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明信片”上的戳与票辩识
曾经接到一位客户持一枚老明信片来鉴定(见图) 。 该明信片贴“中华民国光复纪念”1分邮票一枚 , 销“天津 1912年11月4日”日戳 。 笔者查阅《中国邮票大全图录》 , 该套“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发行于1912年12月24日 。 显然邮戳日期早于邮票发行日期 , 那么 , 此枚明信片是否属于伪造品呢?
民国“老明信片”上的戳与票辩识// //
经过笔者反复观察 , 明信片上的日戳与邮票使用日期严重不符 , 而纰漏恰恰就出在这个十分抢眼的天津中英文日戳上 。 此邮戳已历经百余年 , 却墨色色泽清晰如新 , 没有陈年之味 。 通过使用工具与新票(该1分邮票属于民国邮票中的低档品)放大对比 , 认定此片实为伪造品 , 依据如下:
1.邮戳 。 依据是“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的发行日期为1912年12月24日 , 邮戳在邮票发行的50天前就已经盖在邮票上 。 据民国邮政史料记录 , 民国初期邮政局对纪念邮票的发行是非常严谨的 , 假设邮票在发行日前一、二天由人为提早流出 , 尚有可能 , 但这枚明信片上的邮票却在重大的纪念事件中提早了50天就流出 , 然后盖上了“1912年11月4日”的日戳 , 但却无任何邮政史料和历史文献所支持 , 这着实令人怀疑!
2.明信片 。 图案上面的“TIEN TSIN.Marche Frangais”外文在放大后显示出印刷网点(为多色套印才有) , 致使文字边缘模糊而不清晰;而民国时期的明信片在印刷中对于细小文字一般都是用黑色实墨(不再套印另外颜色)直接印刷在底图上面的 , 所以字虽小但很清晰 。
3.明信片无图案地址书写面 。 所有字体、线条均显示为多色套印 , 而民国初期明信片实际均为单色不套印 。 所以此片书写面的文字、线条边缘模糊而无清晰感 , 这也应证了上面明信片系用老民国原版明信片人为翻印 , 其用纸也必定是现在的纸张 。
民国“老明信片”上的戳与票辩识// //
“平版”胶印的假邮票
4. 邮票 。 片上所贴“中华民国光复纪念”1分邮票为“平版”胶印(手摸无凹凸感) , 而该套邮票邮政资料记录应为“雕刻凹版”印制(与钞票一样 , 手摸有凹凸感) 。 邮票图案椭圆中的“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字样放大模糊不清 , 特别是“国”字 , 笔画都并在一起;“雕刻版”邮票在放大40倍后依然较清晰 。 由此断定邮票为现代胶印制版印刷 。
民国“老明信片”上的戳与票辩识// //
放大40倍的“雕刻版”真邮票
5.邮票与明信片的岁月痕迹 。 邮票四周齿边缘均有黄梅斑出现 , 原属于正常时代特征 , 但近百年时间里这黄梅斑却除下端中央少许有搭入明信片上 , 其余黄斑皆无渗透进明信片上 。 再看明信片存世百年 , 却无留下自然风化、划痕等岁月痕迹(俗称“包浆”) , 四角尚尖而不磨损 , 是非常不合情理的 。
民国“老明信片”上的戳与票辩识// //
“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雕刻版邮票
最终得出结论:
邮戳的使用日期与邮票发行日期严重不符(就像一个婴儿还未出生 , 怎会有满月照出现?) , 分析使用了“假民国邮戳”(因为现代的仿印品怎可能再盖到“民国邮戳”?);“中华民国光复纪念”1分邮票为胶印版 , 印制粗糙 , 无“雕刻版”邮票的细腻厚实感 。 虽然缺乏该民国原版明信片作为实物对比 , 但结合民清时代的老明信片印刷和纸质亦可辨别为假 , 因目前市场上所见的仿印民清老明信片基本都为“平版”胶印 , 且现代纸张模仿不出老明信片的岁月感 。 由此可以肯定 , 这枚贴“中华民国光复纪念”1分邮票明信片 , 并非是在邮票发行日前的50天提早贴用的超前邮品(否则要改写邮政史了) , 其实是用“仿印明信片”贴上“假邮票” , 并用“假日戳”盖销制作的十足欺骗集邮者的作假邮品 , 当无任何收藏价值!
文/卢伯雄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