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古人赈济饥民案例——大明万历三十七年煮粥条议
在现今 , 由于清人所作明史的渲染和抹黑 , 让很多人觉得大明如何黑暗 , 吏治混乱 , 为官者如何昏聩、荒唐 。
但古人云:窥一斑而见全豹 。
今天我们就从另外一个角度 , 来看一看大明一叶 , 倒底如何 。
时值大明万历三十七年 , 正是大明朝内忧外患交困之际 , 此时各地都出现了饥荒现象 。
为了安抚饥民 , 巡抚都御史周孔教令知府张九德、华亭知县聂绍昌、青浦知县韩原善分别煮粥赈灾 。
真实古人赈济饥民案例——大明万历三十七年煮粥条议// //
为此 , 特设煮粥条议 , 大意如下:
一
如果设粥棚在城外 , 那么游手好闲的人肯定会很多;而如果设粥棚在乡村 , 那么可以耕种的农村劳动力就会很多 。 而人聚集的多了 , 容易感染疫病痢疾 , 在各处分设施粥点则比较适合 。 所以施粥点十分之一在城外 , 十分之九在各处乡村 , 会比较平均 。
二
与其派遣官员监视 , 左右人等肯定需要时刻打报告 , 供应粮食的细节也会很繁琐;所以不如请当地士绅贤能 , 有威信的人主理 , 事情既可以集中办理 , 百姓也很容易招呼 。
三
临时搭建粥棚既费木材 , 又费工人和粮食 , 还要考虑防火防风防雨的问题 , 不如就设在寺院之中 , 那么无论是取水、煮粥或者囤积粮食都非常便捷 。
四
具体做事的人 , 可以从饥民之中选择身体健康 , 爱干净的人 , 额外给他们两升米 , 让他们专门负责烧火煮粥 。
五
粞粥(也就是糙粮脱粒时的谷物外壳)不如白米粥 , 前者往往容易煮夹生 , 又或者会掺杂石膏 , 往往吃了以后容易生病致死 。 所以用白米为主 。 而有的米粥掺杂石灰下锅 , 虽然容易熟 , 但危害太大 , 石膏尤其需要检查仔细 。
六
草柴(指稻草和麦秆之类)不如木柴 , 后者火力旺盛 , 搬运堆积也很方便 , 木柴燃尽后残留的木炭还能煮茶水 。 而那些等着喝粥的饥民 , 可以让他们劈柴 , 劈完一定数量的可以加一碗粥 。
七
喝粥上午一次 , 下午一次 , 都自己带碗筷就食;如果遇到风雨天 , 路上难走 , 允许自带瓦罐 , 一次性给足当天的量 , 便于携带回家 。
八
施粥的时候 , 老人优先于童壮(青少年和壮年人) , 妇人优先于男子;因为老人身体羸弱 , 不能等太久时间 , 而妇人只有万不得已才会自己出来领粥 , 所以都应该体恤 , 这样的人来了就立刻发放 。
真实古人赈济饥民案例——大明万历三十七年煮粥条议// //
九
小孩比较不听话 , 需要派人规范 , 敲锣警告他们遵守秩序;每五个小孩一队 , 依次散粥;而壮男等到之后再散粥 。
十
乞丐之辈要另外设置专门的粥场 , 并且命令乞丐头子管理 , 不能让他们浑水摸鱼打扰饥民 。
十一
凡是附近有体面人家 , 比如学究、医生这类人 , 因为没粮食而苦恼 , 可以给他们烙上印记的竹筹 , 然后托别人代领 , 不用亲自来(这也算是照顾了文化人的脸面) 。 道路桥梁如果有损坏腐烂的地方 , 需要及时修理 , 不要让饥饿生病的人不小心摔倒或者坠落而致死 , 所以需要周密的做好预备计划 。
十二
粥的生熟厚薄 , 有没有插和(古代施粥 , 都要插筷子在锅中 , 筷子不倒才算合格)监视者需要亲自查看 , 并且亲口尝过 , 祛除一些有可能的弊端 , 那饥民才能得到实惠 。
十三
煮粥需要用砖灶 , 一来比较耐久 , 二来也能少一些灰尘 。
真实古人赈济饥民案例——大明万历三十七年煮粥条议// //
除了这些条议之外 , 周孔教还附录了一些救灾的心得体会 。
当时大明 , 只要一到饥荒灾年 , 就会有人振臂而起 , 劫掠富豪之家 , 以至于人人自危 。
所以周孔教便让各地富绅捐款 , 自己则带头将俸禄捐出 , 各路大小官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捐献 , 而那些不愿意捐的 , 也不强求 。
但凡有捐献数万金救济灾民的 , 周孔教愿意为他们亲自题字褒奖;
万金以下者 , 为其树牌坊和匾额;
此外 , 这些人如果想要冠带的(给一些无实权但有殊荣的爵位)、想要为朝廷效力的都可以满足 。
而且周孔教还根据对方捐赠钱粮的数额 , 酌情免除其差役 , 但相关地方政府不得强行勒索 。
——摘自周抚院(讳孔教)《救荒条谕》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
- 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人良多启示!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 花样历史:没有狂犬病疫苗的古人,是如何一步步给自己解毒的?
- 花样历史:猫头鹰会传染疾病吗?为何古人很惧怕它,却还要吃它?
- 古人说南方多瘴气,传染可置人于死地,瘴气到底是啥病毒?
- 真实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被骗财骗色
- 真实的马谡: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
- 古人使用暗器的水平如何?小李飞刀垫底,最后一种太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