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跌宕起伏的春秋时代 , 风云人物辈出 。 《君子的春秋》的序言中有说:“他们当中 , 有威震天下的霸主 , 有上下求索的哲人 , 有气吞山河的勇士 , 也有长袖善舞的文人 。 他们就像一座座山峰 , 把春秋连成了绵延起伏的广阔山脉 。 ”

这广阔的山脉之上 , 也盛产成语 。 我们可以翻开《君子的春秋》 , 循着一个个熟悉的成语典故 , 走进那个纷繁复杂时代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君子的春秋

申赋渔/著

新星出版社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1.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武公的儿子 , 就是郑庄公 , 名叫寤生 。

“寤生”是逆生、难产的意思 , 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 , 母亲武姜受了惊吓 。 生小儿子段的时候是顺产 , 武姜喜欢小的 , 厌恶大的......

武公一死 , 这位生来就不讨母亲欢心的寤生 , 继位为郑庄公 。 武姜替段索要封地 。 要哪里呢?要制邑 。 郑庄公不肯 , 说除了此处 , 其他地方都可以......

武姜又要京 。 京是人工筑成的高丘 , 是比都城新郑还大的城邑 , 大臣祭仲反对给段 。 郑庄公说:“母亲索要 , 我有什么办法呢?” 祭仲说:“这是祸害啊 。 ”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 由他去吧 。 ”

后来 , 段打算偷袭都城 , 被郑庄公提前得知 , 派兵将其击败 。

2.老马识途

据《韩非子》记载 , 齐军在回程的路上 , 在大山里迷路了 , 怎么走也走不出来 。 万般无奈之下 , 管仲说 , 用老马试试看 。 于是选了几匹老马走在前面 , 让士兵们跟在后面 。 老马果然认得回家的路 。

这就是“老马识途”的来历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3.宋襄之仁

楚国推进到了离宋国都城只有百余里的泓水岸边 。 宋襄公把部队摆在北岸 , 严阵以待 。

楚兵渡河往北 , 人马渡了一半 , 大司马公孙固对宋襄公说:“他们人多 , 我们人少 , 趁他们渡河 , 赶快下命令进攻吧 。 ”宋襄公说:“不行 。 ”楚兵渡了河 , 战旗凌乱 , 土兵混杂 , 正乱槽槽地排兵布阵 , 公孙固又说“趁这时候攻击吧 。 ”宋襄公说“还不行 。 ”等到楚军摆好阵势 , 宋襄公才下令进攻 , 并且身先士卒 , 冲进敌阵 。 这是一场真正的血战 。 宋襄公的侍卫伤亡殆尽 , 他自己大腿上也中了一箭 。 宋军大败而归 。

这是宋襄之仁 。 这张仁义的大旗 , 被血腥的战争撕得粉碎 。

4.退避三舍

楚成王用接待国君的礼仪迎接重耳 。 他大摆宴席 , 在宫廷陈列了上百件精美的礼物 。 重耳很惶恐 , 正想推辞 , 狐偃说:“流亡的人却享受到国君的礼节 , 这是天命 , 你要接受 。 ”

歌舞宴饮之后 , 楚王问道:“你如果回到晋国 , 会怎样报答我呢?一分投入 , 一分收获 , 付出就要回报 。 这是楚成王的风格 。

重耳推辞说:“金钱美女你都不缺 , 珠宝玉石又产自你们楚国 , 转运到晋国的那些物件是你们剩下的 , 我能给你什么呢?”

楚王说:“话虽然这样说 , 但你还是应该报答我吧 。 ”

重耳已经很不高兴 , 他说:“如果托你的福我能回国 , 两国有一天在中原交战 , 我让你九十里 。 你如果还不谅解的话 , 我只好与你决一胜负了 。 ”

后来 , 晋军和楚军在卫国的城濮相遇 , 重耳遵守承诺 , 退军九十里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5.乘龙快婿

秦穆公的小女儿名叫弄玉 , 善于吹笙 。 后来找了一个丈夫 , 名叫萧史 。 萧史的箫吹得好 , 能使白鹤起舞 。 两人夫唱妇随 , 恩爱非常 。 有一天,萧史吹箫 , 弄玉奏笙 , 天上竟然飞来了一龙一凤 。 于是两人一人乘龙 , 一人乘凤 , 升天而去 。

所谓“乘龙快婿”,说的就是这个美好神奇的故事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6.一鸣惊人

伍举说:“山上有一只大鸟 , 三年了 , 不飞也不鸣叫 , 请问是什么鸟?”

楚庄王听完之后 , 想了想说:“三年不飞 , 飞将冲天 。 三年不鸣 , 鸣将惊人 。 你退下吧 , 我知道了 。 ”

这是“一鸣惊人”的由来 。

7.疲于奔命

巫臣奔晋的时候 , 子重是楚国令尹 , 子反也是执掌着楚国军权的司马 。 两人串通 , 不等楚共王同意 , 就屠杀了巫臣在楚国的宗族 , 贪婪地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和土地 。

巫臣在晋国得知消息 , 五内俱焚 , 从晋国寄信给他们说:“你们用邪恶和贪婪来侍奉君王 , 杀害了那么多无喜之人 。 我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 ”

一场可怕的复仇之战 , 就这样拉开帷幕 , 直接影响了春秋的历史走向 。

8.季札挂剑

季札出使中原的时候 , 路过北边的徐国 , 徐国的始祖是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 。 到了春秋晚期 , 徐国已经国小力弱 , 在诸侯的夹缝中苦苦求生存了 。 徐国国君对季札热情相待 , 季札与他相淡甚欢 。 出使归来 , 季札再次经过徐国 , 没想到徐君已经去世 。 季札既难过又遗德 , 来到徐君的墓前 , 解下佩在身上的宝剑 , 挂在墓旁的树上 。 随从很是惊讶 , 问季札说:“徐君已经死了 , 您把这吴国的国宝挂在这里给谁呢?”

上次经过徐国的时候 , 徐君很喜欢季札的这把宝剑 。 他没有明说 , 不过季札从他的神态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思 。 因为要出使中原诸国 , 季札不能赠给他 , 彼此就这样告辞了 。 没想到出使回来 , 徐君竟然不在了 。 季札说:“当时我的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 现在 , 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欺骗我的心呢 。 ”

延陵季子不欺心 , 徐君已死挂剑坟林 , 千古传唱 。

9.吴市吹箫

一缕箫声隐隐约约从吴国都城的闹市中传了过来 。 箫声如泣如诉 , 只要停住脚一听 , 立即就会被一种巨大的悲伤穿透肺腑 , 就会不由自主地朝他走过去 , 询问他 , 关心他 , 抚慰他 。

吹箫的是一个乞丐 , 光着一双脚 , 衣衫褴褛 , 头发乱蓬蓬地披散着 。 因为饥饿 , 他的脸色憔悴甚至有些灰暗了 。

这个吹箫的异乡人 , 就是伍子胥 。 受尽苦难 , 亦成就大事 。

10.是可忍 , 孰不可忍

鲁国“三桓”季氏、孟氏、叔孙氏 , 势力越来越大 , 完全不把国君看在眼里 , 有许多失礼的行为 , 孔子对此大为愤怒 。 他说:“八佾舞于庭 , 是可忍也 , 孰不可忍也?”佾是行列 , 八佾就是八行八列 , 八八六十四人排列而成的舞阵 。 这是天子才能使用的舞乐 。 诸侯只能用六佾 , 六六三十六人 。 大夫只能用四佾 , 四四十六人 。 季氏是大夫 , 竟然用了天子之舞 , 孔子看到后 , 就知道他们必定要犯上作乱 。 果然 , 不久之后 , “三桓”联合起来与鲁昭公作战 , 把昭公赶出了鲁国 。

或许 , 这不是在说什么忍或者什么不忍的观念 , 而是在说 , 僭越之道 , 起于微小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点灯人读书会 | 八月 , 从成语典故里阅春秋// //

除了这些 , 还有“风马牛不相及”“问鼎中原”“羊皮换贤”等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 分布在《君子的春秋》的各个章节之中 , 仔细阅读的话 , 你都可以找到它们 。

读史使人明智 , 《君子的春秋》是著名作家申赋渔先生为全世界孩子而写的“中国人的历史” , 非常适合老师、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阅读 。

那么如何指导儿童读这本历史书呢?8月27日 , 欢迎来点灯人读书会听听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小学教师舒凯老师的解读~~