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治国,武定天下,却屡遭忌恨,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古今中外 , 如果某个人能够集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三个称号于一身 , 那是不简单的 , 因为这个人既要能够统率千军万马 , 决胜千里之外 , 还要有治国安邦之才 , 同时还能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 有勇于改革旧制度的魄力 。 回顾整个中国历史 , 这样的人恐怕不多 , 战国初期的吴起算是一个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战国时代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 各国都以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为要务 , 因此急需军事方面的人才 。 而且由于传统礼法的丧失 , 人才不再拘泥于在父母之邦做事 。 如果他觉得在这个国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 完全可以再换个国家效力 。 吴起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 。
吴起是卫国人 , 自幼对军事很感兴趣 , 一心想成就功名大业 , 所以他从小苦练军事方面的技能 , 还喜欢看兵书 , 培养自己的军事思维 。 非常难得的是与一般重视军事、忽视文教的武夫不同 , 吴起非常注重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修养 , 为此他专门拜孔子的高徒曾参为师 。 可以说 , 这也为吴起后来成为政治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
由于卫国早已无药可救 , 吴起就来到了鲁国 。 有一次 , 齐国进攻鲁国 , 吴起主动找到鲁国国君说:“请求君上派末将率军迎战齐军 。 末将愿意立下军令状 , 如果不能打退齐军 , 愿意提头来见!”鲁国国君很为难地看着吴起说:“爱卿用兵如神 , 攻必克 , 守必坚 , 寡人何尝不知?本来寡人也想用爱卿统兵抗敌 , 只是 , 只是……”“只是什么?”吴起问 。 鲁国国君叹了一口气 , 无奈地说:“只是你的妻子就是齐国人 , 而你这次要统兵对抗的是自己妻子的祖国 , 就算寡人不怀疑你的忠心 , 又怎么堵住下面这些大臣们的悠悠之口呢?”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吴起仿佛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 愣在那里半天没说话 。 回到家以后 , 越想越郁闷 。 “怎么了?”吴起的妻子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 这不问还好 , 这一问一下子触到了吴起的敏感神经 , 他发了疯一般咆哮着:“你为什么要嫁给我!一生成就功业的重大机会难道就要这样从我手边溜走吗?”说罢拔出宝剑 , 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 鲁国国君知道这个消息后 , 立刻下令任命吴起为统帅 , 领军抵抗齐国军队 。
吴起率领鲁军到达前线之后 , 并没有立即与齐军开战 , 而是派人去而见齐军统帅 , 说:“鲁国弱小 , 鲁军颓废 , 实在无力与贵国的军队交战 。 恳请贵国暂时先不要进攻 , 有什么要求和条件尽管提出 , 我军统帅必定尽快为您传达给我国国君 。 ”吴起还让老弱病残的队伍驻守在中军 , 给齐军制造鲁军实力太差 , 只能苟且求和的假象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齐国统帅看这阵势 , 哈哈大笑:“我就知道鲁国不是我们齐国的对手 , 没想到居然如此差劲 , 这一次说不定本将军可以一举灭掉鲁国 , 这真是大功一件啊!”话音刚落 , 只见一员部将匆忙跑进大帐说:“不好了!报告将军 。 鲁军统帅吴起亲自率领大军向我军发动偷袭 , 我军猝不及防 , 死伤惨重!”“狡猾小人!”齐军统帅大骂道:“吴起竟敢欺骗本将军 , 早晚不得好死!下令全军 , 撤回齐国!”吴起一路追击 , 齐军死伤过半 , 鲁军大获全胜 。
小小的鲁国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 消息传回国内 , 举国振奋 , 鲁国国君也准备重用吴起 。 但是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 。 吴起的得势 , 引起鲁国一些保守大臣的嫉恨 , 他们纷纷造谣中伤吴起 。 有一次 , 一群大臣找到鲁国国君.问他:“请问国君是否准备任命吴起统率鲁国的所有军队?” , “对啊 。 ”鲁国国君说:“吴起是个军事奇才 , 是他打败了齐国军队 , 拯救了我们鲁国 , 寡人为什么不重用他呢?”
“不行啊 , 君上!”一个大臣说 , “吴起冷酷无情 , 不忠不孝啊!此人家里本来很富裕 , 他却一心想着升官发财 , 就去游说各国君主 , 结果官没有当上 , 却耗尽了祖先辛苦积攒下来的资产 , 搞得家庭破产 。 乡里的邻居都耻笑吴起是个败家子 , 他就杀了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人 , 狼狈逃离家乡 。 ”
“是啊!”另一个大臣接着说:“我还听说 , 吴起临走前还咬着自己的臂膀 , 对他母亲发誓说:“儿子不当上一国的公卿与相国 , 绝不回家!” 。 此后他就在儒家弟子曾参门下学习 。 不久 , 他母亲去世 , 作为儿子 , 他竟然不回家料理丧事 。 曾参批评他说:“我们儒家以仁义治天下 , 怎么能让你这样的不肖子孙在我门下修习!’就把他赶走了 。 吴起又到处学习兵法 , 后来才跑到我们鲁国为您效力 。 ”“没想到吴起居然是这样一个人啊!”鲁君国君倒吸了一口凉气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还有 , 君上不要忘了 。 ”又一个大臣说:“就为了能够当上统帅 , 吴起居然回去直接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 下一回指不定会为了功名杀死谁呢?!任用这样的人 , 您能放心吗?咱们鲁国是个小国 , 这回有了战胜的名声 , 肯定会引起各国对我们的图谋 。 更何况 , 咱们鲁国和卫国都是周王室老牌的诸侯国 , 是兄弟之邦啊!您要是用了吴起 , 不就等于抛弃了卫国吗?这实在不符合礼义的要求啊!”
鲁国国君本来就没什么主见 , 听了这些人的话之后 , 更是越想越赞同他们的观点 。 于是第二天 , 他找来吴起说:“爱卿为我们鲁国立下大功 , 寡人本来想对你委以重任 。 可惜我们鲁国难成大器 , 如果爱卿留在我们这里 , 恐怕埋没了自己的卓越才华 。 寡人赏赐爱卿一些黄金与车马 , 还是请爱卿另谋高就吧!”吴起对于外面的传言也早有耳闻 , 因此也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 , 拜谢了鲁国国君之后 , 就毅然离开了鲁国 。
可以说 , 吴起离开鲁国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 从鲁国君臣的表现和吴起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 , 在春秋战国时代 , 虽然变法图强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但是旧有的保守势力也没有那么容易就缴械投降 , 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来反对革新 , 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 这种阻力 , 几乎所有的改革家都遇到过 。
吴起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 而且这也不是吴起一生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挫折 。 在鲁国的遭遇使吴起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成就一番雄才大略 , 仅仅成为一名将军是远远不够的 , 必须努力改革旧制 , 大力推行变法 。 从此以后 , 吴起除了致力于军事和政治之外 , 还留意各种新的制度 , 逐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
在离开鲁国的路上 , 吴起一直在思考自己该去往何处 , 毕竟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国君都与鲁国君臣一样故步自封 , 要是随随便便挑一个国家谋事 , 还不如不去 。 不知不觉走到了魏国的境内 , 吴起碰到了好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士子 , 他们都要去魏国的首都安邑 , 他就很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魏国谋事 。 其中一个人对他说:“你还不知道吗?现在魏国的君侯高瞻远瞩 , 任用李悝当相国推行新法 , 而且大胆用人 , 魏国兴旺指日可待啊!我们为什么不去啊!”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吴起一听 , 这不正是自己想要去的国家吗?但是吴起心里还是没底 , 于是他托这位士子替他给李悝带一封信 , 就说自己想来魏国任职 , 请他问问魏文侯的态度 。 李悝也很大度 , 收到信的第二天 , 他就找到魏文侯说:“君侯 , 微臣听说卫国的吴起想要来我们魏国谋事了 。 ”魏文侯想了一想 , 问李悝道:“就爱卿所知 , 吴起这个人到底为人如何?他的名声可不是太好啊!”
李悝回答说:“就微臣所知 , 吴起这个人出身卑微 , 对功名利禄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渴求欲望 , 而且还好女色 。 但是 , 他打起仗来绝对是用兵如神 , 就连原先齐国的军神司马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 。 这么说吧 , 如果君侯想要一个谦谦君子为将 , 那就别用吴起;如果君侯只想要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的话 , 那吴起现在绝对是不二人选 。 ”魏文侯当机立断:“寡人既然敢任用爱卿来变法图强 , 又怎么会拘泥于原先那一套陈腐规矩!只要吴起真的有才 , 寡人才不管那些虚假的仁义!”于是魏文侯立即任用吴起担任魏国的将军 。
吴起也的确没有辜负魏文侯的重托 , 公元前409年一公元前408年 , 吴起率军攻打秦国 , 陆续攻克了洛水以东的五座城邑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南)、郑(今陕西华县)、洛阴(今陕西大荔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 , 占据了魏国与秦国交界的黄河以西地区 , 魏国在此设置了河西郡 , 对秦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 吴起在魏国担任将军期间 , 和士兵们一起同甘共苦 , 从来不搞特殊化 , 而且爱兵如子 。
有一次 , 一个士兵生了恶疮 , 为了救他的命 , 吴起亲自用嘴为他吸脓 。 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事之后 , 大哭起来 。 别人问她:“你儿子仅仅是个士兵 , 而吴将军却冒着风险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 , 这是多么难得啊!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回答说:“你不知道 , 当年我丈夫在吴将军手下当兵的时候得过恶疮 , 也是吴将军给他吸脓治病 , 结果我丈夫作战时就特别拼命 , 最后战死沙场 。 现在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脓 , 将来搞不好我儿子也会战死 , 我能不哭吗?”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 , 魏文侯觉得昊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于是就任命他为西河郡的郡守 , 抗拒秦国和韩国 。 此后的岁月里 。 吴起曾与各国大战七十六次 , 全胜六十四次 , 为魏国拓地千里 。 尤其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之战中 , 吴起率领五万魏军 , 将五十万秦军打得丢盔卸甲 , 使得秦军很长时间不敢再来进犯 。
吴起之所以在魏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 除了自己军事谋略高深之外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大胆地推行了军事改革 , 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魏武卒 。 在旧有的体制下 , 对军队的训练很不够 , 往往是战事征召一下 , 战争结束就解散 , 根本无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 吴起认为 , 兵贵精不贵多 , 首先要保证士兵的质量与素质 。 他规定能够入选魏武卒的士兵必须达到以下要求:能够身着全副恺甲 , 执十二石之弩“十二石”指弩的拉力) , 背负五十支箭 , 带着戈和剑 , 携带三日口粮 , 在半日内跑完百里 , 士兵一旦入选为魏武卒之后 , 就可以免除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 , 可以安心训练打仗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除了对魏武卒进行严格训练之外 。 吴起还根据士兵的不同特点 , 将他们编在不同的队伍里面 , 比如把身强力壮的士兵们编在一起 , 用以近身肉搏;把机动灵活的士兵们编在一起 , 用以爬山过河;把吃苦耐劳的士兵编在一起 , 用以长途奔袭 。 由于士兵们各有所长 , 在战争中互相灵活配合 , 使魏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增 。 此外 , 吴起治军赏罚分明 , 有一次一个士兵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擅自出战 , 结果被吴起当众处死 。 吴起认为 , 如果军队法令不明 , 赏罚不信 , 即使再多也没有用 。 只有做到令行禁止 , 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
魏文侯死后 , 其子魏武侯即位 。 有一次 , 魏武侯与吴起一起乘船顺河而下 。 看着河两岸山川 , 魏武侯得意地大发感慨:“依山傍河 , 有这样险峻的地势 , 这真是我们魏国最宝贵的东西啊!”周围的人一听 , 都纷纷附和魏武侯 , 只有吴起表情严肃地说:“君侯 , 史书有记载:夏代的暴君桀待的地方 , 左边有黄河和济水 , 右边有泰华山(今陕西华阴南) , 伊阙(又名龙门山 , 在今河南洛阳南)在南 , 羊肠(在今山西晋阳西北)在北 , 结果被商汤灭掉了;殷商的暴君纣王待的地方 , 东面有孟门(古隘道名 , 在今河南辉县西) , 西面有太行山 , 北边有常山(即恒山 , 在今河北曲阳西北) , 南边有黄河 , 地势也无比险要 , 结果武王伐纣 , 商朝灭亡 。 所以说 , 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君主的德行 , 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如果君主不讲德行 。 即使是一条船上的人也都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 ”魏武侯听到吴起的话 , 虽然嘴上连连赞同 , 但是心里却有些不高兴 。
从上面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 , 这个时期的吴起绝不仅仅是一个赳赳武夫 , 他能够意识到施行仁政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 已经颇具一位政治家的眼光 。 事实上 , 在李悝死后 , 很多人的确都看好吴起担任魏国相国 , 可是魏武侯却任命一个平庸无才的田文为相国 。 对此吴起很不高兴 , 他当即找到田文 , 问他说:“你能与我比比功劳吗?”田文说:“可以 。 ”吴起说:“统领军队 , 使士兵甘于为国献身 , 攻无不克 , 战无不胜 , 你比得过我吗?”田文说:“比不过 。 ”吴起接着问:“使官员们忠于职守 , 对人民施以仁政 , 使得国富民强 , 你比得过我吗?”田文说:“比不过 。 ”吴起又问:“打下和镇守西河郡 , 使秦、韩、赵三国不敢图谋我们魏国 , 你比得过我吗?”田文说:“比不过 。 ”
吴起再也忍不住了 , 怒斥道:“那你凭什么当上相国?”田文不慌不忙地说:“吴将军息怒 , 请听我一言 。 正因为你是文侯的老臣 , 功勋卓著 , 举国上下没人不佩服你 , 所以现在新君侯怕你还来不及呢!你觉得他现在可能用你为相国吗?”吴起恍然大悟 , 无奈地回家了 。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 , 吴起虽然颇具文韬武略 , 可是对于政治斗争中的权谋却几乎一无所知 , 这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 他后来被迫离开魏国 ,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此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原来 , 田文死后 , 公叔担任相国 , 他的妻子是魏国的公主 , 公叔对吴起非常嫉恨 , 他的仆人就给他出了一条毒计 。 于是公叔禀告魏武侯说:“吴起有经世治国之大才 , 但是恕微臣之言 , 我们魏国仅仅是个侯国 , 算不上什么大国 , 吴起很有可能对我们魏国三心二意啊 。 ”“那怎么知道他对魏国是否忠心呢?”魏武侯问 。 “微臣有个办法 , ”公叔说:“君侯对吴起说要把一位公主许配给他 。 看他是否答应这门亲事 。 如果他答应就没什么可说的 , 可是他要是拒绝 , 那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 ”魏武侯觉得公叔的计策不错 , 决定第二天再问吴起这件事情 。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 , 公叔盛情邀请吴起去他家做客 。 吴起来到公叔家赴宴的时候 。 看到公叔的妻子 , 也是一位魏国公主 , 对公叔是又打又骂 , 公叔显得无可奈何 。 魏国公主动不动就对公叔说:“别看你在外面作相国得意洋洋的 , 要不是娶了老娘是公主 , 你简直狗屁都不是!”看着公叔狼狈的样子 , 吴起心里觉得好气又好笑 。
第二天当魏武侯要把公主许配给他的时候 , 吴起脑子里立刻浮想起昨晚上公叔的惨状 , 想到自己将来也要像公叔那个样子 , 吴起心中顿时不快 , 就推辞了这门婚事 。 吴起和魏武侯哪里知道 ,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公叔的圈套 , 在公叔家里的那一幕 , 也是公叔夫妇二人上演的一出戏!魏武侯一看吴起果然对他不忠 , 就逐渐疏远了吴起 。 吴起见情况不妙 , 担心长此以往自己有性命之忧 , 于是就赶快逃离了魏国 。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 , 虽然魏国抛弃了吴起 , 但是南方大国楚国很快就向吴起抛出了橄榄枝 。 楚国是一个老牌大国 , 一直不服从周王室的统治 , 在春秋时期一开始就自封为王国 , 并且大举北上中原 , 与晋国长期争霸 , 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 。 然而进入战国时期以后 , 楚国逐渐走向衰弱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公元前401年 , 楚悼王(公元前401年一公元前381年在位)即位 , 第二年楚国就被魏、赵、韩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 公元前391年 , 三国又联合讨伐楚国 , 占领楚国大片领土 。 在万般无奈之下 , 楚悼王被迫向秦惠公(公元前500年一公元前491年)送礼 , 恳求他出而调停 , 三国才和楚国讲和撤军 。 百年大国遭遇如此奇耻大辱 , 楚悼王心中一万个不痛快 , 一心想着振兴楚国 。 正在这时 , 楚悼王听到了吴起逃离魏国的消息 , 就赶快派人将他请到了楚国 , 并亲自设宴款待 。
在宴会上 , 楚悼王问吴起:“寡人一直仰慕先生大名 , 今日一见 , 倍感荣幸 。 寡人想要振兴楚国 , 还望先生多多赐教 。 ”吴起问楚悼王:“请问大王 , 您知道楚国为什么空有大国之名 , 却连韩国、赵国这样的小国都打不过吗?”楚悼王说:“当然是军队不行了 。 我大楚幅员辽阔 , 几乎占据天下之半;人口众多 , 一下子组织几十万的大军都不是问题 。 只要有一个像先生这样的军事奇才 , 我们楚国定能问鼎中原……”
“大王此言差矣!”吴起打断楚悼王的慷慨陈词 , 对他说:“土地和人口的多少对于国家固然重要 , 可并不是起绝对作用 。 要是按照土地和人口算 , 我曾经效力过的魏国可绝对不占什么优势 , 不是照样称霸天下!想当年周文王刚开始只有百里土地 , 比殷商可小多了 , 可最终周朝不还是取代了殷商的天下!”楚悼王听了吴起的话 , 当即哑口无言 。
“所以说 , ”吴起喝下一杯酒 , 接着说:“楚国的问题 , 表面上看是军队不行 , 根本上讲是国家的制度有问题!楚国虽然幅员辽阔 , 可是大大小小的贵族盘根错节 , 各自拥有各自的军队、赋税、人口 , 还世袭官职与爵位 。 他们的一块块封地简直就是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 , 大王的命令拿到地方根本没人听!就拿军队说吧 , 各自为阵 , 毫无组织性 , 装备又老套 , 打仗不输才怪呢!所以说 , 楚国要想强大 , 没有别的选择 , 只有像李悝在魏国那样大力变法 , 使大权牢牢掌握在大王的手中 , 这样楚国才有希望 , 才能真正问鼎中原!”
“说得太好了!”楚悼王说:“先生的话 , 一下子点醒了寡人啊!敢请先生先屈尊担任我们楚国宛(今河南南阳)的太守 , 替寡人抵挡北方诸国的进犯 。 一旦时机成熟 。 寡人一定重用先生!”楚悼王果然言而有信 , 公元前382年 , 他就任命吴起为楚国的令尹(楚国特有的官职.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国) , 开始主持变法 , 而他的变法 , 结合楚国的实际情况 , 以打击贵族势力作为主要方面的内容 。
在政治上 , 削弱贵族势力 , 整顿吏治 。 为了对付贵族势力 , 吴起首先颁布命令:“均楚国之爵 , 而平其禄 , 损其有余 , 而继其不足 。 ”如果贵族三代以内没有为国家立功的话 , 就要被剥夺爵位与封地 , 而为国家立功者 , 就可以授予官爵 , 从而打破了楚国的世卿世禄制度 , 既打击了贵族势力 , 还促进了平民的积极性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此外 , 楚国虽然幅员辽阔 , 可是大多在当时都是荒蛮之地 , 人口稀少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巩固楚国广大的疆域 , 吴起对楚悼王建议 , 将一些旧贵族迁徙到边远的地区 , 这样既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 , 扩大了华夏文化的影响 , 促进了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也间接打击了贵族势力 。
当时楚国的官场贪污横行 , 政治腐败 , 机构臃肿 , 行政效率低下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吴起颁布了三道命令:第一 , “塞私门之请 , 一楚国之俗” 。 这是打击送礼行贿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第二 , “使私不害公 , 谗不蔽忠 , 言不取苟合 , 行不取苟容 。 行义不固毁誉” 。 这是要求官吏公私分明 , 奉公执法 , 刚正不阿 。 第三 , “罢无能 , 废无用 , 损不急之官” , 这是罢黜一些不学无术的官员 , 裁减一些用处不大的官职 , 减少国家开支 。 通过这些举措 , 楚国的官场风气得到很大的改善 , 行政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
在军事上 , 注重军事训练 , 提高军队战斗力 。 吴起把魏武卒的训练与组织方式拿到了楚国 , 组织了楚国自己的新式军队 。 与此同时 , 他坚决打击游手好闲、不务耕作的无赖 , 提倡耕战结合 , 兵农合一 。 此外 , 为了解决军费的问题 , 他还削减百官和贵族的俸禄 , 以保证军队能够及时得到给养 , 加强训练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除此之外 , 在其他方面吴起也实行了改革:比如实行法治 , 为了确定法治的权威性 , 吴起还当中立下一个车辕 , 谁能搬动就予以重赏 , 以让老百姓认识到对官府变法的决心;坚决打击纵横家在楚国的活动 , 维护楚国舆论的统一;改革楚国首都郢都(今湖北荆州区西北)的修筑方式 , 提高了城墙的质量等等 。
经过吴起的改革 , 楚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 , 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 向南攻下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 , 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 , 向西还讨伐秦国 。 公元前382年 , 赵国进攻卫国 , 卫国又向魏国求援 , 魏国于是出兵进攻赵国 , 赵国一败涂地 , 只得向楚国求救 。 楚悼王立即出兵救赵 , 与魏军大战 , 结果楚、赵联军大胜 , 楚国声威大振 , 天下震惊 。 而这时 , 吴起的改革仅仅只进行了一年而已 , 如果吴起能够持续执政下去的话 , 楚国的前途真的不可限量 , 未来统一天下的未必是秦国 , 很可能是楚国 。
然而 , 公元前381年 , 楚悼王不幸病逝 。 一直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的旧贵族势力密谋作乱 。 当时楚悼王的尸体还停在王宫里面 , 吴起正在处理丧事 , 这时只听外面杀声震天 , 吴起看见各个贵族的武装部队疯了一般地冲进王宫 , 到处都能听到:“杀死吴起逆贼!”“兴复大楚旧制!”之类的话 。
文能治国 , 武定天下 , 却屡遭忌恨 , 他若不早死楚国有实力一统天下// //
吴起当时身边没有一兵一卒 , 为了保命 , 他机智地趴在了楚悼王尸体上 , 因为根据礼法的规定 , 谁要是敢伤害君主的遗体 , 全家处死 。 可吴起没想到 , 这帮子旧贵族杀红了眼 , 不顾一切地对吴起乱箭齐发 , 吴起被射死 , 而且楚悼王的遗体也被射中了 。 后来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公元前380年一公元前370年在位)即位 , 平定了贵族的叛乱 , 并按照规矩将七十多户贵族全家处死 。
吴起死了 , 楚国的旧贵族也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 可是即位的楚肃王缺乏变法的魄力 , 而吴起变法的时间太短 , 改革的程度也不够彻底 , 因此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 。 楚国逐渐回到了老路上 , 这场轰轰烈烈的吴起变法也功败垂成 。 正如韩非子评价的那样:“楚不用吴起而削弱 , 秦行商君而富强” , 楚国也向衰落的深渊越滑越远 , 直至被秦国灭亡 。
吴起在军事、政治和改革三个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 引发了后人无尽的崇拜与敬仰 。 他的悲惨遭遇 , 也向大家展示了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 , 处在风口浪尖的领军人物的艰辛与不易 。 吴起的变法虽然失败了 , 但是他的精神却鼓励了后来千千万万的人为变法强国摇旗呐喊 , 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
- 蒋介石“治国”,留日生有多吃香?
-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举措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
- 盐铁会议:汉代治国方略的大辩论,为后世政见之争提供经典范本
- 传统社会的“依法治国”,真不是法治
- 明朝最鬼才皇帝:能文能武样样精通,关键还只娶一妻,可惜死太早
- 历代名将之旷世奇才范蠡:治国、领军、经商,就没有他不懂的领域
- 真实版的宋代灰姑娘,从银匠之妻到母仪天下,治国之才不让须眉
- 克欲抑恶与任旧起新:试论汉文帝的仁政内涵及治国之道
- 复杂的韩安国:拥有治国之才,却也世故圆滑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