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韩信我们并不陌生“汉初三杰”之一 , 被后世称为“兵仙” 。 小学课本上就学过“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 ”的俗语 。 而这样一位军事天才是如何走向一生的结局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

韩信 , 秦末农民起义洪流中项羽军中的一个小小警卫——郎中 , 多次献计项羽无果 , 随投奔刘邦 , 并虽刘邦进了汉中 , 发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 刘邦筑拜将台封韩信为大将军 。 随后萧何守汉中 , 韩信对外用兵 , 还定三秦 , 东出函谷关 , 收复魏及河南地 , 渡黄河横扫河北 , 攻下齐国 。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

汉中拜将台

韩信破齐也是人生转变的开始 。 首先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 , 劝他联合楚 , 三分天下 , 韩信对武涉说:我韩信在楚营中 , 只不过是负责警卫的郎中而已 , 是项王不听我言 , 不用我计 , 我才背楚归汉 , 汉王拜我为大将 , 与我有衣同穿 , 有饭同食 , 对我是言听计从 。 别人深信与我 , 我如果背叛别人 , 这是不义的行为 , 我是决不能背叛汉王的 。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

其次是部下蒯通也劝韩信自立 , 韩信没有听 。 但韩信占据齐后 , 虽没有背叛汉王 , 但他却按兵不动 , 坐观成败 , 后来又向刘邦要封于齐王 , 实封齐地时方领兵向南和众将一起把项羽围于该下取得灭楚 。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贡献 ,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这样评说:韩信为汉高祖 , 先奠定开兴大计 , 与他一起在汉中起事 。 平定三秦后 , 又分兵向北 , 擒获魏国 , 夺取代国 , 控制燕国 , 再向东攻击占领齐国 , 复向南在该下消灭楚国 , 汉王所以能取得天下 , 大抵都是归功于韩信 。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

项羽的灭亡韩信也就开始了他的不得意直到身遭杀戮的结局 。 首先在韩信指挥三十万汉军灭了项羽以后 , 刘邦就收回了兵权 , 改封为楚王 , 韩信到楚地还没有站稳脚跟 , 又被刘邦设计陷入谋反之局 , 虽然韩信对所谓的罪状作了理直气壮的反驳 , 但刘邦还是将他装进了囚车 。 但刘邦最终没有杀韩信 , 而是把他降为淮阴侯 。

公元196年陈豨在谋反 , 据说陈豨谋反前曾与韩信密谋过 , 韩信将在长安为内应 , 吕后因此在萧何的帮助下 , 生擒韩信 , 并立即处死 。 所以后人在韩信墓前的朝堂里有“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归人”之局概括韩信的一生 。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归人:看韩信之死// //

对于韩信谋反,司马光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说到韩信谋反,看他拒绝蒯通的建议,在阵地迎接高祖,哪里有反叛之心呢!实在是因为失去职权后怏怏不快,才陷于大逆不道 。 卢绾仅仅是高祖里巷旧邻,就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份在朝廷听命;高祖难道不也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我认为:汉高祖用诈骗手段在陈地抓获韩信,说他亏待是有的;不过,韩信也有咎由自取之处 。 当初,汉王与楚王在荥阳相持,韩信灭了齐国,不来奏报汉王却自立为王;其后,汉王追击楚王到固陵,与韩信约定共同进攻楚王,而韩信按兵不动;当时,高祖已经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力量还做不到罢了 。 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有道德的人,是士人君子的胸怀 。 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又用士人君子的胸怀寄希望于他人,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说:“假如让韩信学会谦虚礼让的品德,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矜持自己的才能,情况就不同了!他对汉家的功勋,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足使子孙后代享有祭祀!他想不到这一点 。 反而在天下已经归于一家时,图谋叛逆,被斩灭家族,这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