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第二故乡

天岳幕阜山之旅

文/唐小文

8月4日下午 , 结束了石牛寨的旅行之后 , 我们来到了天岳幕阜山 。 我们订的酒店在山顶 , 爸爸开着车从山下沿着山路往上走 , 真是山路十八弯啊 , 好多弯都好急 , 路边就是悬崖 , 让人看着好害怕 , 外公坐在前面 , 紧紧地抓着门边的扶手 。 我还算好 , 不是那么紧张 , 不过眼睛直直盯着前面 , 虽然我知道不能打扰爸爸开车 , 但是每次在急转弯之前都会提醒爸爸按喇叭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 , 车上的室外温度显示数字在不断地下降 , 我想:山顶一定很凉快 。 过了好久 , 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的一峰尖酒店 。 一下车 , 我确实感觉很凉快 , 宾馆的房间不仅没有空调 , 而且还装了暖气片呢 。 放下行李 , 我们就出去看周边的景点了 。

当天傍晚 , 我们来到问天台看日落 。 传说那是屈原写《问天》的地方 。 我们来的有点晚 ,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 , 我们只好拍完照 , 失望的回酒店了 。

第二天清晨 , 天还没亮 , 妈妈把我叫醒来 , 说是去看日出 , 我激动得马上爬起来穿衣服 , 还穿上了外套 , 早早来到观天台 , 准备看日出 。 在日出前 , 我们看到了许多彩色的、形状奇特的云朵 , 有一朵好像一条鲸鱼 。 忽然 , 不知是谁说了一声:“日出开始啦!”大家都跑到台边 , 想看得清楚些 。 只见开始时 只露出了一丝光线 , 过了一会儿 , 太阳从云里探出头来 , 又过了一会儿 , 太阳从运力探出了一点儿头来 , 又过了一会儿 , 太阳露出了半边脸 , 最后整个太阳都升起来了 , 把到处都照得亮堂堂的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看完了日出 , 我感觉困了 , 于是回到了宾馆 。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 , 便准备到天岳飞龙去玩 。 到了半路 , 我们看到有许多人在一个池子里打水 , 仔细一瞧 , 发现这个池子叫“白龟沸沙池” 。 正好我们也带了一个大水桶 , 就停下也去打了一桶水 。 打完水 , 我们接着上路了 。

“咦 , 怎么我们出来的时候没有走这条路呢?”爸爸突然说 。 这时 , 我想起来了 , 我们走反方向了 , 于是急忙调转方向往回走 。 来到了天岳飞龙的第一个项目:阿尔卑斯轨道车 。 我们先坐轨道车 , 穿越了丛林来到了天岳飞龙的其他项目的地方 。 我和表哥还以为能接着玩别的了 , 可开心了 。 但大人们却说:“现在好像要下雨了 , 而且时间也不够了 , 还是别玩了吧?”我们一听 , 感到特别失望 , 但是 , 能玩到一个已经很不错了 。

我们在天岳幕阜山看到了许多美景 , 也玩得很开心 , 还真有点舍不得 。

再见 , 天岳幕阜山!我们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留给我们的快乐时光!

天岳幕阜山

文/刘族雄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在桠口喊一嗓子

所有的乡愁

在你怀中排成四季

你知道后代需要坚强

所以无数先辈

在地下弓起你的脊梁

蕴藏在历史的扉页里

千万年天地精华

层层裹住你的灵魂

在体内凝结成珍珠般的药库 , 森林 , 矿藏

你卧薪尝胆 , 厚积薄发

水泥厂 , 石灰厂 , 云母厂 , 碳化砖厂

每座厂正在缓缓流淌着你浓香的乳汁

青筋暴突的峰岭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哪条没留下山民兢兢业业砍伐的血口?

红色血液在植被奔涌

孕育一茬茬一筐筐富硒蔬果

无数生灵被你喂养

任凭山外繁华落尽

你依然明月清风

依旧沧桑模样

即使这超速时代

暂时没有为你换上盛装

当某天被某伯乐相中

跻身世界旅游名胜

你所有的委屈

必将撒豆成吞吴铠甲

遍地春光

作者简介:刘族雄 , 湖北咸宁人 , 曾用笔名佚名 , 天岳幕阜山装饰同盟 。 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 , 作品发表于《知音》《南方都市报》《特区报》《泾渭文苑》《中国诗歌网》《诗刊》等全国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 , 诗观 , 以呕心沥血之真诚 , 借祖国丽日阳春布德泽 , 助人间万物生光辉 , 笃信漩涡与笑靥皆为人生风景 。

序章

文/黄前明

独处峒乡 , 饮马长江 。 曾经过往 , 皆为序章 。 ——题记

橘黄色的牛皮图上 , 曲曲弯弯的营销线路 , 星星点点的客栈、商号 , 还有商船、驼队、马车在长江汉水溅起的浪花和戈壁滩上的飞沙 , 鄂南茶区那满满的一片碧绿 , 青葱欲滴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这是五年前我作为采访“一带一路”随行采访人员 , 走进“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 在该国博物馆里看到的一张地图 。 当时眼前突然一亮 , 好不激动!如今对此记忆清晰如昨 , 那是我在国外首次读到的天岳幕阜山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其实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 。 我出生在大别山下一个与长江相连的小山村 , 天岳幕阜山是我第二故乡 。 可以说生于斯 , 长于斯 , 笃定了与山的一世情缘 。 记得有个大雪纷飞、琼花玉树的冬日 , 我在九宫山赏雪 , 只见雪压的一根楠竹 , 有如爱的响鞭放飞风中 , 去倾听天籁的声音;还有某个如花针、似细丝 , 密麻麻地斜织的雨季 , 看到雨?胧得像飘逸的唐诗宋词一样 , 把天岳幕阜山装扮得一派明媚 。 当年我曾一次次的爬山、观景、登高 。 幕阜爱我 , 我爱幕阜 。 尽管后来别离天岳幕阜山 , 饮马长江 , 供职于武汉龟山脚下 , 仍十分敬畏幕阜的山水 。 于“山中兰叶径 , 城外李桃园”有着无限的憧憬 。

天岳幕阜山下 , 是成语典故“水滴石穿”的发祥地 , 又有传承孟子“仁者无敌” , 田间为马、嘶鸣江山 的黄沙厚土;当年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为“民族典型”的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 一半是通城籍人 。 略举几例便知晓天岳幕阜山的人文地理藏着智慧、透着倔强、连着画卷、掩着灼见 。 天岳幕阜山高水长 , 重峦叠嶂 , 它给我的莫大帮助就是从中学会了孤独 , 也明白许多人和事 , 如果说自己有点思想 , 或见识点世界的话 , 也是从天岳幕阜山得来的 。

如今我年过六旬 。 可每每见到“峒”字 , 眼里放出光芒:不是一片片清香醇美、乌黑发亮的茶砖 , 便是自然怡美的山水与至今未曾解码的奥秘 , 这是我挥之不去的“两峒之恋” 。

一者为羊楼峒(后人简写为“洞”) , 再者就是千年峒 。

通城县药姑山的千家峒 , 是近年发现的瑶族始祖――瑶民心中的朝圣之山 。 “以诗入史、亦诗亦史”的唐代诗人杜甫 , 在他57岁时曾写下著名的《岁晏行·岁云暮矣多北风》诗 , 道出了瑶族不断迁徙、天生流浪且有向往的前世今生 , 史家称之为“东方吉普赛人” 。 据传 , 瑶民相约500年再会 , 可是后来瑶民记不清回家的路了 , 从此缺失千家峒的生活足迹 , 却也留下文化的旅痕 。 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 , 是喜悦 , 更是穷其不尽的追寻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因此 , 无论我在天岳幕阜山下 , 或调到武汉工作的35年间 , 仍不忘初心 , 做了几件事:

先是作为撰稿兼录像身份 , 冒雪采访咸宁全境 , 拍摄、制作了30分的电视文献纪录片《鄂南纪行话保险》 , 相继在湖北电视台及我国边陲地区内蒙古、新疆、宁夏电视台播放 。 史学界誉为保险的第一部电视文献纪录片 , 还写进《中国保险史稿》 。 在今天看来 , 片子通过讲鄂南故事 , 全景式地展现这里悠久灿烂的文化与保险成果 , 有“史”有“情” , 气势恢宏、思想深邃而且情感丰富 , 文字虽有几分青涩 , 但不乏“艺术”与 “文献”的融汇 。 今天读读片子的开篇:“每当火灾发生 , 洪水泛滥 , 地层裂变 , 车辆出险 , 你可曾想到:这些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 将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多大损失 , 又给人民生命带来多大威胁?”排比句式开头 , 犹如春风拂面 ,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与厚重的历史感 , 对于提高天岳幕阜山的认知与美誉大有禆益 。 保险挑起万家忧乐 , 在天岳幕阜山下独创了全国的芝麻、桂花、茶叶、楠竹、苎麻、珍珠、幼师责任等保险品种 , 获得保障的财产总额14亿多万元 , 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真可谓农业保险史上的经典 。

其次在农村发展重大转折的2006年 , 我巧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机 , 在台委会的支持下以通山九宫山为蓝本 , 提出“荟萃农村精华、评说小镇春秋” 的设计 , 亲自担纲 , 组织采访人员采访 ,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小镇风流》一书 。

我在《小镇风流》一节《谁说吴楚不飞歌》里 , 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夕阳斜射碧岩中 , 掩映霞光对面红 。

每到晚晴常眺望 , 山容点缀夺天工 。

采访人员不禁感慨:是什么样的山与水 , 能造就《岩石丹霞》如此美妙的晚景?侧身而过 , 映入眼帘的《纱堤绿椰》更是引人入胜 , 浮想联翩——

“沙堤彷拂古隋堤 , 一路春风椰正齐 。 几阵风来摇树杪 , 条条金线任东西 。 ”

这就是九宫山 , 一个能找到“人比黄花瘦” 的婉约、也能找到“大江东去”豪放的小镇 , 一个书写历史、记载历史的小镇 。

九宫山镇 , 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这里遇害殉难留下千古悲壮;因墩头山上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石刀、石斧、陶鼎等文物成为华夏文明的永恒;因深山一隅走出京都左布政使、翰林院太史、大理寺而为中外感叹;因彭德怀老总、何长工、何功伟等现代大家在这里战斗、生活引世人瞩目 。

天岳幕阜山程许村西壁、西台两山之间壁立倒悬 , 深潭湍急 , 河西为吴楚通衢 , 却有千米羊肠小道 , 行人常有“蜀道难”之叹 。 清嘉庆年间程懋德父子凿山开道以利行人 , 结果几修几垮 。 其孙英爵、曾孙才经、才伦几代继承先人之志 , 父父子子、子子孙孙修路不止 , 倾家荡产 , 费资数千金 , 最后终于把山路变成坦途 。 现在还流传着“石壁下有才经哥 , 卖了良田把路修”的民谣 , 为后人敬仰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一个人做一件事坚持一辈子已经很不易 , 四代人坚持做一件事 , 这就是中国奇迹!这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不止一回 , 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天岳幕阜山人一代又一代的黙黙奉献与坚守 。

还有一次我接到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关于协助调查辛亥革命名人石瑛故居被房地产公司强拆的电话及专函 。 为什么拆?依据是什么?社会影响面如何?我一面找到武汉市房地产局及该项目经理询问情况 , 一面找到武昌区政府、湖北省及武汉市文物局出面干预这件事 。 武昌区区长批示停止一切拆迁行为 , 文物部门一再出面制止 。 但开发商却突然加快了拆迁进度 , 仅3天时间 , 石瑛故居已经满目疮痍 。 其间 , 我遭到了监督对象的刁难与百般诬陷 , 甚至写信到中央告黑状 。 我义无反顾 , 坚定前行 。

为把报道做实 , 我除了现场采集证据 , 亲身体验 , 将写出件稿上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 , 还与地方名人谭维四、李崇淮等取得联络 , 通过名人写信向上级组织汇报 。 俞正声书记仅为石瑛故居被拆事件专门作过三次批示 。 在湖北省及武汉市高层的关注和采访人员的不懈努力下 , 房地产开发商不得已停止小高层商品房建设行动 , 并把与石瑛故居相连原巳建到3楼的房坯夷为平地 , 改建成了一座小型花园 , 武汉市政府还拔专款300万元修复石瑛故居 , 使故居整旧如旧 , 而今石瑛故居上了武汉市的《文化发展大纲》 。

石瑛是通山县人 。 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 , 是同盟会旅欧支部的创建者和负责人 。 作为国民党元老 , 石瑛与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国民党左派一道积极推动两次国共合作 , 历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秘书 , 国民党第一届等三届中央执行委员 , 湖北省、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南京市市长等要职 。 史料记载 , 石瑛先生富有国家民族观念 , 一生为救国、兴国做出重要贡献 , 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爱国志士 。 位于武昌昙华林三义村的石瑛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 。

曾担任过湖北省委对台办副主任的作家涂阳斌 , 2013年在媒体上以《 一样的家国情怀》 为题撰文 , 介绍石瑛故居被毁事 。 文载:“采访人员黄前明和曾任“湖北三怪”之一严重秘书的谈瀛感到 , 石瑛故居是湖北省境内仅有的一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 , 武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有责任保护这一文物!于是两人举力在媒体上呼吁;给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写信 。 故居最终得以保留和复原维修 。 ”涂文最后强调:“时代总不会忘记那些无愧于历史的人!”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不仅如此 , 我还在过黄河 , 跨山西、走内蒙、访新疆 , 到北京实地和馆藏 , 采访、查阅史料 , 撰写中国砖茶史专著书稿的同时 , 对砖茶作了深入研究和求证 , 挖掘和整理了鄂南茶区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不屈精神与历史史实 , 在全国权威《茶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谈谈沙俄对中国砖茶的掠夺》 。

诸如:沙俄茶商煽动我国边疆牧区的土司、王爷制止中国砖茶直接在我国牧区销售 , 由沙俄纳进口重税后 , 再向内蒙古、黑龙江一带的牧区销售 , 遭到西北边疆牧民坚决抵制 。 他们把天岳幕阜山下出产砖茶的“川”字看作国产标记 , 争用国货 , 拒买俄国推销的砖茶史料等 。

1864年 , 历受太平天国革命洗礼的鲍超所部霆字营官兵8000人 , 因痛恨沙俄联合清政府镇压人民革命的罪行 , 在武昌金口发动了“兵变” , 在鄂南茶区人民的积极支持参加之下 , 打退了清朝官僚地主组织的武装 , 并且捣毁沙俄在崇阳直接经办的砖茶厂 。 事后沙俄茶商竟自报损失 , 要求清政府赔款 ,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居然强令中国行商陈照南按三分之一先行代缴 , 然后由崇阳县行户刘同兴等追齐旧款 , 查明销案 。

然而 , 人民革命的历史潮流是任何反动势力阻挡不住的 。 鄂南茶区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 从城市到乡村 , 从茶商到茶农 , 以燎原之势直指中国茶叶贸易的劲敌——沙俄 。

白云流韵 , 一生相随 。 无论是杜牧的《山行》、孟浩然的《春晓》;还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 , 王维的“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等等千古诗句 , 可谓是山滋养、成长了我 。 当年与天岳幕阜山相依 , 历经山岚、山风、山雨几十年 , 走山径、抒山思、听山曲、吃山肴野籁;今天尽情的爱山、恋山、写山 , 传播大山人文 , 是我们作为天岳幕阜山人子孙的福分 , 也是时代给我魂牵梦绕的舞台 。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

天岳幕阜山位于我国中部 , 横跨湖南、湖北、江西 , 是湘、鄂、赣三省边界的最高峰 , 隶属于历史上的楚国 。 尤以吴头楚尾的天岳幕阜山人文声名远播 , 30年前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经济”概念 , 是我省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脱贫致富的成功“标本” , 又为湖南、江西两省建立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示范提供了借鉴 。 这里曾经诞生过“筚路蓝缕 , 以启山林”的故事 , 写满了智慧、勇气与力量 , 有敢为人先 , 不甘人后的强大气场 , 至今脱口而出的还传承着“不服周”(不服气)的民谚 。 在这山上流连忘返 , 你可以班荆道故:耳旁萦绕的不光有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还有林则徐“壁立千仞 , 无欲则刚”的吟诵;远眺可以与“遥见仙人彩云生”的李白偶遇 , 近观可以同正在登高、心忧天下的范仲淹相望 , 或者分享一下黄庭坚 “点铁成金” 的诗论 , 欣赏到刘伯温写下的《幕阜山》美文 , 不经意间与李时珍采药的身影擦肩而过 , 可以用脚去丈量“独步天下” 成语故事主人公隐居小木屋的半径 , 走近土生土长的民国著名人物、勿相忘的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 , 与后来成为一代哲人的杨献珍对话 。 文化的渊源 , 历史的际会 , 才俊的风流 , 在天岳幕阜山缔造出一个个传奇 。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并非本土 , 可一到天岳幕阜山就能写出好的甚至不朽之作 , 我想就是因为这里的山川 , 还有佛文化激发了他们的才情 。

但花开不败的文脉与科教 , 离不了发达的农业经济来支撑 。 丰收的喜悦 , 确实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 , 也为他们带来文明沉淀的坚实基础和雄视天下的自信 。 可以说天岳幕阜山孕育了一座文学的高峰 , 是逾越数千年的中华医药宝库 , 未来将更是保护生态、加快乡村振兴的珠穆朗玛!

笔耕40年 , 于天岳幕阜山的一草一木 , 人生悠悠 , 我写过不少山的故事与语言文字 , 只是越写越想写 , 总觉得不夠 。 那一笔一划 , 致自己的 , 碧落翩翩 , 幕阜切切 。 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中安东尼奥的一句台词:“曾经过往 , 皆为序章” , 诠释了人生的伟大哲理 。

2019年11月14日于寓所定稿

作者简介:黄前明 , 笔名半明、沂流 。 作家 , 湖北广播电视台采访人员、中国新闻奖得主、长征研究学者、武昌首义学院特聘教授 。 除在经济日报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真相的魔力》《长征路上》《洞茶今昔》 , 主编过《记忆·首义之城》《童彩的世界》外 , 多次参加湖北省作协战役宣传和“荆楚作家走乡村”采风活动 , 所写书稿结集出版或列为省系列文学丛书 , 传略载入《中国高级采访人员成名作透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