑家 , 率由孔子之道 。 诸著作文鉴 , 羽翼是道之说 。 凡我方邦小子步出与处 , 放眼感化 , 至于今不衰 , 则克己先生之功德 。 ”

沧溪自然资源丰富 , 漫山遍野的茶油树挂满山丘 。 据记载 , 这座宁静的山村 , 在明清时期 , 曾一度繁华 , 茶商号鳞次栉比 , 村内茶商大院也有七八家 。 渡口里水码头 , 建于清代 , 是当时水道交通枢纽 , 村中茶叶、瓷器等各种货物经此码头向外运输 。 茶叶是苍溪的传统产业 , 清末民初村内曾有六家茶号 , 出过以创办“源馨昌”“恒德昌”茶号的朱贻泽、朱佩泽为代表的大富茶商 。 而今留存的茶商、瓷商宅院 , 无不留下了车马水运时代的烙印 。

沧溪 , 最终还是惊动了外界 , 先后被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入选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 , 经过精心“梳妆打扮”的沧溪 , 青山绿水尽显绰约风姿 , 青山妩媚 , 清水盈盈 , 美不胜收 , 吸引了江西长运集团投资建设古村保护开发旅游项目 , 以农专合作社为纽带 , 流转土地800多亩发展生态农庄、绿色茶园 , 依托绿净水生态和茂密森林资源优势 , 打响“健身康养、天然氧吧”怡情游品牌 , 走进沧溪的人会越来越多 。 (董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